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多元宗教社會的政治傾向:台灣的宗教差異=Political Preference within Pluralist Religious Societies:Taiwan`s Religious Differences
作者 張榮彰 (撰)=Chang, Jung-chang (compose)
出版日期2019
頁次357
出版者國立中正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cu.edu.tw/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劉從葦
畢業年度107
關鍵詞政教關係=theories of church-state relationships; 教派=religious sects; 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s; 異營支持者=the dissent within the religious sects
摘要從1950年代實證理論的政治科學興起以後,宗教因素就成為政治學研究的輕忽變項,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政治科學限縮政治學研究的範疇,輕忽規範和形上的問題對社會科學的意義;二是政治學界忽略宗教本身對神論立場的解釋差異,及其可能導致的政治理解後果。由於1990年代以後,國際政教衝突的日趨緊張以及學界在本體論與方法論立場的轉變,使得學界慢慢理解宗教因素對政治態度與價值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在指出一個政治社會應有的終極圖像,也在提供一個維繫政治社會倫理道德價值的來源及判準,更在建立一套能動者政治行動邏輯的思維系統,而這些最終關係到民主政治的發展。
本文以台灣多元宗教的社會環境為研究對象,根據理論意義選擇長老教會、一貫道、靈糧堂以及慈濟,即是在理解這種多元宗教社會環境對政治態度與價值的影響性。為求完整性及週延性,本文比較了相同神倫、不同神論以及教派內的政治理解差異,發現教派受限於先天教義的約制和後天歷史脈絡詮釋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教派不一定都會有政治偏好,但教派所隱含的政治態度與價值都會很大程度地影響信眾的政治行為,包括政黨偏好、兩岸關係、統獨立場、國家認同…等,最後教派會形成不同的政治屬性與政黨偏好。這種屬性與偏好有其神聖性、權威性與專屬性,嚴重的話甚至還有排斥性,而這些最終都會關係到台灣未來政治發展的共識和走向。經驗證據顯示,在解釋與理解台灣政治時宗教並非是一個無用的變項。
不同於其他的研究文獻,本文除了完整比較神論立場對政治的影響之外,還從形上的神學論點出發提供一個釐清政教關係的解釋源頭,並運用了質化與量化的研究方法。總之,本文不僅在建立一個更客觀與深度的政教關係研究模式,也在對政治科學限縮的政治學提出反省,更重要的是提出考察民主政治背後的道德因素。因為一個具有包容性且開放的道德規範,才是使人有尊嚴與理性地生活在一個政治制度裡的重要因素,而宗教正是這個因素的重要源頭及裁量的準則,這也就是本文要研究宗教的最初懸念。

Ever since the Positivism of political science rose in the 1950s, the factor of religion became a useless variable in political research. There were two causes: first, political science shrank the field of politics, as to ignore the meaning of normal and metaphysical theory, to the social science. Second, most of political researchers ignor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onception of God in religion and its effect of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This kind of dilemma changed in the 1990s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tense conflicts between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the globe. Another reason is the standpoint changed in ont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politics. Researchers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religion to effect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values. This effect not only points out what a political society ought to be but also offers an origin and criteria of morality. And it can build a logical system of political actors too. All of the above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the pluralist religious societies of Taiwan. According theories to select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I-Kuan Tao, Tzu Chi and 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So a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 of religious sect’s and their political values and attitudes. For the sake of theory`s completeness, it compared the same conception of God,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 of God and the different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within a sect. It became apparent that religious sects` political preference were affected by their theology and its interpretation. This in turn, it shaped their comments on contemporary politics. Although this phenomenon did not happen in all sects, some cases proved the factor of religion still works in Taiwan politics.
Three features are important in this research. To compare different political values and attitudes affected by different conception of Go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religion from metaphysical theology and the combined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short, this dissertation hope to build a new model and to be more objective and research deeper. To examine to what degree political science has caused politics to shink, and to explore the factor of morality behind democracy. It’s important to the human lives living in that political system and to their dignity and rationality. Eventually, this work explained the initial reason why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religion.
