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宗密的靈知與王陽明的良知的比較研究
作者 吳汝鈞
出處題名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中輯)
出版日期1995.07
頁次369 - 386
出版者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宗密=Tsung-Mi; 佛; 自性=Svabhava; 如來藏=Tathagata-garbha=Tathagatagarbha; 不空=Amogha-vajra
摘要本文比較宗密的靈知與王陽明的良知兩個概念的哲學
涵義. 筆者以為,兩者都超越一切對待相,而為一絕對的
主體. 兩者都是人人所同具的潛能. 同時,兩者都具能
動性,恆時在現起流行的狀態中. 不過,在現實上,兩者
都易受經驗的因素所遮蔽,而不能展露其知的靈明.

就體用關係言,靈知與良知都是知的心體,由此能發
出靈覺明照的作用. 但兩者的作用卻有不同. 良知是道德
的性格,它的照明的作用. 但兩者的作用卻有不同. 良知
是道德的性格,它的照明,是照明事物或行為的是,非,
善惡,當下即表現是是,非非,好善,惡惡. 良知能當下
對事物行為做出一超越的價值判斷的決定. 靈知則是救贖
的性格,它能照破萬法的空無,無自性的本質. 使人遠離
執著,煩惱,最後得覺悟而成佛.

在體方面來說,兩者也不同. 良知是道德的實體,是
能做好善惡惡的價值判斷的精神實體; 它不是空寂的,卻
具充實飽滿的內容,能創發種種道德行為. 靈知則不是
精神實體,卻是以空寂為體. 它的義理骨幹是如來藏心;
一方面以空寂為體性,另方面又有不空的妙用. 這妙用主
要表現在對事物行為的不昧上. 不昧即是照明,就事物行
為的空如的本性而照明之,就事物行為的自己呈現,在真
自己的身分而照明之.
點閱次數903
建檔日期1998.07.22
更新日期2012.08.2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5198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