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僧肇〈物不遷論〉思想研究
作者 黃百儀 (撰)=Huang, Bai-yi (compose)
出版日期1991.05
頁次109
出版者東海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thu.edu.tw/
出版地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榮波
畢業年度79
關鍵詞僧肇; 黃百儀; Huang, Bai-yi; 物不遷論; 玄佛思想; 思想史; 魏晉玄學; 教育
摘要僧肇處於玄佛思想交融的時代,因此,歷來對僧肇思想的詮釋與評價皆有許多爭議處. 中尤以 <物不遷論> 為甚. 本論文即探討 <物不遷論> 的思想,以歷來的詮釋為緯,<物不遷論> 的論證分析為經,嘗試尋究出最合理的詮釋. 各章的大要如下:

第二章:首先說明歷來對 <物不遷論> 的詮釋,指出其詮釋的重心與根據. 主討論五位學者的詮釋,慧達,憨山,鎮澄,湯用彤與唐君毅. 慧達的《肇論疏》是現存最早的注疏. 對本論的疏解完全是站在印度龍樹中觀學的立場. 憖山詮釋的立場是以臺,賢,禪為主的中國佛學,并且是證之以個人的修行的心得. 至於鎮澄所採取的立場雖與憨山一致,結論卻大相逕庭,認為本論是外道常見之執. 湯用彤站在思想史的立場,以魏晉玄學的「體用」的觀點來詮釋本論. 唐君毅站在認識論的立場,認為僧肇是要人即動見靜,以進而超越動靜.
第三章; 分析與 <物不遷論> 有關的幾個論題. 首先說明《中論》的「八不」,以與 <物不遷論> 比觀. 其次,分析「變動」在時,空與存在上的不同意義,與僧肇的「不遷」義作對照. 最後,說明時間與時間性存有的問題,介紹「三世實有」與《中論》的主張,與僧肇的主張相比較.

第四章:詳細分析 <物不遷論> 的論旨與理論架構,從著論主旨,「不來不去」的論證,論證方式等三方面來說明. 本論基本上是要透過「不來不去」的論證以否定常人對一切動靜,生滅現象的觀念. 在論證的方式上雖是承襲《中論》「八不」的精神指出常人觀念的矛盾處以破常人之執,不過在論證的處理上卻是以簡樂繁,以常人的今昔之分,辯破常人的動靜等觀念. 第五章:從上一章的結論來看諸家詮釋,提出一批評與反省,及結評 <物不遷論>.


目次一. 緒論
二. 歷來對 <物不遷論> 的詮釋
(一) 慧達
(二) 憨山
(三) 鎮澄
(四) 湯用彤
(五) 唐君毅
三. 與 <物不遷論> 相關的三個論題
(一) 八不
(二) 「變動」的三個意義
(三) 時間與時間性的存有
四. <物不遷論> 的思想分析
(一) <物不遷論> 的思想主旨:不遷
(二) 「不來不去」的論證
1. 由今昔物論證「不來不去」
2. 常人動靜觀念的界定
3. 由時間論證「不來不去」
4. 由業與因果論證「不滅不來」
(三) 「動靜不二義」之衡定
(四) <物不遷論> 的論證方式
五. 結論
(一) 對歷來諸家詮釋的反省
(二) 結評 <物不遷論>
點閱次數265
建檔日期2001.03.02
更新日期2023.01.0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322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