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中國佛教史 第 3 卷=Chung Kuo Fo Chiao Shih, Vol. III=Zhongguo Fojiao Shi, Vol. III
著者 任繼愈 ; 黃燕生
出版年月日1988.04
ページ831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の種類書籍=Book
言語中文=Chinese
ノート版次:第1版1刷; 第1版:1988.04.
キーワード佛教史;中國;
目次
第一章 南北朝時期的社會與佛教
第一節 南朝社會與佛教
南朝的思想文化與佛教
朝廷,士族與佛教
佛教的盛行和排佛之議
僧尼的參政和 "謀反"
第二節 梁武帝與佛教
關於梁武帝舍道歸佛
梁武帝對佛教的提倡和支持
梁武帝的佛教著作和佛學思想
(一) 三教一致和三教并用思想
(二) 禁止出家人飲酒食肉,嚴格僧團戒律
(三) 以靈魂為佛性的 "神明成佛" 論
第三節 北朝社會與佛教
北朝的思想文化與佛教
佛教興盛的概況
北朝的排佛之議
北朝由僧徒發起的農民起義
第四節 北朝的廢佛與興佛
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魏文成帝的興佛
北周武帝的滅佛
北周宣,靜帝的興佛
第五節 南北朝時期僧官制度的形成和寺院經濟
南北朝時期的僧官制度
寺院經濟
第六節 南北朝時期儒釋道三教的爭論和著作
南朝宗炳《名佛論》
南朝宋釋慧琳《均善論》
南朝齊張融《門律》
南朝齊顧歡《夷夏論》
關于《三破論》
北周甄鸞《笑道論》
北周道安《二教論》
第七節 南北朝時期的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通過陸路的內外佛教往來
通過海路的佛教交流

第二章 南北朝的佛經翻譯,譯經及重要佛籍介紹
第一節 南北朝佛典翻譯
涼周譯經和曇無讖譯經集團
南朝譯經之一 -- 佛馱跋陀羅,求那跋陀羅譯經集團
北朝譯經和菩提流支譯經集團
南朝譯經之二 -- 真諦譯經集團
第二節 曇無讖的生平和譯籍
《方等大及經》及其鬼神系統
《金光明經》的衛世護法和懺悔思想
《大方等無想經》中的女王
《菩薩戒本》和菩薩戒
第三節《大般涅槃經》的基本思想
涅槃四德 -- 常,樂,我,淨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智慧佛性
因果佛性
成佛和一闡提
"一子想" 和 "業報" 新解
"不定" 和 "有余義"
第四節《大方廣華嚴經》思想剖析
結構和表現上的一般特點
雜多的出世間體系 -- 信與理,無與有,法身本體與佛智本體
"三界唯心" 和修心見佛
一切關係的概括:一與多和相即相入
深入法界 -- 游方參學和世俗化
第五節 真諦及其譯籍
真諦傳略
真諦的譯述
(一)《十八空論》的唯識空觀
(二)《大乘唯識論》論 "唯識無塵"
(三)《無相思塵論》及其他論 "唯識無塵"
(四)《佛性論》的 "佛性" 說
(五) "量" 論和《如實論反質難品》
第六節《攝大乘論》思想剖析
阿黎耶識緣生論
(一) 阿黎耶識的提出
(二) 阿黎耶識的本體論性質
(三) 阿黎耶識的地位及余識的作用
唯識智與 "轉依"
(一) 從 "四智" 到 "四如實智"
(二) 三種 "無分別智"
(三) "轉依" 與涅槃
(四) "唯識智" 的神秘化:如來三身
"三自性" 與《三無性論》
第七節《楞伽經》思想剖析
從 "自心見" 建立 "三界唯心"
"阿黎耶識" 緣起和 "如來藏" 緣起
言語與自性,涅槃和內證
禪法和頓漸,五種乘性和一闡提
第八節《大乘起信論》思想剖析
從 "一心二門" 到 "色心不二" 的心學體系
無念無相和止觀俱行
《起信論》和《占察經》

第三章 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學派
第一節 竺道生及其佛性,頓悟學說
竺道生的生平和著作
竺道生的佛性,頓悟學說
(一) 佛性論
(二) 頓悟論
(三) 關於法身無色,佛無淨土和善不受報
(四) 謝靈運對道生頓悟論的發揮 --《辨宗論》
竺道生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
第二節 涅槃佛性學說的流行及其社會意義
涅槃佛性學說流傳情況
涅槃學者所爭論的主內容
(一) 何為正因佛性
(二) 佛性 "本有" 還是 "當有"
佛性學說流行的社會意義
第三節《成實論》和成實論師
《成實論》的結構和基本思想
(一) 特點和結構
(二) 悲觀厭世和禁欲主義
(三) 業力決定論
(四) 泥洹與三心,滅三心
(五) 二諦論
《成實論》的流布
(一) 北方成實論師
(二) 南方成實論師
第四節 三論學與二諦義
三論學的演化
二諦論和中道觀
第五節《十地經論》和地論師
《十地經論》的思想特色
《十地經論》的流傳和分布
南北分歧和地論學主流
第六節《阿毗曇》和毗曇師
《毗曇》的哲學體系
《毗曇》思想及其傳播
第七節 南北朝禪法的流行和發展
禪法流行的基本原因
《達摩多羅》禪
《楞伽》禪
跋陀與僧稠

第四章 南北朝時期的佛教著述
第一節 主佛教著述
《出三藏記集》
《名僧傳》和《名僧傳抄》
《比丘尼傳》
《高僧傳》
《魏書 釋老志》
《洛陽伽藍記》
《弘明集》
第二節 佛教民族化的產物 -- "疑經"
所謂 "疑經"
《須彌四域經》和《清靜法行經》-- 宣傳佛教優于儒,道二教
在家信徒的經典《提謂波利經》
(一) 五戒與五常,五行,五星,五方
(二) 宣傳守戒持齋的在家奉佛修行方法

第五章 佛教信仰在民間的流行
第一節 觀世音信仰的傳入和流行情況
關于觀世音經典的翻譯
所謂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信仰的傳播
第二節 彌勒信仰的傳入及其在民間的流行
彌勒經典的翻譯及其內容
彌勒信仰的流行
第三節 曇鸞和彌陀淨土信仰的發展
曇鸞及其著作
曇鸞的彌陀淨土思想
(一) 難行道和易行道,自力和他力 -- 中國淨土教的早期判教學說
(二) 強調 "十念" 和口稱念佛,簡化修行方法
(三) 往生淨土和成佛

第六章 南北朝時期的佛教藝術
第一節 晉,十六國時期的佛教藝術
金銅佛造像
鄯善佛教遺跡
和闐佛教遺跡
吐魯番佛教遺跡
龜茲佛教遺跡
河西地區佛教遺跡
第二節 南北朝時期新疆地區的佛教藝術
克孜爾石窟
庫木吐拉石窟
森木塞姆石窟
克孜爾朵哈石窟
七格星石窟
勝金口寺院遺址和石窟
雅爾湖石窟
第三節 南北朝時期中原北方地區的佛教藝術
河西區
隴東區
陜西區
晉豫及其以東區
第四節 南北朝時期南方地區的佛教藝術
金銅佛造像
石雕造像
石窟寺

附錄一 南北朝譯經目錄
附錄二 歷代佛教經錄所載南北朝譯經卷數
附錄三 中國佛教史大事年表 (南北朝)
ISBN7500402813 (精)
ヒット数553
作成日2002.06.27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352884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