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李叔同書法研究
作者 楊貴梅 (著)
出版日期2016
頁次207
出版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3.nknu.edu.tw/zh/
出版地高雄市, 臺灣 [Kaohsiung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教學碩士班
指導教授郭芳忠
畢業年度104
關鍵詞李叔同; 一代高僧; 書風
摘要 李叔同是近代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的藝術家,曾留學東洋,受到西方藝術理論及創作洗禮,成了中國近代藝術的開拓者外,也為國家培育了許多藝界人才,後來他接觸了佛教,捨藝修行,成為佛教律宗的一代高僧。李叔同備受讚譽—「千年國粹,一代儒宗」。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它不但體現中國藝術之美,亦是東方文化中特有的一項藝術瑰寶,可說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奇葩。中國書法不僅能反映生命,表達心靈深處的感受,所以它是一種對人身、心兩方面均極有益處,能感動人心的藝術。書法作品不但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從實用價值的角度來說,用途更廣。在中國,自東漢開始翻譯佛經之同時,即有筆墨書寫之經典。譯成之經文大多由筆受者等直接以筆墨書寫下來,其後複因爲流布經典,更將譯文輾轉書寫,由是,寫經之風,大爲盛行。雅俗共賞的「弘一體」其藝術特色猶如一座高峰,優游自在、平淡恬靜,這是李叔同戒、定、慧的具體示現。在中國歷史上書法與佛法一直是相輔相成、相伴相隨!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主要在陳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李叔同生平性格與時代環境,主要在探究李叔同所處的動盪環境下的自省及自覺。第三章李叔同之書法淵源與書法藝術觀,主要在探究重點:縱使遍臨名帖不下勤苦難得其功,融會貫通後進而自創一格——「弘體佛家書」。第四章李叔同書風發展歷程與特色,主要重點在探究出家後其書法風格及其踐行特色。第五章李叔同書法成就與影響,因有德藝書法成就即能推至極為崇高地位,影響所及可謂深遠。第六章結論,舉凡李叔同的諸多成就統整作結。
目次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一、研究動機 4
二、研究目的 6
第二節 文獻探討 7
一、專書論著 8
二、學位論文 11
三、期刊論文 13
第三節研究重點與方法 16
一、研究重點 16
二、研究方法 17
第二章 李叔同生平性格與時代環境 21
第一節 生平概述 21
一、祖籍與家世 22
二、儒家傳承 24
三、才藝出眾 25
第二節 人格特質 40
一、一絲不茍 41
二、簡單平實 44
第三節 時代環境 46
一、政治環境 46
二、文化環境 48
三、佛教環境 49
第三章 李叔同之書法淵源與書法藝術觀 53
第一節 學書淵源 54
一、汲古臨帖 55
二、書藝師承 77
第二節 書法藝術觀 80
一、強調書法應具多元美學特質 81
二、重視藝術大眾化的薰陶 82
三、發展藝術創作的療效性 83
四、落實書法藝術的生活化 84
第四章 李叔同書法發展歷程與特色 87
第一節 書法發展歷程 87
一、出家前—飛揚開拔 88
二、出家後—恬靜沖逸 97
第二節 書風巨變的成因 107
一、身分的轉變 107
二、受印光大師的影響 110
三、長期禪修而產生思定精神 115
第三節 書法實踐特色 118
