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唯識學與心理學有關潛意識分析之比較
作者 白聰勇 (撰)=Pai, Tsung-yung (compose)
出版日期2008
頁次105
出版者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出版者網址 http://www.hcu.edu.tw/ird/index.htm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指導教授陳一標
畢業年度96
關鍵詞唯識學; 心理學; 潛意識; 阿賴耶識; 佛洛依德
摘要本論文把佛學和佛學的重要派系──唯識學,與西方心理學,尤其是現代心理學進行了一些比較,其中又以潛意識(主要指阿賴耶識與佛洛依德潛意識)的分析為中心。潛意識的分析包括發現途逕與運作模式之比較,潛意識對身體的影響及潛意識與唯識無境的論證關係。除了以潛意識為分析的中心之外,也就知識之發展、知識之起源、知識之屬性、心理作用、研究方法、追求之差異和適用對象之不同等,將唯識學與西方心理學做了一番比較。透過以上的比較,我們有幾個發現:(一)兩者分屬不同的系統,西方心理學(尤其是現代心理學)是求知的系統,所以它務求知識的積累,是日益之學;它是科學心理學,以實驗和量化為研究的方法,強調的是理性。唯識學是「成智」或「得智」的系統──去除知識的牽絆(所知障),煩惱的繫縛(煩惱障),追尋智慧的完成,是日損之學;它是哲學心理學,以默識法與思維術為研究的方法;它又是佛教的一個分支,所以也注重禪定,強調信仰。
(二)不需阿賴耶識的存在,只要自律神經系統健全,生命與體溫就可以得到保存。五無心位的問題也可以自律神經系統來解釋,不需另闢阿賴耶識。在生死證中「又將死時由善惡業下上身分,冷觸漸起。若無此識,彼事不成。轉識不能執受身故」,這有待現代醫學或現代心理學的檢證。(三)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即以潛意識為中心的深度心理治療學)理論與唯識學一樣,都是在缺乏「腦」的基礎下所建構出來的產物,在講究實證醫學的今日,他的某些理論,例如對夢的解析,正接受嚴厲的挑戰。
目次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三節 現代研究成果 7
第四節 全文章節大要 9
第二章 唯識學與心理學發展的方向與關心的主題 13
第一節 唯識學的發展軌跡與關心主題 13
第二節 心理學發展的軌跡與關心主題 25
第三節 唯識學與心理學關心主題的比較 29
第三章 潛意識的發現途逕 36
第一節 阿賴耶識的發現途徑 36
第二節 佛洛依德潛意識之發現途徑 46
第四章 阿賴耶識與佛洛依德潛意識運作模式之比較 56
第一節 阿賴耶識的運作模式 56
第二節 佛洛依德潛意識的運作模式 63
第三節 阿賴耶識與佛洛依德潛意識運作模式之比較 67
第五章 潛意識對身體的影響及潛意識與唯識無境的論證關係 73
第一節 阿賴耶識對身體的影響 73
第二節 佛洛依德潛意識對身體的影響 78
第三節 阿賴耶識佛洛依德潛意識就「唯識無境」上論證關係之比較⋯82
第六章 結論 94
參考文獻 100
點閱次數1102
建檔日期2008.12.11
更新日期2022.10.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7060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