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說劫:日日是好日
作者 呂建福
出處題名 佛教文化=The Culture of Buddhism=Buddhist Culture
卷期n.1
出版日期1999
頁次13 - 14
出版者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宇宙觀=世界觀=Cosmosology; 末法思想=法滅說=Eschatology
摘要「劫」本為佛教中的時間概念,也譯「劫波”,表示時分,尤其是算數難以計量之長時、大時,原是古印度婆羅門教表示極大時間的一個時間單位,而佛教沿用。佛教中表空間之大常用“大千世界”,一千一個日月系列僅為一小千世界,累積一千一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一個中千世界聚為一個大千世界,而浩翰宇宙中,如此大千世界,多如恒河沙數,不可計算,由此可見佛教宇宙觀之博大。

「劫」也是個極能開拓胸襟的概念,表時間之大,難以計數,佛語為「阿僧祗”,日月、晝夜、時節、歲數,無量無邊,不可稱、不可數,故曰阿僧祗。阿僧祗劫,也就是無量劫。一個人修行成佛要經三大阿僧祗劫,而世界之生成與毀滅,在時間上也要經許多劫,一劫的時間相當於人間43億兩千萬年,可見佛經中時量觀念之廣大無限。相形之下,人生70~80年在宇宙長河中,真是太渺小了。現在,一般都將「劫」作為災難的同義詞,古漢語中“以力止去曰劫」的本義反而少用了,這可能與佛經以「劫」翻譯梵文kalpa(劫波)有關。因佛經中關於劫的分類中,有刀兵、疾疫、饑饉等災劫,尤在世界毀壞時,有“壞劫」,其時有火災劫、水災劫、風災劫種種災難。劫便成了災難的同義詞,「劫數」便為不可避免的災難。佛經中「劫」作為時間單位的原義,也被遺忘了。

《阿彌陀經》稱此世界「五濁惡世」,人類文化思想之混亂,是「見濁」;貪癡熾盛、處處爭鬥,是「煩惱濁」;身心不健全、智淺福薄、苦多樂少,是「眾生濁」;而身心脆弱、壽命短促,是「命濁」。眾濁共聚,合為「劫濁」。故劫濁者,亂世也。靜心觀之,今日人類文化思想,種種社會思潮風起雲湧,在多元化的繁榮景象下,是一片徬徨無緒的實際,鮮有正知正見,正乃佛經所說之「見濁」,眾劫濁之根源所在。故佛教弘法事業常說“啟迪智慧,淨化人心”,誠為正本清源之見。惟從人心著眼,才能轉劫濁之世為清明之世。因此,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與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理想,是相通的,這也是“人間佛教”題中應有之義。而導正思想,端賴以文化弘揚佛法,以佛法發揚文化。佛法不是文化,佛法不離文化,是名“佛教文化”。
ISSN10042881 (P)
點閱次數462
建檔日期2004.04.02
更新日期2018.09.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5698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