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雜阿含》1013、1022、574三經經群看善終輔導(spiritual and pastoral counseling)
作者 釋天真
出版日期1999.08.21
頁次125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校院名稱中華佛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高明道
畢業年度88
關鍵詞雜阿含經=Tsa a-han; 善終輔導=spiritual and pastoral counseling; 死恐佈=fear of death; 顧戀眷屬=attachment to the family; 寄望來生=hopes directed to the next life
摘要本文首先從《雜阿含經》的觀點釐清「善終」的意義,進而以《雜阿含經》三部 經典的相關傳本為例,探討「善終輔導」的原則及方法。自《雜阿含經》中援引的三部經典--第1013、1022、574經--分別以新學比丘、長壽童子、質多羅長者為主畏人物。本文採歷史文獻的研究方法,針對經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狀態--死恐怖、顧戀眷屬、寄望來生--各立章節分析。該論呈顯以早期佛教的立場進行「善終輔導」的特色。
The present thesis first clarifies the meaning of "spiritual and pastoral" according to the Tsa a-han as well as parallel version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piritual and pastoral counseling" based on three sutras contained in the said collection, to wit Nos. 1013, 1022 and 574. Their protagonists are an anonymous young monk teenage Dighavu and elder Citta respectively. The thesis employs historical textual criticism, and three chapters are devoted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rotagonists' psychology-fear of death, attachment to the family, and hopes directed to the next life. It illustrates the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spiritual and pastoral counseling" as reflected in early Buddhism.

目次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範圍與方法  
  第二節 近代研究成果述要
  第三節 論文目次及架構

第二章 從《雜阿含經》看善終輔導之意義  
  第一節 「善終」詞義考  
  第二節 善終輔導者的資格

第三章 對面臨死恐佈者之善終輔導  
  第一節 新學比丘臨終畏死的現象  
  第二節 認識死亡令人恐怖的原因  
  第三節 協助臨終者離死恐怖的方法

第四章 對童子顧戀眷屬之善終輔導  
  第一節 從長壽童子的瀕死故事說起  
  第二節 協助顧戀眷屬的童子面臨死亡

第五章 對來生有寄望者之善終輔導  
  第一節 質多羅長者臨終的願望  
  第二節 協助對來生有寄望者善終 第六章 結論 注釋 引用書目
點閱次數710
建檔日期2005.09.23
更新日期2015.09.2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2668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