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之研究
作者 孫富支 (撰)=Sun, Fu-zhi (compose)
出版日期1990.06
頁次192
出版者中國文化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pcc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牟宗三=Moa, Zong-san
畢業年度79
關鍵詞孫富支; Sub, Fu-zhi; 大乘起信論; 一心開二門; 唯識宗; 無漏種; 阿賴耶識; 性善; 真如門; 教育
摘要印度大乘佛教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期,即初期大乘佛教,中期大乘佛教和晚期大乘佛教. 各期大乘佛教的起迄時間,很難確定,我們只能大致推算. 初期大乘佛教盛行龍樹 (Nagarjuna, 西元一五○ ~ 二五○年) 的般若學,所以我們不妨以龍樹的年代做為初期大乘佛教的起迄時期,即大約在西元一五○年到二五○年間. 初期大乘佛教的經典有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維摩經等等,般若經可能成立得更早. 中期大乘佛教盛行無著 (Asanga, 西元三一○ ~ 三九○年前後),世親 (Vasubandhu,西元三二○ ~ 四○○年前後) 的法相唯識學,所以我們不妨以他們的年代做為中期大乘佛教的活躍時間,中期大乘佛教可以從龍樹後的西元二五○年到四○○年. 這時繼出的大乘經典有大@槃經,勝鬘經,解深密經,阿毘達磨大乘經等等,這時又是論典蓬勃的時代,有瑜伽師地論,辨中邊論,大乘莊嚴經論,攝大乘論,唯識三十論,十地經論,佛性論等等. 後期大乘佛教從世親後的西元四○○年到六五○年密教興起為止. 這時的主大乘經典是楞伽經,密嚴經可能也到這時才出現; 論典方面,有堅慧 (Saramati,西元四二○ ~ 五○○) 的大乘法界無差別論和究竟一乘寶性論,值得注意. 西元六五○以後,佛教在印度名存實亡,苟延殘喘到十二世紀,就完全從印度消失了.

從上可知,大乘佛教在印度是層層累積,從龍樹的般若學到無著,世親的法相唯識學,再到晚期的真常心系統. 印順法師在印度之佛教一書中,把這三系分別判成「性空唯名論」,「虛妄唯識論」及「真常唯心論」. (註) 大乘佛教三系的存在,在印度佛教史上是個事實.


目次一. 起信論作者,譯者及造論的時代背景
(一)本論的作者與譯者
(二)地論師的思想
(三)攝論師的思想
(四)真諦言阿摩羅識
二. 一心開二門的義理架構
(一)眾生心的意義
(二)一心開二門的開展
(三)心真如門的真如義
(四)心真如的空,不空二義
(五)心生滅門阿賴耶識的性格
三. 對生死流轉與涅槃還滅的說明
(一)論覺義中的始覺和本覺
(二)論不覺義中的三細六粗相
(三)論生滅因緣和六染心的還滅
(四)論真妄相熏義
(五)真如自體相和真如用常恒無斷
四. 一心開二門的貢獻及其別教的意義
(一)消解唯識宗無漏種的困難
(二)開執的存有論與無執的存有論
(三)但中之理與緣理斷九的性格
五. 近人對起信論的批評及問題的答辯
(一)起信論與唯識宗的比較
(二)王恩洋對真如的批評
(三)真心是否為本體的生起論
點閱次數439
建檔日期2001.03.02
更新日期2023.01.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352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