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般若經.第二會》「依世俗說,不依勝義」此述詞所展現之二諦思想
作者 釋諦玄
出版日期2002
頁次137
出版者圓光佛學研究所=Yuan Kuang Buddhist Institute
出版者網址 http://www.ykbi.edu.tw/
出版地中壢市, 臺灣 [Chungl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圓光佛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蔡耀明
畢業年度88
關鍵詞大般若經; 二諦
目次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文獻整理方法
(二)義理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之確立
(一)般若經典的諸文獻
(二)本文選定之範圍
第五節 學界目前研究成果
(一)與般若經典相關之研究
(二)與二諦相關之研究
(三)與言說相關之研究
(四)與本論題相關之期刊資料
(五)學界成果之綜合分析
第二章 「依世俗說,不依勝義」此述詞之相關背景
第一節 《般若經》的主要內容及其特色
(一)《般若經》以相應般若波羅蜜多之法為主要內容
(二)《般若經》無所得之特色
第二節 「依世俗說,不依勝義」此述詞於《大般若經》中所佔的重要性
(一)「依世俗說,不依勝義」於《大般若經》出現之份量
(二)此詞出現於使二諦義理更澄清的關鍵位置
第三節 「依世俗說,不依勝義」述詞的展現型態
(一)「世俗」與「勝義」並提的經文型態
(二)只提出「世俗」一詞的經文型態
第四節 關鍵詞 loka-vyavaharena 漢梵對照
第三章 《般若經》依世俗闡發之意涵
第一節 「世俗」一詞的義理內涵
(一)一般對「世俗」之說明
(二)《般若經》對世俗之說明
第二節 世俗法的特性
(一)依於眾聚的生成條件而存在
(二)以有限時空範圍為限制
(三)依主體、客體而建構世俗法的運作
(四)隨生成條件的變異而遷動
(五)具有二元化的對立性
第三節 依於世俗之特性可展出的施設
(一)依於世俗可展現出差別法、假名、言說施設
(二)差別法、假名、言說三者所形成之關聯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般若經》所闡發勝義之意涵
第一節 勝義的空義
(一)性空
(二)相空
第二節 勝義之特性
(一)勝義中五輪體空的特性
(二)勝義理不可以思慮來分別的特性
(三)勝義是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的親證境界
第三節 勝義不可用言說施設全然顯示
(一)勝義中五輪體空,故不可言說
(二)勝義理不可以思慮來分別,故不可言說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世俗真如即是勝義
第一節 於真如的層次,世俗與勝義二者並非對立
(一)「世俗真如即是勝義」及「世諦如即是第一義諦如」所表述的意義
(二)何謂真如
(三)真如是平等之法性
(四)依真如之平等性故,世俗真如即是勝義
第二節 世俗/勝義/世俗真如即勝義,三種層次的提昇
(一)三種層次是不停滯於任何一境界提昇
(二)三個層次是智慧之道的連貫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二諦在《般若經》中的運用
第一節 運用世俗而說法之目的
(一)適應有情的根性而饒益有情眾
(二)消極目的,為去除有情對世間法的虛妄執著
(三)積極目的,最終令有情生正解,悟入諸法實相
第二節 《般若經》運用「依世俗說,不依勝義」一詞,使經文義理更澄清
第三節 如何運用二諦而無過失
(一)已達到證知勝義
(二)雖說一切法而無所執著
(三)不越勝義的平等性
(四)如實知隨世俗而說
(五)不壞假名而說法性
四節 小結
第七章 結論
(一)本論文現階段的研究成果
(二)本論文未來可開展的方向
點閱次數1064
建檔日期2005.07.22
更新日期2015.07.1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2577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