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
著者 侯坤宏
掲載誌 佛教圖書館館刊=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Buddhist Libraries
巻号n.59
出版年月日2015.06.01
ページ6 - 39
出版者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
出版サイト https://gayafund.gaya.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の種類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言語中文=Chinese
ノート作者為前國史館修篡處處長
キーワード口述訪問; 口傳記憶; 口講; 佛教人物訪談錄
抄録 口述歷史,是一種經驗分享,也是一種學習;它是一門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學科。口述歷史是以記載人物事蹟為主,依據個人經驗,經由口講述出,採訪者以錄音、錄影、文字筆錄方式,蒐集口傳記憶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整理編篡而成。重要的是,要能把握口述歷史的精髓,能夠親自參與,蒐集、記錄所需的資料。
本文介紹口述歷史與新聞採訪、田野調查的關係,由口述歷史在臺灣的發展談到國史館出版的佛教人物訪談錄叢書,以及說明口述歷史訪談的程序與要領,並將『三法印』的原則運用在口述歷史的訪談上;最後略述口述歷史的工作倫理、可能的陷阱,以及對佛教史研究的貢獻。藉由設定明確的目標與規劃,透過正確有效的執行方法,達到口述歷史美好的成果。
目次一、前言 6
二、口述歷史的定義 7
三、口述歷史與新聞採訪、田野調查 9
(一)新聞採訪 9
(二)田野調查 9
四、口述歷史在臺灣的發展與現況 11
(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1
(二)國史館 12
國史館出版的佛教人物訪談錄叢書 12
(三)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5
(四)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室)16
五、訪談的程序與要領 16
(一)依計劃主題建立受訪名單 16
(二)設計相關的問題(訪問大綱)19
(三)訪談進行時的相關問題 21
1. 約定時間 21
2. 訪問地點(場所)21
3. 應準備的工具 21
4. 訪談時間 22
5. 可考慮攜帶禮物 22
(四)訪談進行中要面對的問題 22
1. 受訪者情緒激動,或大量批評他人時,如何處理? 22
2. 除了受訪者之外,還有其他的家屬或朋友在場,不時插嘴,干擾到訪問進行或錄音工作。 23
3. 受訪者在有些部分因記憶模糊,可以提供相關文件、照片勾起回憶。 23
4. 受訪者所說,常出現以偏蓋全,太過於主觀。 23
(五)口述訪談後的整稿問題 23
1. 一問一答的方式 24
2. 打散訪談記錄,按內容歸類,再下適當的標題 24
3. 混合上述兩者 24
(六)如何掌握訪問過程 24
1. 引導式的談話技巧 24
2. 不偏主題的對話 25
3. 插話或不插話(轉移話題的適當時機) 25
(七)注意訪問過程中的互動 25
1. 訪問是『人際互動』的場域 25
2. 受訪人的經驗值得重視、學習 26
3. 由他人的生命來反照自己 26
4. 訪談可以是一種關於生命史的探索 26
5.關於深度訪談 27
6. 順便蒐集相關史料 27
7. 訪問稿出版問題 28
8. 是否要將訪問錄音錄影帶公開? 28
9. 依『三法印』原則來從事佛教人物口述訪問 29
(1)『諸法無我』法則 29
(2)『諸行無常』法則 30
(3)『涅槃寂靜』法則 30
六、以家族的口述訪問為例 31
七、結語 33
(一)留意口述歷史應有的工作倫理 31
(二)口述歷史可能有的陷阱 31
1. 如何『抽樣』的問題 31
2. 口述歷史的『效度與信度』問題31
(三)口述歷史對佛教史研究的貢獻 32
附註 35
問題討論 35
ISSN10267263 (P)
ヒット数1024
作成日2015.12.11
更新日期2017.06.23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548357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