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禪史與禪思(一)
作者 楊惠南 (著)=楊惠男 (au.)
出處題名 鵝湖月刊=Legein Monthly
卷期n.119
出版日期1985.05
頁次1 - 12
出版者鵝湖月刊社
出版者網址 http://www.oehu.org.tw/Oehu.htm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 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摘要第一章 般若與佛性
第一節 般若的中心思想
影響中國禪,特別是「南禪」的第一個佛教思想,是《般若經》裏的「般若」思想。另外一個影響中國禪的佛教思想,是《楞伽經》裏的「佛性」思想。為了澈底了解中國禪的歷史與思想,我們將在本章當中略述這兩個佛教的重要思想。本節是第一個思想——「般若」的簡介。
「般若」,是《般若經》裏的中心思想。被稱為「般若經」的佛教經典,有許多;但是影響中國禪的《般若經》,主要的是《文殊說般若經》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後者,甚至被視為「南禪」的最重要典籍,——亦即所謂的「心印」。本節中,筆者不想對這兩部重要的《般若經》,做太多的介紹。(我們將在底下適當的章節中,詳細討論這兩部佛經的思想。)筆者只想對《般若經》中的「般若」思想,做一通盤的考察;相信,這是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國禪的。
「般若」一詞,是印度梵文prajna的音譯。義譯為「智」或「智慧」,其實是一種讓我們超越世俗、解脫成佛的智慧。由於它這種可以讓人們超越世俗、解脫成佛的意思,因此,「般若」一詞,常常加一尾語而成「般若波羅蜜」或「般若波羅蜜多」;它們都是梵文prajnaparamita的音譯。「波羅蜜(多)」(paramita),有「到彼岸」(到對岸去,gone to the opposite shore)、「越過」(crossed)、「超越的」(transcendent)、「完全達成」(complete attainment)、「圓滿」(perfection in)等等意思。因此,在中國,「般若波羅蜜(多)」被義譯為「智度」(度,即渡)、「智慧到彼岸」。其實,它的原義應該是「圓滿無缺的超越智慧」。
在各種《般若經》中,所謂「圓滿無缺的超越智慧」——「般若波羅蜜(多)」,是指體悟一切事物都是「無所有、不可得」,亦即都是「空」的智慧。例如,《大品般若經》即說:
菩薩摩訶薩欲行般若波羅蜜,應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羅蜜?何以故名般若波羅蜜?是誰般若波羅蜜?』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念:『若法無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羅蜜。……內空故;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故……。』
在這段經文中,明白地說到事物的「無所有、不可得」,亦即(種種的)「空」,是「般若波羅蜜(多)」這一名詞的意義。因此,為了澈底了解《般若經》中的「般若」思想,下文將著力在「空」這一概念的說明。


目次第一章 般若與佛性 1
第一節 般若的中心思想 1
ISSN18133738 (P)
點閱次數389
建檔日期1998.07.22
更新日期2020.02.0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314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