Fulltext |
Title |
Author |
Source |
Date |
|
|
《四十二章經》摘編 |
釋太虛 (著)=Shih, Tai-xu (au.) |
慧炬=Torch of Wisdom Monthly |
2009.09.15 |
|
|
人生佛教開題 |
釋太虛 |
法音 |
1987.04 |
|
|
十二門論綱要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十八) -- 三論典籍研究 |
1979.08 |
|
|
三十年來之中國佛教 -- 民國前四年至民國二十六年 |
釋太虛 (著)=Shih, Tai-xu (au.)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六) -- 中國佛教史論集(七) -- 民國佛教篇 |
1978.12 |
|
|
三重法界觀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三) -- 華嚴思想論集 |
1978.11 |
|
|
三寶歌 |
釋太虛 (作詞)=Shih, Tai-xu (lyric); 釋弘一 (作曲)=Hong Yi (compose)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67.04 |
|
|
上國民會議代表諸公竟見書 |
釋太虛 |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Magazine of the World Buddhist Lay Association |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講錄 |
釋太虛 |
|
|
|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
釋太虛 |
|
1990 |
|
|
大乘佛教的三唯論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九) -- 大乘佛教的問題研究 |
1979.04 |
|
|
大乘佛教的三唯論 |
釋太虛 (著)=Shih, Tai-xu (au.)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2008.07.01 |
|
|
中國佛教史泛論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九) -- 中國佛教通史論述 |
1978.07 |
|
|
中國佛學 |
釋太虛 |
|
1989 |
|
|
中國佛學特質在禪 |
釋太虛 |
|
2013 |
|
|
中國佛學特質在禪 |
釋太虛 |
|
1997.04 |
|
|
中國佛學特質在禪 |
弘悲; 釋光宗; 釋性覺;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 -- 禪學論文集(一) |
1976.10 |
|
|
中國淨土宗之演變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五) -- 淨土宗史論 |
1979.01 |
|
|
中華佛教代表團謝日本佛教同袍公函 |
道階; 釋太虛 |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Magazine of the World Buddhist Lay Association |
|
|
|
什麼是佛學 |
釋太虛 |
南洋佛教=Nanyang Buddhist |
1977.11 |
|
|
太虛大師文匯 |
釋太虛 |
|
2012.04.01 |
|
|
太虛大師全書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出版委員會 |
|
2005 |
|
|
太虛大師全書 -- 目錄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一) -- 佛法總學(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七) -- 大乘通學(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九) -- 大乘通學(三)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 -- 佛法總學(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十) -- 法界圓覺學(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十一) -- 法界圓覺學(三)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十七) -- 法界圓覺學(九)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十九) -- 法界圓覺學(十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十二) -- 法界圓覺學(四)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十八) -- 法界圓覺學(十)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十三) -- 法界圓覺學(五)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十五) -- 法界圓覺學(七)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十六) -- 法界圓覺學(八)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二十四) -- 法界圓覺學(六)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八) -- 大乘通學(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十) -- 大乘通學(四)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十一) -- 法性空慧學(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十七) -- 法相唯識學(四)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十九) -- 法界圓覺學 (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十二) -- 法性空慧學(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十八) -- 法相唯識學(五)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十三) -- 法性空慧學(三) |
釋太虛; 釋印順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十五) -- 法相唯識學 (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十六) -- 法相唯識學 (三) |
