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華嚴「法界緣起觀」的思想探源 -- 以杜順、法藏的法界觀為中心=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f the idea of "dharma-dhatu-pratitya-samutpada" in Hua-Yen Buddhism: concerning the main point about the idea of dharma-dhatu of Du-Shun & Fa-Tsang
作者 黃俊威 (著)=Wong, Chun-wai (au.)
出版日期1993
頁次244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楊政河=Young, Ching-Ho
畢業年度81
關鍵詞黃俊威; Wong, Chun-Wai; 法界緣起; 真如緣起; 賴耶緣起; dharma-dhatu-pratitya samutpada; 業感緣起; 十玄門; 因門六義; 六相圓融
摘要在中國大乘佛學思想中,華嚴宗的「法界緣起觀」,可以說是最具中國思惟特色的佛教哲學.《華嚴經》中也常言道:三界虛妄,唯是一心作. 這種把一心看作是顯現「法界緣起」的真心觀念,更不禁讓人對佛教的形上學系統,產生一股油然的欽佩之情!

然而,一個思想的產生,它絕對不可能是孤立而起或一蹶即成的; 換言之:佛教的思想發展,也須要有一段漫長的思想史背景作為蘊釀,最後才會開花結果,枝葉茂盛. 因此,從思想史的角度而言:華嚴思想雖是體系龐雜,牽涉的範圍甚廣,但總有一條思想史的脈絡可循!

而本論文的寫作目的,便是希望能透過「思想史的溯還法」,分別探討「法界緣起」的思想根源,從原始佛教的「十四無記」,「十二支緣起」到部派佛教的「業感緣起」,乃至大乘佛教的「賴耶緣起」,「如來藏緣起」,「真如緣起」為止,作為整個「法界緣起」的思想序曲. 接下來,便是分別處理華嚴宗的始祖杜順,二祖智儼,和三祖法藏的對「法界緣起」思想的不同詮釋面貌. 例如,杜順的「五教止觀」,「法界觀門」理論,便成杜順個人的思想特色.

而二祖智儼則代表了一位唯一能上承杜順,下啟法藏綜合思想的關鍵性人物,尤其是他的「因門六義」和「一乘十玄門」思想,對法藏的「新十玄」及「六相圓,融」理論的系統性建構,關係非常密切.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也可以發現,到:「法界緣起」的思想,主是以前期的「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乃至「如來藏緣起」作為理論的伏線. 因此,研究「法界,緣起」的思想史,事實上,就等於在研究「緣起」思想,在不同時期的詮釋史; 由於佛教的「緣起」思想,在不同時期中,就分別有不同的詮釋態度,所以,集合了這不同時期的詮釋內容,便正好構成了整個「緣起」思想的詮釋史.

Summary
As we know the idea of dharma-dhatu-pratitya-samutpada in Hua-Yen. Buddhism is a kind of Chinese style thinking Buddhist philosophy in Chinese Mahayana Buddhism. The
Gandavyuha-sutra always says that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life (tri-dhatu) is unreal,they are only created by one-mind (eka-citta).Therefore,this one-mind seen as a real mind to generate the dharma-dhatu -pratitya-samutpada (the relative existence of the world),so we may feel very suprise to those metaphysical systems of Buddhism.

However,it is impossible for the isolation or the great jump of the formation of idea, in other words, the formation of the idea of Buddhism must depend on the lo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view,even though the structure of the ideal of Hua-Yen Buddhism is very complicated indeed,we believe that we can also find out the historical route of the ideal.

So the end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rying to find out the historical route of the ideal of dharma-dhatu-pratitya-samutpada by the historical reductive method. From the fourteen-no-say and 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 of Primary Buddhism,the karma-pratitya-samutpada of Scholistic Buddhism,due to the alaya- pratitya-samutpada, the tathagatha-garbha-pratitya-samutpada & the tathata-pratitya-samutpada of Mahayana Buddhism,we treat them as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 of dharma-dhatu-pratitya-samutpada. After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we may try to introduce about the different hermeneutical dimension of dharma-dhatu-pratitya- samutpada of Du-Shun,Chi-Yen & Fa-Tsang.

目次一.《華嚴經》中所彰顯的「法界緣起」思想
(一)《華嚴經》的成立
1.《華嚴經》的譯經史
2. 有關《華嚴經》的編集問題
(二)《華嚴經》的根本思想架構
1. 世界如何成立
2. 菩薩的修學法門
3. 諸佛的果德
(三)華嚴思想的傳承和影響
1.《華嚴經》的譯出與《十地經論》的翻譯
2. 南北地論的分裂
二. 「法界緣起」的思想史淵源
(一)從「十四無記」到「法界緣起」的進路
1. 「十四無記」在原始佛教所彰顥的形上學
意義
2. 「十四無記」對部派佛教形上學發展的啟

(二)從「十二支緣起」到「法界緣起」的進路
1. 原始佛教的「緣起」思想
2. 部派佛教的「緣起」思想
3. 大乘佛教的「緣起」思想
(三)從「業感緣起」到「法界緣起」的進路
1. 原始佛教的業感思想
2. 部派佛教的業感思想
3. 「業感緣起說」的唯心發展
(四)從「阿賴耶緣起」到「法界緣起」的進路
1. 原始佛教的「無我說」與「輪迴主體」的
矛盾
2. 原始佛教經典中的「阿賴耶」
3. 部派佛教「賴耶緣起」的思想先河
4. 大乘佛教的「賴耶緣起」
(五)從「真如緣起」到「法界緣起」的進路
1. 原始佛教「真如緣起說」的端倪
2. 部派佛教「緣起無為說」的發展
3. 大乘佛教的「真如緣起說」
(六)從「法身,報身,化身」到「法界緣起」的
進路
1. 「法,報,化」三身說的原始型態
2.《法華經》<方便品>中的「佛身觀」
三. 杜順「法界緣起觀」的形上學進路
(一)杜順的生平略述
(二)《五教止觀》的內涵
1. 「法有我無門」--小乘教
2. 「生即無生門」--大乘始教
3. 「事理圓融門」--大乘終教
4. 「語觀相絕門」--大乘頓教
5. 「華嚴三昧門」-- 一乘圓教
(三)《法界觀門》的內涵
1. 「真空觀」--無相教
2. 「理事無礙觀」--法相教
3. 「周遍含容觀」--觀行教
四. 智儼「法界緣起觀」的形上學進路
(一)智儼的生平略述
(二)智儼的「一乘十玄門」思想
1. 「譬說」
2. 「法說」--「十玄門」的開展
(三)智儼的「因門六義說」
1. 「因門六義說」
2. 「因門六義說」與「種子六義」,「因七
相」的比較
五. 法藏「法界緣起觀」的形上學進路
(一)法藏的生平略述
(二)法藏的「法界緣起說」
1. 染法緣起
2. 淨法緣起
3. 染淨合說
(三)法藏的「六相圓融說」
(四)法藏的「新十玄門」
(五)法藏的「法界觀」
點閱次數1038
建檔日期2001.02.01
更新日期2015.08.1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347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