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法顯:東亞他域游方朝聖僧典範的確立?
作者 紀贇 (著)=JI, Yun (au.)
出處題名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Hua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v.2 n.1 《法顯研究》專刊
出版日期2019.05
頁次46 - 82
出版者World Scholastic Publishers
出版者網址 http://www.worldscholastic.com/
出版地Singapore [新加坡]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紀贇,文學博士,新加坡佛學院(Buddhist College of Singapore)副教授,兼任教務主任、圖書館館長。除教學外,主要從事佛教文獻、佛教史等相關研究。
關鍵詞法顯; 朝聖; 求法; 典範; 精英佛教; 世俗佛教
摘要本文首先討論世界宗教背景之中各派宗教信徒在前往聖地朝聖之時的模式,及其淨化心靈、錘煉意志、求取、瞻仰聖地的宗教訴求。以此來考察漢傳佛教朝聖習俗的傳入、興起淵源以及發展過程。法顯作為漢傳佛教中第一位留下詳細傳記記載的印度朝聖者,其對後世所具有的典範性意義顯而易見。尤其是他前往印度的主要目的值得關注,即為了求取律藏典籍,而非為其自身救度等抽象宗教情懷的滿足。在法顯之後,玄奘、義淨以及在義淨記錄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的諸多僧人,再到日僧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之中所載,無論真實情況如何,“求法”都成為了至少在口頭上的主要訴求,這就將之與其他宗教乃至藏傳佛教的很多朝聖活動區別了開來,這些宗教朝聖主流都不是為了“求法”。那麼,這是否說明漢傳佛教以及深受其影響的東亞其他佛教傳統(朝鮮、日本佛教)的朝聖主流即為求法而非其他呢?是否存在精英佛教與世俗佛教朝聖模式的差別?本文將探討這種以法顯游記所記載的朝聖模式所產生的影響及其反映的若干宗教特點。
目次一、朝聖:到底所為何事? 47
(一)法顯的例子及其影響 49
(二)更為廣大的圖景:晉唐間的求法僧 54
(三)更為廣大的圖景:唐代的求法僧 57
1. 失落的求法高僧眾生 57
2. 朝聖未必是一個必選項 61
二、另外的參照系:藏、蒙的朝聖活動 64
(一)異常之處 66
(二)模式性差異出現的原因:朝聖的階層性、地域遠近與物
質財富轉移 69
三、結論:兼及佛教歷史學在何種程度上反映了歷史? 71
ISSN27050742 (P)
DOI10.6939/HIJBS.201904_2(1).0003
點閱次數346
建檔日期2021.03.03
更新日期2021.03.2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0695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