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一真法界」概念內涵之豐富化 ─ 從唯識今學、密教到李通玄及澄觀前期
作者 蘇相君
出處題名 2017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出版日期2017
頁次C1 - C13
出版者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yen.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14級博士級甘肅民族師範學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講師
關鍵詞一真法界; 李通玄; 澄觀; 理事不二; 無礙圓融
摘要一真法界概念源自印度佛學。唯識今學與密教典籍中均有出現,意義大致相當。以唯識今學中「第四勝義」的劃分較為清晰。李通玄首次將一真法界概念引入華嚴學,並以「色心不二」思維模式進行相應改造,使其在獨具特色的「根本智」基礎上,具有智土不二、理事交參、無礙圓融的圓教特色。澄觀繼起,於其五臺山時期著作《華嚴疏》《鈔》中將一真法界詮釋為法界清淨智,並與法藏五種法界的無礙思想融合,另以「無等境」釋一真法界,同時,也在體性論意義上對一法界的概念作了拓展嘗試。但是,此一時期中尚没有明确用「一心」界定一真法界。
目次摘要 C-1
一、唯識今學典籍對「一真法界」的論述 C-2
二、唐代密教典籍中的「一真法界」思想 C-3
三、李通玄佛學思想中的「一真法界」 C-4
四、澄觀五臺山時期的一真法界思想 C-8
五、結語 C-12
參考文獻 C-13
點閱次數146
建檔日期2022.08.30
更新日期2023.07.2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4837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