釋太虛; 釋印順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十四) -- 法相唯識學 (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 -- 佛法總學(三)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十) -- 法界圓覺學(十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十一) -- 律釋(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十七) -- 真現實論宗依論(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十九) -- 真實論宗體論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十二) -- 律釋(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十八) -- 真現實論宗依論(三)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十三) -- 制議(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十五) -- 制議(三)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十六) -- 真現實論宗依論(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
|
|
太虛大師全書(三十四) -- 制議(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 -- 五乘共學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十) -- 書評(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十一) -- 酬對(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十七) -- 文叢(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十九) -- 文叢(三)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十二) -- 酬對(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十八) -- 文叢(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十三) -- 酬對(三)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十五) -- 講演(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十六) -- 講演(三)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五十四) -- 講演(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六) -- 三乘共學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六十) -- 文叢(四)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六十一) -- 文叢(五)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六十二) -- 文叢(六)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
|
|
太虛大師全書(六十三) -- 詩存(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六十四) -- 詩存(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 -- 佛法總學(四)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十) -- 真現實論宗用論(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十一) -- 真現實論宗用論(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十七) -- 支論(二)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十九) -- 書評(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十二) -- 真現實論宗用論(三)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十八) -- 時論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十三) -- 真現實論宗用論(四)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十五) -- 真現實論宗用論(六)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十六) -- 支論(一)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書(四十四) -- 真現實論宗用論(五) |
釋太虛;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
1980 |
|
|
太虛大師全集 |
釋太虛 |
|
1950 |
|
|
太虛大師自傳 |
釋太虛 |
|
1996 |
|
|
太虛大師自傳 |
釋太虛 |
|
1986 |
|
|
太虛大師佛學選讀 |
釋太虛; 賀民範 |
|
1976 |
|
|
太虛大師傳記及人生佛教思想的啟發--太虛大師98冥壽紀念文集 |
釋太虛 |
|
1986 |
|
|
太虛大師寰遊記 |
釋太虛 |
|
1978 |
|
|
太虛大師選集 |
釋太虛 |
|
1988 |
|
|
太虛大師講演集 |
釋太虛 |
|
|
|
|
太虛法師文鈔 |
釋太虛 |
|
1979 |
|
|
太虛法師致電國內名流 |
釋太虛 |
心燈 |
1926.11 |
|
|
太虛集 |
釋太虛 |
|
1995.12 |
|
|
太虛集 |
黃夏年; 釋太虛 |
|
1995.12 |
|
|
太虛集 |
釋太虛 |
|
1995 |
|
|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2) |
釋太虛 |
|
2006 |
|
|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3) |
釋太虛 |
|
2006 |
|
|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補編)(2) |
釋太虛=Shih, Tai-xu |
|
2006 |
|
|
世界佛教院籌備處宣言:附世界佛學院建設計畫 |
釋太虛 |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Magazine of the World Buddhist Lay Association |
|
|
|
世界佛教聯合會致淞滬員警廳函 |
釋太虛 |
心燈 |
1926.11 |
|
|
四大種之研究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六) -- 唯識思想論集(二) |
1978.11 |
|
|
民國與佛教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1.04 |
|
|
申唯識宗義:駁原人論:附識 |
釋太虛 |
覺社叢書 |
|
|
|
再論法相必宗唯識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八) -- 唯識問題研究 |
1978.05 |
|
|
因明概論 |
釋太虛 |
|
1970 |
|
|
存在--僧--僧羯磨 |
釋太虛; 釋塵空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46.09 |
|
|
西南佛評法會特刊 |
釋太虛 |
