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小品般若經》的兩段「諸法無受三昧」意義之再探
作者 釋真傳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3屆)
出版日期2012
頁次25
出版地臺灣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壹同女眾佛學院研究所。
關鍵詞諸法無受三昧; 不受三昧; 空; 無相
摘要鳩摩羅什所譯的《小品般若經》〈初品〉有兩段內容不同,而卻同名為「諸法無受三昧」。在其他譯本的翻譯情形不一,因此,這兩段三昧究竟是同還是不同?小澤憲珠與印順法師雖然同樣都認為這兩段三昧是與「般若波羅蜜」有關的三昧,但實際上兩位最後的結論稍有不同,小澤憲珠依著《大智度論》對兩段三昧的判定,認為第一段三昧說「空」,第二段說「無相」,是從空而啟發向於無相的修學;而印順法師則認為這兩段三昧是同一教授的不同傳誦,而這同一教授要指的,很可能是「無相」,也就是第一段無受三昧是以不住一切法而深入無相,第二段則以不取著諸法相而入無相。筆者對於這些問題,試著從譯語與經文來理解,譯語的種種現象,很可能與兩段三昧的原語字義相仿有關,因此若想從三昧的語詞來斷定兩種三昧的異同是不夠確當的,然而從這些現象可以發現此法門的發展,最初應該是沒有明確的三昧名稱,後來才逐漸為它定名,但兩段三昧是同或異,在《小品般若》仍未予以定論,到了《大品般若》則一致翻為不同了。從經文來看,《小品般若經》第一段三昧是以不住五蘊而明住般若波羅蜜;第二段則更進一步說明要達到不住五蘊,可從不行於五蘊的生滅相等著手。從《大品般若經》的開展,可發現第一段三昧的發展重點在五蘊等法,第二段則在五蘊相等,從此也可發現二者著重點的不同,而二者的不同,在經中賦予了性空與自性無所有的理由;所以《大智度論》說前者說空,後者說無相。然而從語意及經文、論的解釋等綜合來看,這兩種三昧應屬修法不同而要臻至的境界一致的三昧。
目次一、前言 2
二、兩段無受三昧譯語的解析 3
(一)小品系《般若經》各譯本的無受三昧之語意 3
(二)大品系《般若經》各譯本的無受三昧之語意 7
三、兩段無受三昧經文的演進 9
(一)第一段無受三昧 9
(二)第二段無受三昧 13
四、結論 22
參考文獻 24
點閱次數299
建檔日期2014.06.30
更新日期2023.10.0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9611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