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法華經成立的新解釋:從佛傳解讀法華經=法華経成立の新解釈—仏伝として法華経を読み解く—
作者 平岡聰 (著) ; 釋惠敏 (譯) ; 釋洞崧 (譯)
出版日期2016.12.01
頁次384
出版者法鼓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ddc.com.tw/
出版地臺北, 臺灣 [Taipei, Taiwan]
叢書名法鼓文理學院譯叢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內容註

摘要將《法華經》扣緊於「佛傳」的岡田(2007)之見解,或許是正確的。我也如此地看《法華經》。然而,我已指出:只以岡田所指出的佛傳性質要素,就將《法華經》定義為佛傳,這不能說是充分的(論據)。於此,在本書,姑且先把最後6品排除在考察對象之外,將〈序品〉[1]至〈囑累品〉[22]的22品看作佛傳,於此,我將細心地發掘佛傳性的要素,不!佛傳自身是以何種形態潛藏於〔《法華經》中〕。

成道、梵天勸請、初轉法輪、入滅的佛傳要素,可於《法華經》確認的事實,已被研究者所指出,成道、梵天勸請、初轉法輪這三者集中在短期間,又能夠理解是作為無間斷的一連串過程,然於初轉法輪與入滅之間,有45年的時間上之隔,於此之間,發生了各種各樣的事件。

作為其中之一的例子,雖岡田舉出憍陳如的覺悟,然在其他佛傳,繼他之後,五比丘全都成為阿羅漢;其後,耶舍也出家,成為阿羅漢;佛陀教化優樓頻螺迦葉成為阿羅漢,接著也教化他的弟弟二人,成為佛弟子;高足舍利弗與目犍連皈依佛陀,成為阿羅漢;佛陀返回迦毘羅衛城;並且提婆達多破僧等,於初轉法輪後,至入涅槃的45 年,因為實際上應有各式各樣的事件發生,所以若是主張「《法華經》是佛傳」、或「《法華經》以佛傳為底本」,也有必要試著確認這些事件是否能夠於《法華經》中可以被追尋到。

又,在佛傳中,也增加佛教故事的觀點,當從這些觀點鳥瞰《法華經》時,《法華經》大體上是展現如何的姿態於我們〔面前〕呢?又,從這些〔觀點〕,《法華經》的編纂意圖是如何地被考察?《法華經》編纂者又是如何策畫的呢?雖是在本書探究這些〔問題〕,然就像已可見於有關《法華經》的成立史之研究,在多數的學說林立中,以過往相同的手法挑戰《法華經》,可充分預想到結果成為陳腐論調的可能性。

有關《法華經》之成立的研究,主要是日蓮宗的研究者在著手。在中國,以智顗為頂點,《法華經》的研究盛行,日本的天台宗、日蓮宗的宗學,按照這些〔研究〕而被構築,而且不僅宗學,就像已經介紹,近代的《法華經》研究者也是限於屬於日蓮宗的僧職者,要完全地脫離宗學這種已成型的架構,或許是困難的。當然,雖對於如此的宗學性知見有助於《法華經》理解之片面,我決不否定,然就此意義,迄今已有充分研究窮盡的感覺,就像伊藤(2007: 386)自己告白,以此「《法華經》的成立理論幾乎齊全了」的看法是現狀。
智顗,以《法華經》的前半部14品為跡門,以後半部14品為本門,試著來分析《法華經》的架構,而現在,在論及《法華經》的成立之際,也屢屢活用此「跡門、本門」的架構;又,不僅《法華經》,在分析大乘經典之際,也使用始於道安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釋經之三分科;至於和?說,並用此二者,將跡門與本門,各自以三科來分析架構的情形如前所述。

當然,運用這些基準來考察,並非說是錯誤的。在《法華經》成理論大致上齊全的今日,在本書,與之前不同的觀點,為了從新的觀點考察《法華經》的架構與成立的問題,膽敢不使用過往之所謂「跡門、本門」、或「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典範。這是因為會重蹈為疊床架屋。

我從事印度佛教故事研究以來,最近,在此趨勢,由於稍稍踏入佛傳研究,並非專門研究《法華經》的成立。說起來,雖對於《法華經》的研究者來說,我是「闖入者」,也是「不請自來的客人」,但用旁觀者清的話,正因為是局外人,所以或許也有能夠看到的(反過來說,正因為是專家,所以無法看到的)《法華經》的另一面。從橫超指出《法華經》與佛傳的關係以來,雖經過十分久的時間,然有鑑於仍沒有進行正式地討論兩者關係之研究現狀,因此在本書,試著指出因為研究印度佛教故事與佛傳的人所注意到的事項。
目次通序
致中文版讀者
譯者序
前言
略符表

第一章 序論
一、過去之研究
二、本書的觀點

第二章 佛傳之考察
一、起源與開展
二、佛傳之諸資料
三、佛傳之內容
四、主要的佛弟子之成阿羅漢傳承
五、次要的佛弟子之成阿羅漢傳承

第三章 作為佛傳之法華經
一、序品[1]——燃燈佛授記
二、方便品[2]——從梵天勸請至初轉法輪
三、譬喻品[3]——初轉法輪與憍陳如之覺悟
四、信解品[4]〜記品[6] ——五比丘之覺悟
五、五百弟子授記品[8] ——耶舍之出家與迦葉兄弟之改宗
六、授學無學人記品[9]——舍利弗與目犍連之出家
七、提婆達多品[12]——提婆達多之破僧(惡事)
八、勸持品[13]——返鄉迦毘羅衛城
九、如來壽量品[16] ——般涅槃
十、分別功德品[17]以下——佛滅後

第四章 插話之考察
一、化城喻品[7] ——與城喻經類的關係
二、法師品[10]與常不輕菩薩品[20]——富樓那的傳道說法
三、見寶塔品[11]——都異迦城(Toyikā)之遊行說法
四、從地涌出品[15]——舍衛城之神變
五、藥王菩薩本事品[23] ——犧牲自我的本生故事
六、妙莊嚴王本事品[27] ——使用神變之典型例子

第五章 圍繞法華經成立之諸問題
一、全體之架構
二、成立之問題——佛傳之發展與法華經階段成立說
三、編纂之意圖
四、歸屬部派——與說一切有部之關係
五、結論

引用文獻
註釋

索引
ISBN9789575986957 (平裝)
研究類別佛教; 佛教-思想
點閱次數326
建檔日期2021.10.12
更新日期2021.10.1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2471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