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白雲禪師「止觀法門」析探身心療癒之道=Ch’an Master Pai-yun’s “Calm-Insight-Meditation”: A Study on Its Application to Physical-Mental-Healing
作者 歐荃苓 (著)=Ou, Chuan-ling (au.)
出版日期2019
頁次151
出版者慈濟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tcu.edu.tw/
出版地花蓮市, 臺灣 [Hualien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慈濟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建德
畢業年度107
關鍵詞千佛山=Ch’ien-fo-shan; 白雲禪師=Ch’an Master Pai-yun; 止觀法門=Calm-Insight-Meditation; 五蘊=Five Aggregates; 四念處=Four Kinds of Mindful Meditation; 身心療癒=Physical-Mental-Healing; 現代意義=Modern Significance
目次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凡例 IV
目次 V
表目次 XI
圖目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主題說明 1
一、主題說明 1
(一).何謂身心療癒? 2
(二).何謂佛法之身心療癒? 2
(三).為何從白雲禪師「止觀法門」切入探索身心療癒? 3
二、白雲禪師生平及著述簡介 5
(一).在中國和台灣的修行及弘法經歷 5
(二).白雲禪師思想特色及著作 9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3
一、研究動機 13
(一).個人身心療癒的關注–自利 13
(二).做為實踐助人的學習–利他 13
二、研究目的 14
(一).揭示白雲禪師「止觀法門」之修持特色 14
(二).構思身心安頓之S.O.P療癒流程 14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15
第四節 現代研究成果述要 16
一、世學觀點身心療癒之相關研究 16
二、佛法觀點的身心療癒研究 17
三、白雲禪師止觀法門相關之研究 18
第五節 論文架構之安排 20
第二章 白雲禪師「止觀法門」之經教基礎 22
第一節 以《心經》深觀五蘊皆空 22
一、深觀五蘊去染除惑 22
二、色空之「不異」、「即是」的修行掌握 25
第二節 以《金剛經》勘破「有」的執見 27
一、「非」是「不同於原有」的提昇 28
二、「無」是「有」的照見與突破 30
第三節 以《六祖壇經》修無念、無住、無相 31
一、於「念」、「相」、「住」的勘破 31
二、於「相」、「行」的超越 33
第四節 以《圓覺經》修圓覺三觀 35
一、於身心如幻「知」、「離」之覺悟 35
(一).以幻修幻 35
(二).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37
二、圓覺三淨觀「奢摩他」「三摩鉢提」「禪那」修持之次第運用 38
(一).三種淨觀的修持 38
(二).三種淨觀修持之次第運用 42
第五節 小結 44
第三章 白雲禪師「止觀法門」之修行要領 46
第一節 行修「止觀法門」的七種前行 46
一、發菩提心 47
二、莊嚴戒行 48
三、正知正見 49
四、調整計著 50
五、善巧隨緣 50
六、道緣具足 51
七、相境清淨 52
第二節 「止觀」法門的認識 52
一、止觀雙運的行持 54
(一).觀行先要「止」 55
(二).「觀」法的運作 58
二、以「三度止觀」(三止三觀)交替行持超脫煩惱 60
(一).禪師「三度止觀」的論說 61
(二). 止觀交替行持,由業顯道入達清淨之究竟空境 63
第三節 「止觀」法門於五蘊的照見 64
一、認識五蘊(我)之身心變化作用 65
(一).色塵、法塵、色法之形成 66
(二).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之流程 68
二、止觀法門在五蘊「想、行」之間的妙用 70
(一).止觀於五蘊「想、行」之間建立間隔-轉業為道的樞鈕 71
(二).以般若學之觀點,說明止觀法門於五蘊想行之修養及其價值 73
(三).「想、行」緩衝時空加大---修養增上的助力 75
(四).「止觀」法於五蘊「想」、「非想」、「非非想」之提昇脈絡 75
(五).「非非想」的境界提醒 78
(六).色蘊未形成前的把握 79
第四節 「止觀」法門於四念處的行修 80
一、身念處:「觀身不淨」的把握 81
(一).觀出入息 82
(二).觀四威儀 82
