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實相與慈悲 -- 以釋契嵩為中心的佛教真俗關系研究
作者 聶士全
出版日期2005.09.19
頁次3 - 231
出版者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
出版者網址 http://www.fudan.edu.cn/
出版地上海, 中國 [Shanghai, China]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復旦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哲學
指導教授王雷泉
畢業年度2005
關鍵詞北宋佛教=Buddhism in the North Song Dynasty; 釋契嵩; 儒佛關系=Qisong Rela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真俗關系=Relation between the Truth and the Provisional World; 法界觀=Concept of the Dharmar World
摘要本文以釋契嵩關於儒佛關系、政教關系的思考作為契入點,將佛教真俗關係作為考察重心,結合相關經論以及三論、天臺、唯識、華嚴、禪宗的佛法解義思想,力求顯現關於佛法思維、真俗關係的內容與特徵。之所以這樣處理契嵩著作,原因之一是儒者的辟佛言論大多源於未能如實理解佛教作為出世間法和僧伽出世間追求的真實內涵,從而認為佛教的理論及其實踐于和諧社會的建成沒有益處;原因之二是傳統佛教界在思想與實踐兩方面,都存在執真廢俗的偏鋒,這兩個原因往往是糾纏在一起的,世人多因對第二種情況的直觀感受才發生對佛教的誤解。因此,只有努力澄清大乘佛學關於真俗關係的真實思想,才能顯明佛教與儒教、佛教與王道政治之間的分歧所在,同時也能從理論上促發佛教家去積極將佛法的入世關懷落實到實踐上來,從而改變佛教脫離人群的消極形像,而契嵩也正是通過揭明佛教思維的特徵以及空有關係、理事關係、世出世關係的大乘佛學原理,來回應儒者的排佛言論、並強調佛教之於世道人心之意義的。 本文以《實相與慈悲——以釋契嵩為中心的佛教真俗關係研究》為題,由五部分構成。緒言介紹了關於契嵩思想的研究成果和本文的寫作思路。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契嵩思想得以產生的內...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ruth and the provisional world. Qisong's ide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religion is the major source of research. Using the related scriptures and commentary works on the subject and drawing insights from the major Chinese Mahayana schools such as the Sanlun, Tiantai, Yogacara, Huayan, and Chan for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me, the paper aims at revealing the method a...

目次提要
緒言
一、佛教來到中國
二、契嵩的著作及影響
三、契嵩思想研究回顧
四、關于方法的檢討
五、本文的寫作思路
第一章 契嵩與三教談論
第一節 孤獨的行者
一、生死事大
二、問道之履
三、山林佛教的踐行者
四、輔教弘宗
第二節 契嵩以前的三教論衡
第三節 宋儒辟佛的思想背景
一、宋祁的《庭戒諸兒》
二、儒學復興和辟佛的關系
三、道學家的辟佛
四、辟佛口實及其人文背景
第四節 契嵩與北宋佛教
一、北宋佛教的外圍環境
二、文學僧與三教會通
三、北宋佛教思想特色述略
第二章 道本教跡論
第一節 即道即教
一、明本跡
二、即教之道
三、即道之教
第二節 權實與二諦
一、權實之辨
二、真俗之辨
三、舒卷同時的理事觀
第三節 佛法的不共性
一、超越世間的出世間追求
二、三教之別
三、道元對三教一致論的批判
四、世教與出世教
第四節 神道設教
一、佛教是神道設教嗎
二、緣起輪回的情感說
三、神明與神道
四、契嵩的神道解義
第五節 求本措末的文化觀
第三章 性情論
第一節 性情與心識
一、關于萬物生滅流轉之實相的性情之思
二、真心與生滅識
三、心法本于無住的勝義
第二節 真如隨緣義
一、真如隨緣思想的提出
二、釋延壽對性相二宗的和會
三、釋知禮的別理隨緣論
四、釋真可的真如隨緣釋義
第三節 佛性與靈知
一、佛性義諸家說
二、靈知概念
三、關于佛性靈知說的檢討
第四節 推其性而自同群生的無緣慈悲
第五節 佛家孝親觀
代結語 釋太虛的思想拆衷與現實定位
一、思想折衷
二、真現實論
三、人生佛教
附錄一 契嵩生平及著述年表
附錄二 參考文獻
論文獨創性聲明
論文使用授權聲明
點閱次數790
建檔日期2008.03.10
更新日期2015.12.1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5632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