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一切漏經注:巴漢校譯與導論=Sabbâsavasuttavaṇṇanā
作者 莊博蕙 ; 香光書鄉編譯組
出版日期2014.12.19
頁次256
出版者香光書鄉出版社
出版地嘉義市, 臺灣 [Chia-i shih, Taiwan]
叢書名法行叢書
附屬叢書經注篇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巴利文=Pali
附註項莊博蕙
1960年生
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英文系、東亞系雙碩士,東亞系博士
早年親近仁俊長老,曾任美國同淨蘭若《正覺之音》月刊主編多年,後參與印順法師《遊心法海六十年》(A Sixty-Year Spiritual Voyage on the Ocean of Dharma) 之英譯。
2003年起,親近菩提長老,學習巴利語及南傳上座部法義至今。
摘要《一切漏經》係南傳上座部巴利藏《中部》第2經,其注釋《一切漏經注》輯於覺音論師於五世紀彙編的《中部》注釋書《破除疑障》(Papañcasūdanī)中。公元六、七世紀,法護論師又為注釋書作「疏鈔」(ṭīkā)。

本書由巴利原典,中文翻譯整篇《一切漏經》及《一切漏經注》,並為此譯撰寫〈導論〉及許多寶貴的註腳。註腳多取自法護論師《一切漏經疏》,一些係根據當代巴利經論學者菩提長老的講解。

《一切漏經》綱要式的記載佛陀所說的修行方法,以知見「如理作意」和「非理作意」為始,經由「體見、防護、受用、安忍、迴避、除遣、修習」七種方式斷除諸漏,是實修的最佳指引。

《一切漏經注》更根據上座部阿毗達摩教義,詳釋經中所述的修行方法和進程。例如:採十七剎那心路過程的法義,以眼門心路說明眼根防護;又如:詳述聖弟子證道前的觀修內容。凡此皆對好樂研修南傳上座部教理及禪法者,在行解相應上有實際的助益。

注釋文獻以南傳上座部教義為出發點,逐字逐句注釋每一部經典,是上座部解經的重要依據。然而注釋文獻與經義仍有分歧處,本書〈導論〉對之有頗具啟發性的探討。
目次導論
《一切漏經》及《一切漏經注》概說
注釋文獻的由來、特色
探討注釋文獻與經義分歧處
語詞探討與試譯
Sabbâsavasuttaṃ 一切漏經
Sabbâsavasuttavaṇṇanā 一切漏經注
漏的四種涵義
防護的涵義和種類
知者、見者的涵義
如理作意與非理作意
應由體見斷除之諸漏注
應作意、不應作意的原則
三漏與三解脫
十六分疑
聖弟子觀修四諦、證道前的觀修內容
須陀洹道以一通達現觀智證道
通達現觀法時斷三結
應由防護斷除之諸漏注
以眼門心路過程說明眼根防護
已守護的二重涵義
應由受用斷除之諸漏注
應由安忍斷除之諸漏注
安忍冷熱、饑渴虻蚊風炎蛇類之觸
安忍惡言誹謗
安忍各種身受
應由迴避斷除之諸漏注
應由除遣斷除之諸漏注
應由修習斷除之諸漏注
總說七覺支
念的特相、作用、現起
七覺支之覺、聖弟子之覺
餘六覺支的特相、作用、現起
七覺支的次序
修習依離的念覺支
迴向至捨
慢的現觀見和現觀斷
ISBN9789578397484 (平)
點閱次數723
建檔日期2015.12.18
更新日期2015.12.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4866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