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雜阿含經》「中道思想」的哲學意義:以「離苦」及「無我」為核心課題之探究=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Middle Way of Saṃyuktāgama:A Study Based on the Topics of “Liberation from Suffering”and “Non-self.”
作者 韓桂春 (撰)=Han, Kuei-chun (compose)
出版日期2013
出版者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philo.thu.edu.tw/main.php
出版地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嚴瑋泓
關鍵詞五陰; 苦諦=the truth of suffering; 無我=non-self; 涅槃=Nirvāṇa; 緣起; 中道=The Middle Way; 阿含經; Saṃyuktāgama Sūtra; The five aggregates; dependent arising
摘要
《雜阿含經》是現存公認最早集結的佛法基本原典,也是佛法的母體,亦是研究佛法的基礎。研究此原典來把握佛陀思想的精隨,最為適當,本文從「離苦」與「無我」為核心課題探討《雜阿含經》的中道思想精神。
人為生命主體,生命的發展離不開「我」的觀念,苦樂感受離不開人的身心,而人生無法避免生老病死的自然現象,其衍生各種生命苦惱問題,佛陀談苦的態度是積極的,苦代表問題,佛陀自說常講的法是「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跡」四聖諦,知道苦的道理,知道苦集起的原因,知道滅苦的道理,知道滅苦的方法,切實學習、實踐四諦八正道可以達到涅槃煩惱解脫。佛陀以解決生命苦惱為核心焦點,所教導的法也是以「離苦」、「解脫」為中心思想,因此所謂「中道」之精神必須符合義相應、法相應、趣涅槃,「八正道」是「中道」思想具體代表。
本文透過文獻的分析與義理的檢證後在結論中指出:「離苦」代表一切煩惱斷除,「無我」代表遠離一切身見觀念的束縛,兩者在生命歷程中的具體實踐均是達到涅槃解脫的基礎,也是不偏執苦樂兩邊的「中道」思想及實踐。據此,「離苦」、「無我」可以是「中道」的內涵,而「中道」也是「離苦」、「無我」的具體實踐。
目次第一章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課題與範圍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佛法基本原典:《雜阿含經》9
第一節 《雜阿含經》之成立與其在佛典的地位 9
第二節 《阿含經》南北傳譯情形 17
第三節 四部《阿含經》的宗趣 19
第四節 《雜阿含經》的組織 21

第三章 《雜阿含經》的中道思想 27
第一節 中道思想的背景 27
第二節 《雜阿含經》的中道涵義 34
第三節 緣起法的中道 37
第四節 從「離苦」、「無我」論離兩邊的「中道」 42

第四章 論「苦」與「離苦」在四諦教法中的意義 47
第一節 認識苦諦 47
第二節 苦滅的意義 68
第三節 苦滅之實踐 77

第五章 從緣起法論「無我」 99
第一節 「我」與「無我」的概念 99
第二節 緣起法導出「無常」、「苦」、「無我」的關係 112
第六章 反思與結論 119
第一節 《雜阿含經》中道思想的現代性省思 119
第二節 結論 122


參考書目 129
點閱次數248
建檔日期2016.08.18
更新日期2023.05.0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6792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