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早期中國佛教的小乘觀 -- 兼論道安長安譯經在中國佛教史上的意義
作者 周伯戡 (著)=Chou, Po-kan (au.)
出處題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Bulletin of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卷期n.16
出版日期1991.08
頁次63 - 80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出版者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鳩摩羅什; 道安; 三藏; 大乘; 小乘; 般若經; 阿含經; 佛教語言; 佛典翻譯; 教判; 中國佛教; 格義佛教
摘要筆者透過這位第四世紀佛學造詣具舉足輕重地位的中國佛教領袖--道安,對「小乘」的看法,得知中國佛教徒對印度佛教了解的最高程度; 另一方面探討早期中國佛教徒在克服「格義」上所作的努力. 文中提及下列幾點:一. 判教的提出,可代表中國佛教結束了「格義」的階段,並邁入一個新時代. 二. 西元四○一年鳩摩羅什來到長安以後,帶給中國佛教徒大乘理論的作品,如《中論》,《百論》,《大智度論》等,能了解印度大乘思想. 三. 道安是第一位意識到「格義」為錯誤的中國僧侶. 強調對印度佛教基本概念的原始字,義的掌握,為中國佛教找出新出路. 四. 道安晚年在長安譯場,請上座部論師在中國第一次以一切有部的論師為主,作為翻譯對象,表現他重視佛典翻譯的精確,另一方面可直接了解印度佛教基本概念. 此項為重大突破.

第五世紀初,鳩摩羅什在長安譯經以前,佛典的翻譯並不精確,但是它至少詳實的譯出「小乘」梵文貶抑的原意(梵文的H?na-為「小、卑賤、低下」,-y?na為「乘、教義」)。「小乘」這字眼既然如此的惡劣,沒有一個佛教教派會自稱它自己的教義是「小乘」。這是大乘佛教在自己教派形成之後,用來攻擊所有傳統佛教教派的字眼。然而,令我們驚訝的是,直到384年,道安在他所撰的〈毗婆沙序〉和〈十法句義經序〉兩篇經序中提到「小乘」以前,我們從未在中國佛教徒的作品中找到有關「小乘」的記載。似乎是,中國佛教徒根本不知道「小乘」的存在。進一步的觀察,我們發現更令人震驚的事實。第一,早期的中國佛教徒常把後代經錄歸在「小乘」類的作品視為「大乘」。第二,道安在那兩篇序文中只提到《阿含》是「小乘」,但其含義絕非「下劣乘」或「下法」。第三,道安在〈四阿含暮抄序〉中又提到「四阿含暮與阿毗曇及律,並為三藏焉。」三藏指的是經、律、論。論即是阿毗曇,四阿含暮(《阿含》的另一個稱謂)則是經。《阿含》既是經,而被道安說是「小乘」,那麼「小乘」必定不是梵文原義的「卑劣」、「低下」,而另有所指。道安是第四世紀中國佛教的領袖,他的佛學造詣被他當時代的長安人推崇備至,因次,他對「小乘」的看法當然代表著中國佛教徒對印度佛教了解最高程度。此文的目的即透過他對「小乘」的看法,來探討早期中國佛教徒在克服「格義」上所作的努力。
ISSN10128514 (P)
點閱次數1334
建檔日期2009.10.26
更新日期2017.10.2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1418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