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覺浪道盛禪學思想研究
作者 李仁展 (撰)
出版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開府
畢業年度93
關鍵詞覺浪道盛; 明末佛教; 禪學; 五家會通; 三教會通
摘要本論文旨在探討覺浪道盛禪師 (1592-1659,本文一律稱「道盛」) 之禪學思想。首先從相關史料與傳記中整理出道盛所處的時代背景(明太祖的佛教政策、明末佛教風氣)、佛教思想背景(禪教一致、禪淨雙修、三教融合、居士佛教盛行、遺民逃禪之風)、道盛的生平、師承、僧友、著作等。深入探析道盛的禪學思想如心性思想、參禪心態、論火、論怨、論文字著述等。進而探討道盛會通五家的歷史淵源、師承背景、會通五家的根據與模式及其如何將此思想落於實際的禪門教學之中,並歸納出道盛最具特色的八種教學方式。繼而討論道盛三教會通思想,解析其會通模式、會通的原因以及會通的困難與理論上的問題。復次,更進一步研究道盛在復明活動及思想、禪法及教學方式、三教會通、詩學四個方面對後世的影響。最後,本論文最後一章以先前的討論為基礎,整理本論文的研究結論,並從禪宗發展與禪宗風潮、道盛的禪學思想、道盛會通五家的思想與教學方法、三教會通思想、道盛對弟子的影響等部分論述,並藉此尋求道盛在禪學史上的定位。

目次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近人研究成果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5
第四節 本文結構 5
第二章 道盛的背景、生平與著作
第一節 時代背景 7
一、太祖的佛教政策 7
二、佛末佛教風氣 10
第二節 佛教思想背景 13
一、禪教一致、禪淨雙修 13
二、三教融合 16
三、居士佛教盛行 19
四、遺民逃禪之風 21
第三節 道盛的生平 22
一、祖父往生,猛然有省 23
二、參訪高僧,元鏡印可 25
三、說法救國,居士景從 27
四、戍子冤獄,從容如常 29
第四節 道盛的師承 31
一、無異元來 32
二、晦臺元鏡 33
三、壽昌無明 34
第五節 道盛的僧友 36
一、木陳道忞 37
二、三宜明孟 37
三、繼起弘儲 38
第六節 道盛的著作 39
一、《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 40
二、《天界覺浪盛禪師嘉禾語錄》 41
三、《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 41
四、《藥地炮莊》 41
第三章 道盛的禪學思想
第一節 心性思想 43
第二節 參禪心態 50
第三節 論「怨」 54
第四節 論「火」 57
第五節 論文字與著述 62
第四章 道盛會通五家思想及教學方法
第一節 會通五家的歷史淵源 67
第二節 會通五家的師承背景 70
第三節 會通五家的根據 71
第四節 會通五家的模式 75
第五節 會通五家的教學方式 79
一、自問自答 79
二、以詩說法 81
三、答非所問 82
四、喝佛罵祖 84
五、棒喝齊施 85
六、展手 88
七、圓相 89
八、善用拄杖 90
第五章 道盛的三教會通思想
第一節 道盛之由儒轉佛與三教會通著作 93
第二節 論三教會通的歷史典範 94
第三節 論三教 99
第四節 以《易經》會通儒佛 103
第五節 以《莊子》會通儒道 106
第六節 道盛會通三教思想之檢討 109
第六章 道盛的影響─以方以智為中心
第一節 對復明活動及思想的影響 111
第二節 對禪法及教學方式的影響 114
第三節 對三教會通思想的影響 115
第四節 對詩學的影響 118
第五節 結語 121
第七章 結論 123
參考書目 133
附錄一:道盛年譜 143
附錄二:道盛法系傳承表 147
點閱次數737
建檔日期2007.03.29
更新日期2022.05.3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4430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