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華嚴經》的形成、漢譯、基本思想及其修行論意義=The Formation, Chinese Version, Basic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Buddhavatamsaka-mahavaipulya-sutra
作者 楊維中 (著)=Yang, Wei-zhong (au.)
出處題名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卷期n.26
出版日期2005.03.01
頁次85 - 143
出版者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gs.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關鍵詞佛教; 有部; 唯識; 中觀; 自性; 實體; 實在論; 反實在論
摘要本文論述小乘、唯識、中觀的自續派和應成派的自觀性。在此問題上,應成派持反實在論立場,其餘各家都是實在論立場。而實在論的各家也各不相同。小乘是實體實在論,維識是勝義諦(或亦俗亦真諦)自性實在論,自續派是世俗諦自性實在論。但唯識和自續派的自性,都不是實體自性,而是特性自性。特性自性是建立在法的軌持性上,用以維護因果不亂。各家的自性觀受各自的解脫道制約。小乘的見道是見四諦,所以存在實體無妨。大聖各家都反實體,因為大乘的見道是以無分別智證真如或見空性,見道時一無所見,所以不容實體。但進而,唯識和自續派認為,要保持因果不亂,還是需要一定的實在性,所以建立了各自的特性自性。而應成派則堅決反對一切自性。由此建立的各家理論,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就大乘三家來說,唯是最利於維護因果不亂,但其第八識又似終極存在又不能確立為終極存在﹔自續派的自性也能維護因果不亂,但其自性不能免於實體之嫌﹔應成派破實體(及我破和法執)最有力,但對說明不亂力不從心。

目次一、《華嚴經》的形成與漢譯
二、《華嚴經》的結構
三、毘盧遮那佛
四、華藏莊嚴世界海
五、十方成佛與菩薩修行階位
六、「三界唯心」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七、海印三昧與華嚴境界
八、深入法界與隨順法界
九、「普賢行」與解脫不離世間
ISSN1609476X (P)
點閱次數2002
建檔日期2009.08.20
更新日期2018.03.1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0672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