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須彌山與極樂世界
作者 定方晟 ; 劉欣如
出版日期1996.10
頁次170
出版者大展出版社
出版者網址 http://www.taipeipublishers.org.tw/mq_detail.asp?no=0240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叢書系列:心靈雅集系列
關鍵詞須彌山; 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淨土=彌陀淨土=The Western Paradise of Eternal Bliss=The Land of Bliss=Sukhavati; 宇宙觀=Cosmosology; 俱舍論;
摘要佛教經典或法語雖多,但都歸於兩類思想--輪迴與解脫. 至於從哪解脫,卻說不清楚,甚至根本沒說,這樣,終會陷入偏頗,有失平衡. 事實上,解脫是先有輪迴才有解脫. 若對輪迴缺乏實感,便不會覺得解脫有何必看了. 一般來說,大家習慣輕視輪迴思想,以為那是老古董. 殊不知它絕非無益東西,這是古代人洞察銳利. 反應敏捷的思想. 依佛教看來,人生很苦,這樣反覆不停的輪迴思想,當然帶有黯淡的厭世色彩. 依佛教宇宙觀來說,包括人類,地球和太陽等存在,也只不過是同樣的輪迴現象之一. 在這樣的宇宙現象觀裡,當然包括怎樣逃脫輪迴生存的探究? 那就是禪定和後來出現的念佛了.

佛教學者分別體驗和研究這種輪迴宇宙與解脫之道後,才把這些締造成一項壯大的體系. 紀元五世紀,有位印度佛教僧人--世親,寫了一本《俱舍論》解說這項體系. 雖說是五世紀作品,卻提示了佛教最早期的世界觀. 其中有章叫〈世品〉(loka),完全在說佛教宇宙觀. 它叫做須彌山,誠如世品章名所說,這種宇宙觀企圖說明宗教世界裡,有關世俗世界的組成問題. 本書前面主依這章來寫的.

但思想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東西.《俱舍論》沒提到極樂思想,後來才紛紛出現,甚至也有了地獄說法,本書也涉及這些方面的思想探究. 日人接受了這種宇宙觀時,各地才紛紛出現這種宇宙觀的仿效名稱,如須彌山. 地獄谷. 彌陀原等. 甚至連諸般舊神處也被華教化了. 例如木縣靈山「二山「(即是男體山),便是從類似的音茨,改成觀音淨土的「補陀洛山」,同樣的「二荒」也能改寫為佛教式的「日光」(佛教有日光菩薩). 湖泊有中禪寺湖,瀑布有華嚴瀑布,也都是取自佛教關係的名稱.

以上是山地區的話題,平地亦建築無數的寺廟與石頭的地藏. 東京市內有高圓寺. 吉祥寺和國分寺等車站名,其實,這些名稱由來決非偶然. 整個日本列島彷彿進入佛教宇宙的縮影時代. 乍見下,佛教文化似乎籠罩著日本,而今正在退潮了. 不說「須彌山」與「贍部洲」被忘得乾乾淨淨,連「極樂」也被基督教的「天國」取代. 佛教宇宙觀呈現如此情狀,倒不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突然出現的結果,而是從古代開始逐漸下坡的結局. 本書從佛教宇宙觀的介紹開始,談到佛教解脫是想建立在怎樣的人生觀這項前提上面? 這才是我寫作的目的. 有些內容看似老古董,跟我們完全無緣,例如,輪迴與解脫思想,在現代社會是否仍有教育價值呢? 我也想發表些個人的淺見.
ISBN9575576403
點閱次數660
建檔日期2004.02.2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9906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