西南和平法會特刊 |
1931.04 |
|
|
佛化教科書 第一冊(=佛化小學教科書 第一冊) |
釋太虛 |
|
1923? |
|
|
佛法之分宗判教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九) -- 大乘佛教的問題研究 |
1979.04 |
|
|
佛法是否哲學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六) -- 佛教哲學思想論集(一) |
1978.07 |
|
|
佛法救世主義(一)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0.02 |
|
|
佛法救世主義(七)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0.09 |
|
|
佛法救世主義(九)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0.11 |
|
|
佛法救世主義(二)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0.03 |
|
|
佛法救世主義(八)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0.10 |
|
|
佛法救世主義(三)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0.04 |
|
|
佛法救世主義(五)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0.06 |
|
|
佛法救世主義(六)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0.08 |
|
|
佛法救世主義(四)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0.05 |
|
|
佛法救世主義(完)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0.12 |
|
|
佛法與科學彙編 |
尤智表; 王小徐; 釋太虛 |
|
1986 |
|
|
佛法與科學彙編 |
釋太虛 |
|
1993.01.15 |
|
|
佛法積極救世之真精神 |
釋太虛 |
南洋佛教=Nanyang Buddhist |
1977.07 |
|
|
佛法總抉擇談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八) -- 唯識問題研究 |
1978.05 |
|
|
佛乘宗要論 |
釋太虛 |
|
1979 |
|
|
佛教之中國文學發凡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十九) -- 佛教與中國文學 |
1978.11 |
|
|
佛教月報(1) |
釋太虛 |
|
2006 |
|
|
佛教各宗派源流 |
釋太虛 |
|
1986 |
|
|
佛教各宗派源流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 -- 佛教各宗比較研究 |
1979.05 |
|
|
佛教宗要論 |
釋太虛 |
|
1980 |
|
|
佛教紀元論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七) -- 佛滅紀年論考 |
1979.01 |
|
|
佛教對於中國文化之影響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十八) -- 佛教與中國文化 |
1978.04 |
|
|
佛理要略 |
釋太虛; 碧松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37.11 |
|
|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講要 |
釋太虛 |
|
|
|
|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講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要, 佛說善生經講錄 |
釋太虛 |
|
1989 |
|
|
佛說彌勒菩薩上生、下生經集註 |
釋窺基; 釋太虛 |
|
1978 |
|
|
佛學入門 |
慕宏真; 釋太虛 |
|
2002.12 |
|
|
佛學之人生道德 |
釋太虛 |
佛海燈 |
1936.05 |
|
|
佛學月報(2) |
釋太虛 |
|
2006 |
|
|
佛學指南 |
釋太虛 |
|
2014.04 |
|
|
佛學概論 |
釋太虛 |
|
1970 |
|
|
佛學學之人生道德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36.03 |
|
|
佛遺教經講要 |
釋太虛 (著)=Shih, Tai-xu (au.)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36.02 |
|
|
宋明儒與佛 |
釋太虛 |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Magazine of the World Buddhist Lay Association |
|
|
|
我的自證境界--佛七講話 |
釋太虛 |
台州佛教通訊 |
1990.01 |
|
|
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 |
釋太虛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79.03 |
|
|
李叔同解經 |
釋太虛=Shih, Tai-xu; 釋弘一=李叔同; 行癡 |
|
2007.09 |
|
|
李隱塵阮次扶陳元白全敬存王澂齋馬康侯王吟香等諸大居士邀太虛過漢皋談如來藏緣起義者兼旬今將返滬攝影留別乃題一偈以證法喜 |
釋太虛 |
覺社叢書 |
|
|
|
見相別種辨釋難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八) -- 唯識問題研究 |
1978.05 |
|
|
來文摘要:太虛法師等來函 |
王一亭; 朱慶瀾; 胡瑞霖; 黃慶瀾; 釋太虛; 湯薌銘 |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Magazine of the World Buddhist Lay Association |
|
|
|
和昱山禪友 |
釋太虛 |
覺社叢書 |
|
|
|
和張白壤西湖偶作 |
釋太虛 |
覺社叢書 |
|
|
|
和嚴友潮游普陀原作 |
釋太虛 |
覺社叢書 |
|
|
|
居士學佛之程序 |
釋太虛 |
|
1978 |
|
|
往生淨土論講要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四) -- 淨土宗概論 |
1979.01 |
|
|
法相唯識學 |
釋太虛=Shih, Tai-xu |
|
2004.07 |
|
|
法相唯識學概論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三) -- 唯識學概論 |
1978.01 |
|
|
法華經教釋 |
釋太虛; 唐一玄; 唐一玄 |
|
1985 |
|
|
法華經講演錄 |
釋太虛 |
|
1987 |
|
|
法華講演錄 |
釋太虛; 唐一玄 |
|
1993 |
|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義脈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十五) -- 般若思想研究 |
1979.08 |
|
|
阿陀那識論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五) -- 唯識思想論集(一) |
1978.02 |
|
|
阿彌陀佛的說明 |
