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論天台宗的染淨善惡觀=The Impurity and Purity of Tiantai School
作者 楊維中 =Yang, Wei-chung
出處題名 中國佛學=Chinese Buddhism Journal
卷期v.3 n.1 春季號
出版日期2000.10
頁次183 - 202
出版者《中國佛學》編委會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天台宗=法華宗=Tien-tai Buddhism=Tendaishu; 性具善惡; 三因互具; 染淨不二; 理毒性惡; 貪欲即道; 止觀雙修
摘要本文以天台三位大師智顗、湛然、知禮的著述為依據,對天台宗的染淨善惡觀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作者認為,性具善惡命題是慧思、智顗等天台大師在末法意識的籠罩之下為救度世間苦難眾生而提出和完善的,因而「法門義」應是此命題的核心。但是,三位大師對性具善惡命題的論證思路是不相同的。智顗從「一念心」本體的意義上論證性惡說,此「性」僅指眾生之心體而非佛之體性﹔湛然則除繼承智者之所論外還發展出「真修緣修不二」及「一念心性真如」的本體論命題,力圖將性惡落實於性體上而未逮﹔至宋代,在與「山外派」的論戰中,知禮在重新詮釋真如隨緣命題的條件下,以「理毒性惡」的極端命題將「惡」安置於「性體」上,使天臺心性論從本體上達到了心體(一念心)與性體的真正合一。儘管天台宗倡導性具惡,但比之於華嚴、禪、淨土等宗更重視惡之對治、消伏,因而展出了最完備的止觀學說。天台宗將「性具善惡」的心性論原理貫徹於修行解脫論之中的結果,便是貪欲即道的解脫論原則和定慧雙修的修、證路徑。如果將「性具善惡」學說當作天台哲學之心性本質論看待,那麼,貪欲即道和定慧雙修便是從實踐的角度對現證心性本體、實現心性本質可能性所做的動態把握。

目次一、善惡釋義與三因互具
二、染淨不二與理毒性惡
三、貪欲即道與定慧雙修
ISSN15612554 (P)
點閱次數568
建檔日期2004.07.09
更新日期2021.10.1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6111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