目次第一章、導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4
1.諸神的世界 4
2.信念、道德與個人行動的準則 8
3.文明的再衝突? 11
4.一個被忽略的變項 13
5.台灣政治科學的盲點 14
第二節、研究動機 18
1.因神起信 18
2.走入崇拜的田野 22
3.我們可以推論到神的世界嗎? 26
4.一個民主政治的終極關懷 28
第三節、研究目的 30
1.檢視教派的政治屬性 30
2.檢視信仰與政治屬性之間的關係 31
3.檢視民主發展對教派的衝擊 32
第四節、章節安排 33
第二章、從「神」到「王」:教派政治神學圖像的形成 37
第一節、什麼是「宗教」? 37
1.如何定義「宗教」?38
2.從宇宙大霹靂說起 39
3.「神」在那裡? 40
4.如何實踐信仰? 42
第二節、研究教派的神論與差異 44
1.一神論 44
2.多神論 46
3.一神論和多神論的差異 50
第三節、政治神學圖像的實踐網絡 53
1.如何建立實踐網絡? 53
2.神性解讀與詮釋差異 55
3.詮釋背景的影響 57
第四節、信仰對政治偏好的形塑 59
1.世俗化的危機? 59
2.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一個內化的觀點 60
3.政治社會化的媒介 62
4.形塑的技巧 63
5.教派領袖的作用 64
第五節、宗教對民主政治發展的理論意涵 66
1.民主政治發展的問題 66
2.宗教提供民主政治發展的基礎 67
3.宗教意識與公民意識衝突的兩難 70
第三章、政治神學的研究:設計與方法 73
第一節、研究對象 75
1.主要研究對象選擇的理由 76
2.次要研究對象選擇的理由 79
第二節、研究架構與方法 80
1.不同神論之間的比較 81
2.相同神論之間的比較 82
3.教派內的差異比較 84
第三節、內容分析與資料處理 86
1.文本 86
2.編碼架構 87
3.編碼單位 90
4.信度檢驗 91
第四節、結構式問卷與調查對象 93
1.參與觀察與進行訪問的教派 93
2.結構式問卷 95
3.受訪者背景 96
第五節、深度訪談與受訪者背景 98
1.訪談大綱 98
2.受訪者背景及相關訪談進程 99
第四章、藍綠教派的形成:政治傾向的差異及其變遷 105
第一節、政治神學圖像的建構:上帝之國(彌勒家園)與政治社會的調和 107
1.長老教會與一貫道對於現實政治的關注 107
2.教派神學政治社會圖像概略 108
3.政治神學建構邏輯的顯現 111
4.二教派政治神學建構邏輯的差異 113
第二節、優先的倫理原則 115
1.一貫道 116
2.長老教會 117
第三節、教權的民主成分 119
1.強調教派團結與尊重信眾差異行為 119
2.教派領袖與信眾的對等關係 121
3.民主價值的涵養 123
第四節、教派與政治體制的互動 126
1.對政治社會體制的評價 126
2.對民主政治的期待與肯定 127
3.教派與政府的互動 129
第五節、教派對政黨及兩岸關係的態度 131
1.教派與藍綠政黨的互動 131
2.教派對兩岸關係及統獨立場的主張 133
第六節、小結 136
第五章、神的旨意?論同類教派不同的政治展現 139
第一節、調查結果的差異 140
1.教派對政治偏好的比較 141
2.信眾對政黨偏好的比較 146
3.信眾對政黨滿意度的比較 147
4.信眾投票行為的比較 150
5.同類的信仰不同的政治展現 153
第二節、論靈糧堂與慈濟受訪者的宗教觀 155
1.對「宗教」的觀點 155
2.加入各教派的理由 156
3.對神的感受 158
4.教義的啟示 160
5.自我價值的轉變 162
6.對其他宗教的態度 164
第三節、論靈糧堂與慈濟受訪者的政治觀 166
1.落實人間社會的積極性 166
2.宗教倫理的實踐方式 167
3.政治與宗教分立的觀點 170
4.非關宗教的政治選擇 173
5.教派制度運作的啟示 179
第四節、靈糧堂與慈濟政治氛圍的實證分析 184
1.缺乏主流信眾的影響力 184
2.對不同政黨偏好信眾的接受度 185
3.不同政黨支持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187
4.相對少數政黨支持者的處境 188
5.根據信仰影響他人政治態度之認知 189
第五節、對照教派差異的分析與原因 191
1.詮釋差異的影響:教派神職人員的重要性 191
2.歷史脈絡的影響 193
3.教派政治氛圍的影響 194
4.信仰自我強化效果的影響 195
第六節、小結 196
第六章、上帝站那邊?論藍綠教派的異營支持者 199
第一節、誰是異營支持者? 200
1.教派與政黨偏好的檢驗 200
2.信眾與政黨偏好的檢驗 201
3.從政黨滿意度及投票行為檢驗政黨偏好 201
4.異營支持者的特徵 203
第二節、同營支持者的觀點 206
1.建立人和上帝或道的直接關係 206
2.信仰為一種超越生命的價值 208
3.建立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標準 209
4.基於信仰倫理的政治選擇 210
第三節、異營支持者的觀點 217
1.尋找一種自省力量的宗教觀 217
2.一種生活的準則 218
3.開放、包容的態度 219
4.對「神」(道)的認知 221
5.基於公民意識的政治選擇 222
第四節、該分道揚鑣還是和樂融融? 233
1.異營支持者的困境 233
2.面向未來 237
第五節、異營支持者的實證分析 242
1.異營支持者的宗教政治觀 242
2.異營支持者與所屬教派的關係 244
第六節、小結 248
第七章、結論 251
第一節、研究回顧與發現 252
第二節、重返宗教研究的政治意涵、理論意義與貢獻 255
第三節、政教研究方法的創新與限制 257
第四節、展望未來 261
參考文獻 263
附錄一:重要名詞界定 278
附錄二:TSSCI(2013)政治學門有關政教關係收錄文章 281
附錄三:內容分析文本資料 283
附錄四:編碼單位、原則及標準說明 296
附錄五:教派成員宗教與政黨政治經驗認知問卷表 299
附錄六:教派成員的背景分佈 301
附錄七:訪談大綱 304
附錄八:訪談內文各種符號意義說明 305
附錄九:異營支持者與其他變數的關係 306
附錄十:訪談逐字稿樣本之一則 309
點閱次數146
建檔日期2020.02.05
更新日期2023.01.0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8952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