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臨濟宗之開創及《臨濟錄》研究
作者 李學詩 (著)=Lee, Hsueh-shih (au.)
出版日期2007
頁次136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授何廣棪
畢業年度95
關鍵詞義玄禪師=Yixuan Chan Master; 臨濟宗=Linji school; 臨濟錄=records of Linji chan-school; 禪宗
摘要梁普通元年(520)由南天竺菩提達摩來華,中國始有禪宗,經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至惠能(638-713),約二百年間,於初唐以惠能為代表的南宗一派,是實際的禪宗創始人,影響到全國的發展,並形成以後的潙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黃龍及楊岐五家七宗。自唐至宋、元、明,一直不衰,發揮了自心的頓悟禪,打破了教下的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之說。唐末臨濟宗創始人,為黃檗的著名弟子義玄禪師,以單刀直入,簡明扼要的禪法,接引學人。涅盤經云:「一心既無,隨處解脫。」可謂是精闢深入,開悟超脫之言,諸佛無心,故證無上道,凡夫有心,故墮入生死。<<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法心要>>云:「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的人,何故?無心者,無一切心也,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塞不礙......。」
 臨濟早期禪史故里資料未定,因五代南唐保大十年(592)<<祖唐集>>二十卷散佚,宋<<景德傳燈錄>>三十卷,於景德元年(1004)入藏,其卷十二載:「鎮州臨濟義玄禪師,曹州南華人。」直到1912年日本學者於韓國發現<<祖唐集>>古本,中國千年失傳之瑰寶,重現於世,內容富瞻,資料完整,禪史更新,尤以唐代的歷史、思想、語言等,頗具研究價值。本書卷十九:「師諱義玄,姓邢,曹南人也。」始知曹南與南華並非一地。據<<曹南文獻錄>>、<<山東省曹縣地名志>>、<<邢氏家譜>>、<<臨濟錄抄書集成>>、<<曹州府縣志>>、<<史記會注考證>>等書證實臨濟並非曹州南華人,而係曹南(曹縣)邢寨村人,足訂<<景德傳燈錄>>之誤。
 臨濟弘法主要在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至懿宗咸通八年(867),這十四年中,以臨濟四喝、三玄三要、四賓主、四料簡、無位真人、一心也無,為接引學人之重要宗旨,嗣法弟子二十餘人,得法弟子不計其數,法佈全國,且傳至印、越、韓、日等國。<<臨濟錄>>之各代刊定及其流傳,分五代、兩宋、明清。<<臨濟錄>>內容,分上堂、示眾、戡辨及行錄,蓋括全文。
 自美國於1983年召開世界宗教大會後,中日禪宗已受到歐美各國的重視,美、英、法、德及意等國,普遍興建禪寺,參研禪理,臨濟之「無心見性」,更是受到國際學者的重視與探討,窮根究柢,直探靈源,在無中彰現出本有之妙心,所謂:「本謂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國際是一座莊嚴無瑕的蓮花世界,蓮取於淤泥,而昂首於晴空,清靜香遠,亦如眾生,於此大海中孕育及臨濟心燈的傳承密印,終成無上正等正覺。偈云:
  拈花微笑一枝蓮,不染清靜天自然;
  碧海波影清涼月,孛跳得月過牢關。
其覺悟眾生之功,既溥且遠矣!

The Chan school of China can be traced back to Bodhidhamma, Hui Ko, Seng Tsan, Tau Hsin, Hung Jen, Hui Neng, and the five schools after Hui Neng, which includes Huei Yang school, Tsau Tung school, Yun Men school, Fa Yan school, and Linji-school.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Chan Master Linji and his thinking, it includes the eight chapters, which is the introduction, his native place, his period, his contribution, the dialogues, the version of the Records of Linji, the study of Records of Linji, and lastly the conclusion.
Linji points out the idea that "the one-mind is already non-existent; you are free in every circumstance", which is also the main concept throughout the thesis.
From the late Tang Dynasty to the Sung Dynasty, the Chan schools had prospered, and thanked to the cultural exchange, The Record of Linji had its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ies in Korean, Japanese, and Vietnamese that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n schools.
