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四川廣元千佛崖的成立與唐代前期造像藝術
作者 林翠雲 (撰)=Lin, Tsuey-yun (compose)
出版日期1996
出版者國立藝術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3.tnua.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藝術學院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指導教授林保堯
畢業年度84
關鍵詞林翠雲; Lin, Tsuey-yun; 造像風格; 圖像意義; 彌勒菩薩=Maitreya; 護法; 抱石神王; 天龍八部
摘要中國北方中原石窟造像在盛唐顛峰期之後,即漸趨衰微,廣元千佛崖開元 期造像則受中原造影響而開發新要素,並且,從川北至川中石窟,四川石 窟逐漸擺脫中原北方地區之影響,而更具有地方特色,成為四川石窟精華 所在,可謂標誌著中國石窟造像中心南移的新時期。因此,以唐開元期為 造像精華的廣元千佛崖石窟,就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從而能使中國石窟 發展的脈胳更順理成章。「石窟」的開鑿皆與「護法」意識有關,這種護 法意識,隨著北方中原石窟轉向川北而川中有所繼續。另一方面,北方中 佛教本質改變的新作風,亦在盛唐川北有所萌芽,而於中、晚唐以後的川 中集大成。就此觀點而言,川北廣元千佛崖亦扮演繼往開來的角色。歷來 對於唐代佛教造像藝術的研究,多集中於作為政治中心的中原地區及其周 邊,至於西南地區,則非學者專家致力之處。近年來,由於文化人類學對 於中心/邊陲的反思,使得學界逐漸關懷區域文化,以及核心文化與區域 文化間的關係。隨著區域文化的研究趨勢,佛教藝術學者開始關注中原/ 西南佛教藝術的關係。不過,就四川地區的佛教造像史而言,仍焦點於宋 代大足石窟的成就,至於唐代以前,以及唐代尤其唐代前期,則多所忽視 。廣元千佛崖石窟,既以唐開元期為造像精華,可為反省中原/西南佛教 藝術的一個範例,從中可見佛教藝術及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點閱次數207
建檔日期2001.01.04
更新日期2023.01.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4540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