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楞嚴經》中五十陰魔生、住、異、滅相狀考述=The Shurangama Sutra:The Research in the Arising, Abiding,
作者 李綺玟 (撰)=Lee, Chi-wen (compose)
出版日期2008
頁次202
出版者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light.hfu.edu.tw/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授何廣棪
畢業年度96
摘要吾人身心被六根、六塵、 六識、五蘊所束縛,生生世世累積在阿賴耶識的業力種子,不停的生、住、異、滅。如果沒有淨化,死後就會被業力牽引,在三界六道中不斷地輪迴,這都是「心」不清淨所造成。故《地藏經》云:「起心動念無不是業。」本論文以對五十種陰相的流轉過程作解析探討,釐清魔相如何在其中運作,蠱惑行者唯以無分別無著生心,才能不為所惑。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闡述本文研究動機,因《楞嚴經》主旨在破妄顯真,關鍵時刻的真妄分際,最重要的是能辨識佛魔之差異,讓有心想求解脫者,不受五十陰魔所障,得以解脫生死輪迴,獲得清淨涅槃。採用的研究方法以是聖言量的《楞嚴經》為主軸,引証相關經典文獻,解析釐清其關鍵概念。第二章說明《楞嚴經》由西土傳入中國的概況,及經名大意與其重要性。第三章解析五陰內涵,陰意聚集、覆蓋能障真心,故阿難七處覓心了不可得,如來十番顯見明確示之,本有真如,不生不滅,五陰如幻似化,皆由如來藏性而生,二者不一不異。第四章探討心性流轉生、住、異、滅四相本質,緣生緣滅,並無自性可得,而凡夫誤以為有恒常不變的生命主體,因而產生種種妄執,深入細微體察,則如《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云:「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吾人一念有八萬一千生滅,如此快速變化,誠可謂難思難議。本章將就《大乘起信論》、《成唯識論》、《瑜伽師地論》、《阿毗達磨俱舍論》四論對此四相之同異性作一比較說明。第五章釐清魔的定義與作用,雖其意是破壞,但在解脫生死煩惱過程裡「魔」是逆增上緣,行者禪定用功到一定的階段,五陰逐一將破之際,魔境現前,表示其程度已到可接受測驗的時候,故色、受、想、行、識在毎一陰皆出現十種變化,不做聖解則無魔惑,執妄為真,以為善境則入魔域。本章中以生、住、異、滅四相為一架構,解析陰境中所現種種的相,均為妄想的流轉所現,如幻似夢,以此如實觀照不為所動,則其相自滅,朝向解脫涅槃之途又前進一步;但如為魔所惑,則墮惡道,受無盡苦。第六章結論,將本論文作一總體回顧,佛與魔是不一不異,皆由真如本性而成,故吾人當善用其心。展望未來則有感於二十一世紀人類三大難以克服的疾病,癌症、愛滋病、憂鬱症。其中憂鬱症,肇因於妄心為害,但細微難察,致死魔肆虐,自殺人數攀升。故於結語,期許以五十陰魔生、住、異、滅之相狀研究,有助於澄清現代社會紛亂不安之心,瞭解煩惱根源,邁向菩提大道。
點閱次數847
建檔日期2008.12.05
更新日期2023.04.2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7021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