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心識、工夫及業力系統之研究=A Study on Buddhism Minds-Consciousness, Practical theory and Karma System
作者 李偉聖 (撰)=Li, Wei-Sheng (compose)
出版日期2016
頁次157
出版者國立中興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chu.edu.tw/
出版地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指導教授林文彬
畢業年度104
關鍵詞佛教=Buddhism; 業力系統=Karma System; 因果定律=Causal laws; 工夫=Practical Theory; 心識=Mind-Consciousness
摘要本文在題目上定為「佛教心識、工夫及業力系統之研究」,故在研究範圍上,將會以「心識」作為核心,開展「心識」的一切內涵。由於佛教的「心識」能變現一切萬法,為一切「法」的本體,而境界與工夫亦是依著心識而有,故本文在開展佛教「心識」這個對象時,將對「本體」的實際樣貌作一全面性的分析,其中包括了「心識」的體性及依於本體而發顯的一切作用及其原理。在內容上包括了分析心識與八識的關係、轉依與如來藏的關係、本體與「生命動力源」關係,並探討本體在「法」(業力法則)中是如何流動,及心體、業力與輪迴的關係。在說明了「本體」體與用的關係後,本文將於第三章分析心識與「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內容上,會談到宇宙(器世間)乃至人我之根身是如何變現,並探討心識變現宇宙的原理,而業力法則與因果定律亦會在此章中有更深入的分析。第四章則是探討心識與境界的關係,內容將談及心識在作用時所產生的精神狀態,並分析各種境界的成因與原理,其中亦包括了禪定與睡夢中所現之相的原理。在第五章裡,本文將用前三節所探討之原理(業力、因果),對工夫論進行更進一步的開顯,說明一切戒行、定慧於業力、因果法則中是如何作用。並以此分析吾人常見的修行法門之原理。由於「心識」的一切作用皆不離「因果定律」、「業力法則」,故本文擬以「心識」為主題貫串全文,並以此為主軸,分別開展「本體」、「宇宙」、「境界」在「心識」上的作用,並由此作用,去分析運行於其中的「因果定律」、「業力法則」之原理,最後再由此原理對工夫論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有別於一般哲學將研究對象分為「人」與「人之外的宇宙」(二元對立),佛教以「心識論」貫串了整個佛教哲學體系(不一不異);在佛教思想裡,一切萬法都是由自己的心所變現出來的,故在如此系統底下,佛教將一切器世間都收攝在自身的內心之中,故本文雖將研究目標定於佛教「心識」上,但其「心識」系統其實也包含了「本體」、「宇宙」、「工夫」、「境界」等哲學議題,因此本文實質上即是以「心識」為核心,並在符合佛教因果定律與業力系統之前提下,對佛教思想系統所作之整體性的研究。

This article decides as “A Study on Buddhism Mind-Consciousness, Practical Theory and Karma System” ,Therefore, in the scope of the study will be used “Mind-Consciousness ” as the core to carry out all the connotation of “ Mind-Consciousness ”. In the analysis of content,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d-Consciousness" and "Eight Consciousn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Basis" and "Tathāgatagarbha ", als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ddha" and "Root of life force" , and investigate the "Buddha" how "Karma System" in the oper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a" and "Transmigration ".
In the this article third chapter, will be analyze "Mind-Consciousness" and "Physical universe" and "Ten Dharma Realms" the relation among the three ,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ind-Consciousness" of How to Principle of creation of the univers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Karma System" and " Causal laws" In the "Cosmology" Position. In the fourth chapter, we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knowledge" and "state" relationship, Including the "Mental Condition" when "Mind-Consciousness" generated for the Causes of action and principle, Meditation and sleep will have the principle of the "image". In the fifth chapter, this article take "Karma System", "Causal laws" as a core, right "Practical Theory" the principle carries on a more thorough discussion.
In short this paper " Mind-Consciousness " as the core throughout the full text, were carried out " Ontology ", " Cosmology " and how the role of " Epistemology " in the " Mind-Consciousness " in, and from analysis of " Causal laws " the principle of " karma theorem " , and " Causal laws ", " karma theorem " to Practical Theory more in-depth analysis.
目次緒論 1
第一節 前人研究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本文研究之範圍與歷程 2

第一章 以佛法認識佛法 7
第一節  佛教與佛法的關係 8
第二節  佛教的終極關懷 .10
第三節  出離的動力 13
第四節  該如何認識「工夫論」 16
第五節  論「四聖諦」、「八正道」、「如實知」三者的關係 20
第六節  各個宗派於佛教思想體系中之定位 23

第二章  心識與本體論 28
第一節  無我與真我的關係 29
第二節  論本體之作用與「心」、「八識」、「四智」的關係 32
第三節  論「心」的動力源與「正見」的關係 37
第四節  論八識彼此間依止及其與染汙的關係 41
第五節  論靈魂、餓鬼、中陰與輪迴的關係 44
第六節  論本體業力、因果定律與輪迴之間的關係 48
第七節  論本體業力與輪迴所受(別共)業報之關係 52

第三章  心識與宇宙論 56
第一節  論佛教的宇宙觀及諸法界之成因 57
第二節  業力系統與因果定律之本質 60
第三節  論因果定律中,因與果之間相互生成的關係 64
第四節  論業力系統中「不具因攀求」與「轉業」之現象 73
第五節  論時間與空間之本質 77
第六節  論佛教系統中之創世紀 82

第四章 心識與境界論 91
第一節 論境界、禪定次第與精神頻率的關係 92
第二節 論何謂證得 100
第三節 果位、境界與煩惱的關係 105
第四節 論禪定所見之境界與「魔」的關係 109
第五節 論以心印心的可能性 115

第五章 心識與工夫論 125
第一節 論佛法工夫修學之次第 126
第二節 論戒律之行持及其重要性 131
第三節 論「心」所依止處 136
第四節 論止禪與觀禪之行持 140

第六章 結論 150
參考書目 154
點閱次數102
建檔日期2021.11.05
更新日期2023.01.0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2698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