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集經》與地論學派 -- 以判教為中心
作者 聖凱 (著)
出處題名 法音=The Voice of Dharma
卷期v.2008年 n.1
出版日期2008
頁次6 - 11
出版者中國佛教協會=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hina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曇無讖=Dharmaraksa; 鳩摩羅什=Kumarajiva; 瑜伽行派=唯識學派=Yogacara school; 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Buddhavatamsaka Sutra=Gandavyuha Sutra; 教相判釋=教判=判教=classification of Buddhist teachings=classification of Buddhism Sects; 般若經=Prajnaparamita Sutra; 般若波羅密多=般若=Prajnaparamita=Prajna=Perfection of Wisdom; 涅槃=無為法=asamkrta-dharma; 涅槃=Parinibbana=Nibbana=Nirvana; 妙法蓮華經=法華經=The Lotus Sutra=Saddharma-pundarika Sutra; 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佛陀=Gautama Buddha; 大乘; 地論學派;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 中論=Madhyamika-karika; 中國佛教思想; 大般涅槃經=涅槃經=Mahaparinibbana Sutra
摘要中國佛學的創造轉化,是基於對經典的創造性詮釋,尤其是通過對一些主要經論的詮釋,消化、融合印度佛教,完成佛教的中國化。五世紀初,鳩摩羅什在長安翻譯了《法華經》、《般若經》、《中論》等大乘經論;接著,曇無讖在涼州譯出《涅槃經》,佛陀跋陀羅譯出《華嚴經》,於是大乘經論已經充分地介紹到中國佛教界。於是,充分地吸收這些經論的思想,而且進行創造性的詮釋,開創出中國大乘佛學的新思想,成為中土佛教界的時代課題。地論學派承繼西晉、劉宋的佛教思想,在接受印度初期瑜伽行派的思想過程中,融合中印佛教思想,通過地論師的不斷努力,形成豐富的中國佛教思想。

目次一.地論學派中《大集經》研習者
二.三宗四宗與五宗六宗
三.圓中之圓與圓中之頓
四.結語
ISSN10042636 (P)
DOI10.16805/j.cnki.11-1671/b.2008.02.002
點閱次數855
建檔日期2008.07.16
更新日期2021.08.2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6298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