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攝大乘論科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蠡測)
作者 韓清淨
出版者中國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地九龍, 香港, 中國 [Kowloon, Hong Kong,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護法; 攝論宗=Shelun Zong; 攝大乘論=Mahayana-samgraha; 論著=Treatise; 漢傳佛教=大乘佛教=北傳佛教=Mahayana Buddhism; 瑜伽行派=唯識學派=Yogacara school; 慈恩宗=法相唯識宗=法相宗=Yogacara Buddhism; 菩薩=Bodhisattva; 菩薩; 菩提達摩=菩提達磨=達摩=達磨=Bodhidharma; 無著=Asanga; 唯識=Mind-Only Buddism=Consciousness-Only Buddhism=Vijnaptimatrata=Vijnaptimatra; 般若波羅密多=般若=Prajnaparamita=Prajna=Perfection of Wisdom; 科判=科文=Scriptural Synopses ; 阿毘達磨=論藏=Abhidhamma Pitaka=Abhidharma Pitaka; 居士=Layperson; 佛教; 佛陀=Gautama Buddha; 佛; 印度佛教思想;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 玄奘=Xuanzang=Hiuen Tsiang; 世親=Vasubandhu; 心經=Heart Sutra; 大乘論; 大乘
摘要《攝大乘論》,又稱《攝論》、《廣包大義論》。印度無著菩薩造。漢譯本有三:(一)、後魏佛陀扇多譯,凡二卷。(二)、陳真諦譯,凡三卷,又稱梁譯《攝大乘論》。(三)、唐代玄奘譯,凡三卷。本論係解釋古印度《大乘阿毘達磨經》之攝大乘品,闡述大乘教義,著重瑜伽行派之觀點,共分十章。因其內容賅攝大乘佛教之一切聖教法門要義,故稱《攝大乘論》,為攝論宗之根本要典。 陳真諦三藏以攝論為宗骨,故稱攝論宗。後世稱此宗人師曰攝論師,或曰攝大乘師,或曰通論家。六朝隋唐之間,攝論宗曾盛行一時。自玄奘大師於無著之《攝大乘論》及世親之釋論,重新翻譯,並依護法論師之宗而傳唯識教義,由窺基等高足助之而成立法相一宗,以其新譯之《攝論》隸於法相宗所依之十一論中,於是傾動一時之攝論宗,頓失講習弘佈之人,無形之中,為法相宗所兼併而湮沒。 中國近百年來,專門研究玄奘新譯印度佛教思想體系之慈氏學說者,素有南歐(歐陽竟無)北韓(韓清淨)之稱。南指南京支那內學院歐陽竟無居士(1871~1943),北指北京三時學會韓清淨居士(1884~1949)。二公素不相識,均以弘揚千年將絕之慈氏學為己任,為國內開創研究法相唯識學兩大中心。歐陽博大精深,善作序言;韓公精細求解,善作科判,最重學習原典,從知法知義章句著眼,採用新式標點斷句佛經是第一人。《攝大乘論科文》是韓居士闡揚唯識學傑作之一。提綱挈領,鉤玄顯要,消文納義,條理分明。本書原選為三時學會經籍叢刊之一,科判文字原為一般陳述性的,此次收入「佛學論著」系列中,全改為排列式,將不同層次的說明文字,分別逐次歸類編排,呈階梯式結構,以便更顯條理,使人一目了然。本書實為修學《攝論》立根築基之書。
ISBN9627571245
點閱次數711
建檔日期2008.04.1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5827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