范古農; 釋太虛 |
|
2010.01 |
|
|
信仰的轉移 |
釋太虛 |
|
1986 |
|
|
律禪密淨四行論 |
釋太虛 |
見海 |
1935.24 |
|
|
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二) -- 佛教與人生 |
1979.02 |
|
|
為日本犯中國電告其國佛教徒書 |
釋太虛 |
佛化隨刊 |
1931.12 |
|
|
為日本侵華問題告台韓日四千萬佛教民眾書 |
釋太虛 |
佛化隨刊 |
1931.12 |
|
|
相宗新舊兩譯不同論書後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八) -- 唯識問題研究 |
1978.05 |
|
|
致山東諸城縣公置函 |
釋太虛 |
心燈 |
1926.11 |
|
|
赴東亞佛教大會中華代表團留別日本諸佛教同袍文 |
釋太虛 |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Magazine of the World Buddhist Lay Association |
|
|
|
唐代禪宗與現代思潮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 -- 禪學論文集(一) |
1976.10 |
|
|
哲學 |
釋太虛 |
|
1978 |
|
|
真現實論 |
釋太虛=Shih, Tai-xu |
|
2004.09 |
|
|
能知的地位差別上之所知諸法 |
釋太虛; 釋善長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六) -- 唯識思想論集(二) |
1978.11 |
|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釋 |
釋太虛 |
|
|
|
|
送冰絃 |
釋太虛 |
覺社叢書 |
|
|
|
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九) -- 彌勒淨土與菩薩行研究 |
1979.05 |
|
|
唯生哲學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34.10 |
|
|
唯識三十頌講義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六) -- 唯識學的論師與論典 |
1979.03 |
|
|
唯識觀大綱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三) -- 唯識學概論 |
1978.01 |
|
|
密宗道次序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三) -- 密宗思想論集 |
1979 |
|
|
從巴利語系佛教說到今菩薩行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九) -- 彌勒淨土與菩薩行研究 |
1979.05 |
|
|
從香港的感想說到香港的佛教 |
陳慧濤; 釋竹摩; 釋太虛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84.03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 -- 佛教各宗比較研究 |
張曼濤 (編)=Chang, Man-tau (ed.); 釋太虛; 仁同; 李世傑; 葉龍; 邱應傳 |
|
1979.05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九)-- 漢藏佛教關係研究 |
張曼濤 (編)=Chang, Man-tau (ed.); 呂澂; 滿月; 熊耀文; 釋融熙; 釋太虛 |
|
1979.01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七) -- 佛滅紀年論考 |
張曼濤; 呂澂; 唐慧瑞; 釋太虛; 林子青; 張慰西 |
|
1979.01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九) -- 大乘佛教的問題研究 |
張曼濤 (編)=Chang, Man-tau (ed.); 釋太虛; 融海; 光宗; 力嚴; 釋默如 |
|
1979.04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 -- 禪學論文集(一) |
張曼濤; 釋太虛; 釋心源; 木村泰賢; 釋白聖; 巴壺天 |
|
1976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七) -- 唯識思想今論 |
張曼濤; 朱寶昌; 釋太虛; 繆鳳林; 景昌極; 唐大圓 |
|
1978.05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八) -- 唯識問題研究 |
張曼濤; 歐陽漸; 釋太虛; 周繼武; 釋印順; 梅光羲 |
|
1978.05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三) -- 唯識學概論 |
張曼濤; 釋太虛; 釋慈航; 唐大圓; 釋正觀; 劉洙源 |
|
1978.01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五) -- 唯識思想論集(一) |
張曼濤; 李世傑; 釋演培; 釋福善; 釋太虛; 雨曇 |
|
1978.02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六) -- 唯識思想論集(二) |
張曼濤; 金克木; 釋太虛; 釋演培; 陳證如; 勗旦 |
|
1978.11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十八) -- 佛教與中國文化 |
張曼濤; 伯樂里德; 吳仲行; 釋太虛; 顧敦鍒; 沈錡 |
|
1978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 -- 唯識典籍研究(二) |
張曼濤; 羅時憲; 釋太虛; 法尊; 歐陽竟無; 釋芝峰 |
|
1978.11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四) -- 華嚴宗之判教及其發展 |
張曼濤; 懺摩; 如釋; 唐君毅; 戶頃重基; 釋太虛 |
|
1978.01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十八) -- 三論典籍研究 |
張曼濤 (編)=Chang, Man-tau (ed.); 藍吉富; 昌言; 釋太虛; 釋化聲; 雷殷父 |
|
1979 |
|
|
現實主義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23.11 |
|
|
現實主義(一)~(廿五)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28-1931.07-04 |
|
|
略說賢首義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二) -- 華嚴學概論 |
1978.11 |
|
|
普賢行願品講錄(一)─(三) |
釋太虛 (講)=Shih, Tai-xu (spk.); 普照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34-1935.11-01 |
|
|
菩薩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九) -- 彌勒淨土與菩薩行研究 |
1979.05 |
|
|
菩薩學處 |
釋太虛 |
|
1975 |
|
|
華譯龍猛菩薩所著書述要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十六) -- 中觀思想論集 – 龍樹與中觀 |
