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無罣礙」的生死觀=A Buddhist Obstruction-Free Viewpoint Toward Life and Death
作者 釋照澄 (著)=Shih, Chao-cheng (au.)
出處題名 應用倫理評論=Applied Ethics Review
卷期n.59
出版日期2015.10
頁次83 - 100
出版者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s://lit.ncu.edu.tw/aer/about04.asp
出版地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漢傳佛教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
關鍵詞佛教; 死亡形上學; 三自性相; 三無自性; 責任基礎
摘要本文一開始先提出以經驗論或理性論在同時理解死亡的現象與死亡形上學的困難處,並肯定康德的「想像力」在認識結構上的特殊地位足以解決上述認知上的問題。接著筆者以「我」及「我所」的概念拆解個體與死亡的關係,並採用「繞路」的間接方法以「三自相」與「三無自性」來論說個體與死亡的本質性意義是自性空無、本來寂靜。最後則是由佛法因緣觀的兩種不同表述方式來分析與「死亡」相關的倫理議題的判準,目的在提供一種「責任基礎」的取徑以做為道德判斷時的參考。
目次一、前言 85
(一)如何理解「死亡」? 85
(二)以「想像力」嫁接感性與知性 86
(三)目的 87
二、「死亡」的本質性意涵 88
(一)「死亡」與「我」、「我所」 88
(二)「三自性相」、「三無自性」 90
(三)小結 94
三、佛教對「死亡」相關之倫理議題的回應 94
(一)「生死」與「因」、「緣」 95
(二)責任基礎的「死亡」倫理學 96
四、結論 99
ISSN10282483 (P)
點閱次數276
建檔日期2016.06.22
更新日期2023.11.0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6612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