In 1893 the World Religion Convention was held in the United States. Suzuki Daisetsu (鈴木大拙),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in Japan, doing translation work in English, was later titled "the World Chan Buddhist" and taught the Chan in the universities of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the Chan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Senzaki Nyogen (千崎如幻), from Japan had founded the first institute of Chan in New York. Also, the English Institute of Chan in Northern Britain, Hamburg Center in Germany, European First Buddhist Temple and Fa Hua Buddhist Temple in Marseilles in France, and the Venice Research Center of Chan school in Italy were built by him.
The trend of the Chan school spreading to the West became a milestone when the resolution that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the Chan school would be established in Paris in France was made in the twelfth World Buddhism Association Convention held in 1989. Among the Chan schools, the Chan Master Linji was especially the exemplary one, who paved the way for the West. We as humans can promote the doctrine, and so the Chan school is at all effort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Chan Master; the scholars preach, and the masters host the program about the Chan; everyone has the sense of Buddha and becomes one member of Buddhism. Therefore, the Chan would be prosperously developing for an achievement of becoming the main stream of the West and promoting the peace of the world.
目次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期望
  第二節 研究素材與範圍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 義玄禪師之生平
  第一節 禪宗文獻對義玄禪師之記載
    一、早期故里文獻
      (一)<<祖堂集>>
      (二)<<景德傳燈錄>>
    二、最新故里文獻
      (一)邢氏家譜
      (二)出土碑文
  第二節 臨濟宗在晚唐時期之發展
    一、宣宗時期
      (一)河北三鎮
      (二)官方支持
    二、懿宗時期
      (一)臨濟晚年
      (二)臨濟弟子
1、 興化存獎禪師
2、 寶壽沼禪師
3、 三聖慧然禪師
4、 魏府大覺禪師
5、 灌谿志閑禪師
6、 涿州紙衣和尚
7、 定州善崔禪師
8、 鎮州萬壽和尚
9、 幽州譚空和尚
10、襄州力村和尚
11、滄州米倉和尚
12、智異山和尚
13、善權徹禪師
14、金沙和尚
15、齊聳禪師
16、雲山和尚
17、虎谿庵主
18、覆盆庵主
19、桐峰庵主
20、杉洋庵主
21、定上座
22、[大(上)歲(下)]上座
第三章 臨濟宗之創立與貢獻
  第一節 臨濟宗創立之經過
    一、師諱義玄
    二、佛法大意
    三、黃檗馳書
    四、可成褫我
    五、虛空釘橛
  第二節 臨濟宗創立之目的
    一、達摩西來
    二、逢佛殺佛
    三、生死大兆
  第三節 臨濟宗對禪宗之貢獻
一、 家風
      (一)三玄三要
      (二)臨濟四喝
      (三)四料簡
      (四)四客主
二、 理論
      (一)真正見解
      (二)無位真人
      (三)法無多子
三、 參究
      (一)但無外求
      (二)逢佛殺佛
      (三)一心既無
四、 傳承
      (一)正法眼藏
      (二)瞎驢邊滅
第四章 開創臨濟宗之理論與家風
  第一節 開創臨濟宗之理論
    一、真正見解
    二、無位真人
    三、一心既無
    四、法無多子
    五、心莫外求
    六、如夢如化
  第二節 開創臨濟宗之家風
一、三玄三要
      (一)客問三玄三要
      (二)問:如何要句中三玄三要?
      (三)問:如何是意中三玄三要?
      (四)問:如何是體中三玄三要?
