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澄觀「心」與「法界」的鏡映性論佛教的人文主義=On Buddhist Humanism--Based on Reflectivity between "Mind" and "Dharma Realm" According to Cheng-Guan
作者 郭朝順 (撰)=Guo, Chao-shun (compose)
出處題名 正觀雜誌=Satyabhisamaya: A Buddhist Studies Quarterly
卷期n.68
出版日期2014.03.25
頁次77 - 115
出版者正觀雜誌社
出版者網址 http://www.tt034.org.tw/
出版地南投縣, 臺灣 [Nantou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華梵大學哲學系
關鍵詞人文主義=Humanism; 覺性=Nature of wisdom; 反省的人文主義=Reflective humanism; 澄觀=Cheng-Guan; 人間佛教=Humanistic Buddhism; 心=Mind; 法界=Dharma realm; 鏡映性=Reflectivity
摘要 本文主張當代人間佛教並不是「援儒入佛」的結果,而是在印度初期佛教聖典中已含蘊的人文主義的線索,再通過長期發展,在漢傳大乘佛教的圓融思想被顯題化為「圓融」的理念,當然它更是佛教在現代回應了西方現代性要求的結果。若抽象出西方人文主義的普遍含義,人文主義未必一定是某種人類中心主義,而可以是指以人的身份反思人的身份及其在萬有中的地位,以及反省人類文化的特色及限制的一種思想。佛教人文主義的特色,即在消除西方人文主義的理性中心主義與本質主義的成份,可被視為一種強調解蔽與反省的人文主義。
此一解蔽、反省的性格,特別可以在《華嚴經》與華嚴宗思想中的「鏡映性」概念中被加以說明,尤其是澄觀便以此鏡映性說明「心」與「法界」的動態互映,這種鏡映性,除說明主客之交映之外,也說明法界一切事物之間彼此的交映關係,此即事事無礙、法界圓融的依據。在鏡映性之中,除指在主體中看見客體,也在客體中見主體的情境外,但更重要的是要能見「真中妄」也能見「妄中真」,即能見到價值的虛妄性,亦復可以見到虛妄中的價值性,筆者認為由此鏡映性可以為現代社會中的絕對主義與相對主義的交錯的混亂情境,指出一種圓融整全的視野,以在現代文化世界中實現多元圓融的文化價值,也才能真正使佛教的慈悲與智慧獲得真正的統一,並在現代文化的脈絡當中得到具體的實現。

目次一、前言 79
二、「人文主義」的普遍義 81
三、佛教「人文主義」的特殊義--解蔽的、反省的人文主義 84
四、華嚴思想中的鏡映性 90
五、澄觀「心」與「法界」的鏡映圓融 102
六、結論:佛教與人文主義的交映--多元圓融的可能及其價值 108
引用書目 112
ISSN16099575 (P)
點閱次數876
建檔日期2014.06.25
更新日期2017.09.0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9596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