1978.11 |
|
|
圓覺經略釋 |
釋太虛 |
|
1996 |
|
|
慈宗三要 |
釋太虛 |
|
2001.10 |
|
|
新的唯識論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七) -- 唯識思想今論 |
1978.05 |
|
|
新唯識論語體文再略評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八) -- 唯識問題研究 |
1978.05 |
|
|
楞伽經義記 |
釋太虛 |
|
1991 |
|
|
楞嚴大意(節錄) |
釋太虛 |
慧炬=Torch of Wisdom Monthly |
2007.09.15 |
|
|
楞嚴經研究 |
釋太虛 |
|
1987 |
|
|
楞嚴經攝論與研究 |
釋太虛 |
|
1969 |
|
|
瑜伽菩薩戒本講錄 |
釋太虛 |
|
1993 |
|
|
當代儒佛之爭 |
熊十力; 釋太虛; 釋印順; 林安梧 |
|
1981 |
|
|
詣日光山途中和西田先生韵 |
釋太虛 (著)=Shih, Tai-xu (au.); 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 |
南瀛佛教會會報=South Seas Buddhist Magazine |
1926.01.01 |
|
|
僧尼應參加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
釋太虛 |
佛學半月刊 |
1936.06 |
|
|
漢藏教理融會談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九)-- 漢藏佛教關係研究 |
1979.01 |
|
|
管理寺廟條例與監督寺廟條例的前因後果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79.07 |
|
|
維摩詰經釋會紀聞 |
釋太虛 |
|
1987 |
|
|
與胡適之論菩提達摩書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 -- 禪宗史實考辨 |
1977.10 |
|
|
輓蘇元瑛曼殊 |
釋太虛 |
覺社叢書 |
|
|
|
遣虛存實唯識之特勝義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六) -- 唯識思想論集(二) |
1978.11 |
|
|
徵求華文佛學分科研究編輯啟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
|
|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塔銘 |
釋太虛 |
覺有情 |
1948.11 |
|
|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塔銘 |
釋太虛 |
大雄 |
|
|
|
論大乘三宗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九) -- 大乘佛教的問題研究 |
1979.04 |
|
|
論即身成佛 |
釋太虛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82.08 |
|
|
論即身成佛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三) -- 密宗思想論集 |
1979 |
|
|
論法相必宗唯識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八) -- 唯識問題研究 |
1978.05 |
|
|
論賢首與慧苑之判教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四) -- 華嚴宗之判教及其發展 |
1978.01 |
|
|
整理教規事項:漢藏教理院保送學僧公函 |
釋太虛; 何北衡 |
中國佛教會報 |
|
|
|
整頓僧伽制度論 |
釋太虛 |
|
1958 |
|
|
辨中邊論頌釋 |
釋太虛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 -- 唯識典籍研究(二) |
1978.11 |
|
|
優婆塞戒經講錄 |
釋太虛 |
|
1982 |
|
|
彌陀淨土法門集 |
釋太虛 |
|
1980 |
|
|
彌陀經性樂義昧序 |
釋太虛 (著)=Shih, Tai-xu (au.) |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
1931.11 |
|
|
濤音禪院題壁用古德如訥禪師韻 |
釋太虛 |
覺社叢書 |
|
|
|
覆水野梅曉先生函 |
王震; 釋太虛 |
心燈 |
1926.12 |
|
|
覆范古農居士函 |
釋太虛 |
心燈 |
1926.10 |
|
|
藥師本願經講記 |
釋太虛 |
|
1976 |
|
|
藥師本願經講記 藥師經析疑 |
釋太虛 |
|
1996 |
|
|
藥師本願經講記(一) |
釋太虛 |
慧炬=Torch of Wisdom Monthly |
2008.06.15 |
|
|
藥師本願經講記(二) |
釋太虛 |
慧炬=Torch of Wisdom Monthly |
2008.07.15 |
|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 |
釋太虛; 竺摩 |
|
1976 |
|
|
藥師經講記 |
釋太虛 |
|
1987 |
|
|
藥師經講義 |
釋太虛 |
|
1976 |
|
|
藥師經講義(一)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2.09 |
|
|
藥師經講義(七)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3.03 |
|
|
藥師經講義(九)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3.05 |
|
|
藥師經講義(二)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2.10 |
|
|
藥師經講義(八)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3.04 |
|
|
藥師經講義(十)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3.06 |
|
|
藥師經講義(十一)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3.07 |
|
|
藥師經講義(十二)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3.08 |
|
|
藥師經講義(三)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2.11 |
|
|
藥師經講義(五)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3.01 |
|
|
藥師經講義(六)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3.02 |
|
|
藥師經講義(四) |
釋太虛; 竺摩 |
新覺生=Shin Chiao Sheng |
1982.12 |
|
|
贈元白居士 |
釋太虛 |
覺社叢書 |
|
|
|
贈趙伯俞蕭梧喈馮元溥 |
釋太虛 |
覺社叢書 |
|
|
|
覺社叢書(2) |
釋太虛 |
|
2006 |
|
|
覺群周報(1) |
釋太虛 |
|
2006 |
|
|
覺群周報(2) |
釋太虛 |
|
2006 |
|
|
釋太虛致國中之有力士夫書 |
釋太虛 |
佛化世界 |
1923.10 |
|
|
釋太虛選集 |
釋太虛 |
|
19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