      (五)喝與三玄三要
二、四料簡
      (一)<<指月錄>>卷十四載
1、 臨濟四料簡
2、 克符悟後頌
3、 臨濟示眾
      (二)四料簡之探討
      (三)大慧注釋臨濟四料簡與克符悟後頌
1、 大慧注釋臨濟四料簡
2、 大慧注釋克符悟後頌
三、臨濟四喝
      (一)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
      (二)有時一喝如踞地金毛獅子
      (三)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
      (四)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
      (五)汝作麼生會?僧擬議,師便喝。
      (六)清三山來釋之云
四、四客(賓)主
      (一)客看賓
      (二)主看客
      (三)主看主
      (四)客看客
第五章 臨濟義玄與各禪師答問
  第一節 與江南禪師答問
    一、龍光禪師
    二、三峰平禪師
    三、大慈禪師
    四、華嚴禪師
五、 翠峰禪師
六、 象田禪師
七、 明化禪師
八、 鳳林禪師
九、 金牛禪師
  第二節 與著名作家答問
一、 潙山禪師
二、 普化禪師
三、 趙州禪師
四、 德山禪師
第六章 <<臨濟錄>>之各代刊定及其流傳
  第一節 五代刊定及其流傳
一、 五代
 1、<<祖堂集>>「臨濟和尚」
  第二節 兩宋刊定及其流傳
一、 北宋
 1、<<景德傳燈錄>>「鎮州臨濟義玄禪師集」
 2、<<建中靖國續燈錄>>「鎮州臨濟義玄禪師」
 3、<<傳燈玉英集>>「鎮州義玄禪師及其弟子傳」
二、 南宋
 1、<<天聖廣燈錄>>「鎮州臨濟院義玄惠照禪師」
 2、<<聯燈會要>>「鎮州臨濟義玄禪師」
 3、<<嘉泰普燈錄>>「鎮州臨濟慧照義玄禪師」
 4、<<五燈會元>>「臨濟義玄禪師及法嗣二十二人」
 5、<<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唐三慧然集
 6、<<傳法正宗記>>「臨濟禪師略傳」
 7、<<臨濟宗旨>>惠洪撰
 8、<<天人耳目>>臨濟宗
  第三節 明清刊定及其流傳
一、 明代
 1、<<古尊宿語錄>>「臨濟慧照禪師語錄」、「臨濟禪師語錄之餘」、「臨濟慧照禪師塔」
 2、<<指月錄>>「鎮州臨濟義玄禪師」
二、 清代
 1、<<五燈嚴統>>「鎮州臨濟義玄禪師」
 2、<<五燈全書>>「臨濟義玄禪師」
第七章 五宗家風比較與各家評語
  第一節 五家宗風比較
    一、臨濟家風
    二、潙仰家風
    三、曹洞家風
    四、雲門家風
    五、法眼家風
  第二節 各家對臨濟評語
    一、五祖法演
    二、圜悟克勤
    三、<<五家宗旨纂要>>
    四、<<萬法歸心錄>>
    五、<<宗門十歸論>>
    六、<<碧巖錄>>
    七、<<人天眼目˙臨濟門庭>>
    八、元帝賜臨濟院
第八章 <<臨濟錄>>之內容與研究
  第一節 上堂
    一、劍刃上事
    二、孤峰頂上
  第二節 示眾
    一、形段孤明
    二、佛六通者
  第三節 戡辨
    一、一畫之義
    二、阿那箇親
  第四節 行錄
    一、這裏活埋
    二、腳跟點地
第九章 中外學者對<<臨濟錄>>之研究
  第一節 中國學者對<<臨濟錄>>之闡說與注釋
一、 釋惟覺撰<<臨濟禪師語錄講話>>
二、 張伯偉釋譯<<臨濟錄>>
三、 楊曾文撰<<臨濟錄>>
  第二節 印、韓、日學者對<<臨濟錄>>之探討
一、 印度學者對<<臨濟錄>>之注釋
 (一)印度<<臨濟錄>>之注釋
1、 印度臨濟宗之概況
2、 印度學者對<<臨濟錄>>之注釋
二、 韓國<<臨濟錄>>之注釋
 (一)韓國臨濟宗之概況
 (二)韓國學者對<<臨濟錄>>之注釋
三、 日本學者對<<臨濟錄>>之探討
 (一)日本臨濟宗之概況
 (二)鈴木大拙對<<臨濟錄>>之研究
 (三)日本學者對<<臨濟錄>>之注釋
  第三節 法、英、美學者對<<臨濟錄>>之探究
一、 法國學者對<<臨濟錄>>之注釋
二、 英國學者對<<臨濟錄>>之注釋
三、 美國學者對<<臨濟錄>>之注釋
  第四節 對中外學者研究<<臨濟錄>>成果之評價
    一、<<臨濟錄>>之源流異同
二、各國學者對<<臨濟錄>>之探討
三、各國學者對<<臨濟錄>>翻譯與闡發
第十章 結論
附錄一 印度禪宗承傳法系表
附錄二 中國禪宗承傳法系表
附錄三 臨濟禪宗承傳法系表
參考文獻
點閱次數460
建檔日期2022.06.07
更新日期2023.01.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4197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