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初期佛教的業力觀念之研究=Analysis Of Kamma In Early Buddhism
作者 釋法定 (撰)=Phramaha Amphon Suttiwong (compose)
出版日期2015
頁次155
出版者玄奘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指導教授黃運喜
畢業年度103
關鍵詞佛教=Buddhism; 業力=Kamma; 輪迴=Cycle of Life; 因果=Law of Kamma; 消業=Dissolve of Kamma
摘要泰國佛教屬於南傳上座部佛教 (Theravada),泰國人民被分成三組,第一組相信業的觀念、第二組不相信業的觀念、第三組介於相信與不相信業的中間。業原意是個人造過的行為,有好與壞或善與惡兩面,因果律或業力是我們永遠都無法改變的規則。
從佛陀時代至第一次集結,這時間被稱為初期佛教,關於業力之探討,本文是從三業開始做最簡單的說明,然後再解釋十業,到最後是十二業。因果律的結果是個人被念頭驅使逼出來的感覺,讓個人去做好或壞的行為,最後被受因果報,在個人的輪迴之中,個人無法消除自己的業,但有消業的方法就是八正道。
本文「初期佛教的業力觀念之研究」,是以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三藏、佛經解義、綜合書寫等方式來選寫。進行研究善業與惡業的差異、個人造過好事與壞事的行為的結果,最後深入瞭解消業的方式,針對八正道改善自己的行為。人類想得到幸福,但幸福並不會平白無故從天空掉下來我們手上,個人應該佈施、持戒、靜坐,才達到真正的幸福。

Buddhism in Thailand mainly is Theravada. Thai people can divided into threecategories; ones who believe in Kamma, ones who not believe in Kamma, the last one is ones who believe in Kamma half disbelieve in half. Kamma is the results of our action and reaction it could be good deed or bad deed, which we call the low of Kamma, it is unchangeable.
Early Buddhism was during the lifetime of the Buddha until the 1st revision the Tripitaka (Grand Council). This thesis emphasizes the research of three kinds of Kamma, Ten kinds of Kamma and Twelve kinds of Kamma. Law of Kamma is the result of action according to its intension mental.This is the cycle of life which no one can avoid except follow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The topic of this thesis is “Analysis of Kamma in Early Buddhism”. The research follows Theravada Buddhist of Thai Tripitaka from Mahachulalongkornrajvidyalaya University (MCU) and Mahamakut Buddhist University (MBU) and the other Dhamma texts. This research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of good kamma and bad kamma, cause and effect of law of kamma and practicing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to breakdown the cycle of life. Human search for happiness but it will not fall from sky easily without making good merit by giving, accepting precepts and purifying your mind with meditation. This is such the way to achieve truly happiness.
目次摘要 I
表次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 1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
第二章 初期佛教的業報輪迴觀 1
第一節 佛陀以禪定觀照因果 1
第二節 《佛陀‧本生經》煩惱觀 1
第三節 《尼柯耶‧中部》業力觀 1
第四節 《業力分別大部經》果報觀 1
第五節 小結 1
第三章 《尼柯耶‧中部與增支部》業力探討 1
第一節 《尼柯耶‧增支部》二業的研究 1
第二節 《尼柯耶‧增支部》三業的研究 1
第三節 《尼柯耶‧中部》十業的研究 1
第四節 小結 1
第四章 《尼柯耶.小部經》十二業的探討 1
第一節 依義務受報的業力 1
第二節 依力量受報的業力 1
第三節 依時間受報的業力 1
第四節 小結 1
第五章 消業的方法 1
第一節 業產生的原因 1
第二節 消業的方法 1
第三節 處理未消完業的方法 1
第六章 結論 1
參考文獻 1
點閱次數142
建檔日期2020.02.12
更新日期2023.01.0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8968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