(三).觀身不淨 83
(四).觀世間苦 83
二、受念處:「觀受是苦」的調理 84
(一).觀名位虛浮 84
(二).觀利樂無常 84
(三).觀眾色凋謝 85
(四).觀美食殘羹 85
(五).觀睡眠養息 86
三、心念處:「觀心無常」的覺知 87
(一).觀心貪欲 88
(二).觀心瞋恚 88
(三).觀心癡迷 88
(四).觀心疑慢 88
(五).觀心偏邪 89
四、法念處:「觀法無我」的洞察 89
(一).觀種性 90
(二).觀習性 90
(三).觀道種性 90
(四).觀聖種性 91
(五).觀覺性 91
第五節 小結 92
第四章 止觀法門於身心療癒之具體運用 93
第一節 止觀法門的基礎—初以靜坐調身 93
一、防患於未病 93
(一).禁忌注意 94
(二).適合靜坐時間 94
(三).坐墊的選擇 94
(四).衣著的注意 95
(五).避免風寒入侵 95
(六).靜坐前暖身活動 95
(七).靜坐姿勢:有盤坐及坐椅子上的兩種坐姿 95
(八).靜坐結束後的注意事項 97
(九).靜坐中可能有的狀況及處理 98
二、已病之舒緩 100
(一).靜坐舒緩身病的功效 101
(二).以靜坐調理身病之功效成果 101
第二節 以止觀法門調養身心、卻除煩惱 103
一、調身的根源在於調心 103
(一).靜坐調身---為調心的入門基礎 103
(二).調心---不一定要執著靜坐 104
(三).靜坐---制心一處的訓練 105
二、煩惱的調理 106
(一).「貪」煩惱的調理 106
(二).「瞋」煩惱的調理 110
(三).「癡」煩惱的調理 115
第三節 小結 120
第五章 白雲法師「止觀法門」之現代意義 122
第一節 效益性:簡易語言直指修行心要 122
一、以易懂易學的現代語言轉化深奧佛理 122
(一).止觀法門的白話表述 123
(二).艱澀佛理的現代名詞轉換 123
二、提契「法要」直指修行核心要義 124
(一).「法在那裏」的現實效益 124
(二).「與道相應」、「生死有關」的把握 125
第二節 實證性:善巧方便療癒身心 127
一、強調「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的妙用 127
(一).以「讀」的精神謙卑學習、關懷眾生 127
(二).以「智慧」的表現得到饒益自他的結果 128
二、以點線面的串聯,實現究竟療癒之圓覺境界 129
(一).念念覺悟的把握 129
(二).究竟療癒為方向 130
第三節 入世性:開顯菩薩之悲智願行 131
一、以身行風範體現菩薩道修行 131
(一).深耕佛法,展現心地發明 132
(二).修行辦道、利樂有情 134
二、顯現處處是道場之入世修行 134
(一).心淨即佛土淨 135
(二).學行菩薩「蓮藕住世」之悲智願行 136
第四節 小結 137
第六章 結論 139
第一節 研究成果概述 139
一、 研究發現 139
(一).特重經教基礎 139
(二).建構了初步的S.O.P身心療癒流程與內涵 139
(三).般若智慧為導,指引療癒之道 140
(四).顯示效益、實證、入世性的價值意義 141
二、 研究貢獻之自我評估 142
(一).揭示白雲禪師「止觀法門」之修學精義 142
(二).彰顯當今漢傳佛教一種修行特色 142
(三).提供現代人身心安頓的觀念與方法 143
第二節 本文的侷限及未來研究之展望 143
一、本文侷限 143
二、未來研究之展望 144
(一).不同「止觀法門」修行之比較研究 144
(二).「止觀法門」療癒成效之蒐集研究 144
(三).應用於心理輔導諮商之推廣 145
參考文獻 146
一、佛教經論 146
二、白雲禪師研究著作 147
三、當代學界專書 149
(一).中文著述 149
(二).外文中譯 149
四、碩博士論文 149
五、期刊及單篇論文 150
六、數位及網路資料 150
七、工具書 151


表目次
表3-1 禪師「止觀法門」二個層次、五個步驟 57
表3-2 禪師「止」法之內容 58
表3-3 禪師「觀」法之內容 59
表3-4 色塵、法塵、色法、色蘊之銜接流程 67
表3-5 五蘊流程 69
表3-6 五蘊「想、行」之間「業與道」的把握樞紐 71
表3-7 「止觀法門」於五蘊「想、行」間隔之修養及其價值 73
表3-8 五蘊「想、行」間隔把握之變化、作用、結果 75
表3-9 色塵、法塵、色法(由業顯道) 76
表3-10 五蘊「想、行」之間---「想、非想、非非想」之境界提昇 77
表4-1「貪」煩惱的調理 106
表4-2 「瞋」煩惱的調理 110
表4-3 「癡」煩惱的調理 115
表4-3.1 「癡」煩惱的調理 118
表5-1 禪師心地發明「四分說法」 133


圖目次
圖3-1三度止觀(三止三觀)之修持要點 62
點閱次數142
建檔日期2020.02.05
更新日期2023.02.0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8947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