一、線條簡約清瘦 119
二、音樂的美感 123
三、布白的空間美感 126
四、宗教的空靈、超脫意境產生禪意美感 133
第五章 李叔同書法成就與影響 139
第一節 成就 139
一、以書禮佛—自覺覺他 139
二、寫經弘法—利益眾生 140
三、淡泊意境—成就定慧 142
四、以德為首—作育英才 144
五、藝術特色—獨創一格 148
第二節 影響 165
一、字即佛法,度眾成效 166
二、簡約創作、結構簡鍊 168
三、人以字傳,凝聚維繫民族文化 170
四、藝術精神—澄心靜慮 171
五、書藝特色、人書俱老 173
六、融西方美學開拓藝術思維空間 181
第六章 結論 187
一、為佛教戒律鞠躬盡瘁終身奉獻的度眾精神 187
二、人格與書格的統一對教育的深遠影響 188
三、書學藝術創作理念,由博而約進而獨創奇步 189
四、人書俱老,高妙藝境,無心自達 190
五、昇華生命氣度,弘體寫經度眾 190
參考文獻 195
附錄 203
圖表
(圖2-1-1)人體模特兒教學 25
(圖2-1-2)〈送別歌〉 25
﹙圖2-1-3)《黃天霸》 26
﹙圖2-1-4)《七俠五義》 26
(圖2-1-5)《茶花女》 27
(圖2-1-6)〈自畫像〉 31
(圖2-1-7)〈少女〉 32
(圖2-1-8)〈裸女〉 32
(圖2-1-9)〈山茶花〉 33
(圖2-1-10)《佛畫》 34
(圖2-1-11)《護生畫集》 34
(圖2-1-12)西泠印社 35
(圖2-1-13)廣告畫 36
(圖2-1-14)刊頭畫 36
(圖2-1-13)〈四十一方印〉 38
(圖2-1-14)〈文濤長壽〉白文印 39
(圖2-1-15)〈叔桐篆隶〉印 39
(圖2-2-1)起居陳設 43
(圖2-2-2)百衲衣 43
(圖2-2-3)弘一律師涅槃瑞相 44
(圖2-2-4)杭州虎跑定慧寺弘一法師之塔 45
(圖2-2-5)泉州清泉山弘一法師之塔 45
(圖2-3-1)〈無上慧堅固,功德華莊嚴〉 51
(圖2-3-2)〈發心求正覺,忘己濟群生〉 51
(圖3-1-1)《天發神讖碑》 55
(圖3-1-2)〈從身閒〉 56
(圖3-1-3)《嶧山碑》 57
(圖3-1-4)〈佛滅度後,以戒為師〉 58
(圖3-1-5)《石鼓文》 59
(圖3-1-6)《石鼓文》 60
(圖3-1-7)碑刻石碑 61
(圖3-1-8)摩崖刻石 61
(圖3-1-9)《張黑女墓誌銘》 62
(圖3-1-10)《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魏遲造像記》 62
(圖3-1-11)龍門石窟 64
(圖3-1-12)龍門石窟 64
(圖3-1-13)《始平公》局部 66
(圖3-1-14)《楊大眼》局部 66
(圖3-1-15)《魏靈藏》 66
(圖3-1-16)《孫秋生》 66
(圖3-1-17)《張猛龍碑》 69
(圖3-1-18)為吳錫辛先生所書中堂之作 70
(圖3-1-19)〈阿彌陀佛〉 70
(圖3-1-20)《爨寶子碑》 71
(圖3-1-21)《泰山刻石》 74
(圖3-1-22)《張遷碑》 75
(圖3-1-23)〈松風閣詩帖〉 76
(圖4-4-1)〈游藝〉 88
(圖4-4-2)〈靈化〉 88
(圖4-4-3)〈前塵影事〉 89
(圖4-4-4)〈鐙機老屋〉 89
(圖4-1-1)〈勇猛精進〉 98
(圖4-1-2)〈法常首座辭世詞〉 98
(圖4-1-3)〈珍重〉 99
(圖4-1-4)〈日常的信札〉 99
(圖4-1-5)〈白馬湖放生記〉 99
(圖4-1-6)〈莊敬〉 100
(圖4-1-7)〈剖裂玄微,昭廓心境〉 100
(圖4-1-8)〈護生畫集〉 101
(圖4-1-9)七言聯〈示現、捨離〉 101
(圖4-1-10)七言聯〈光明、智慧〉 101
(圖4-1-11)〈佛說阿彌陀佛 102
(圖4-1-12)〈佛日、法輪 103
(圖4-1-13)〈素壁、瓦瓶〉 104
(圖4-1-14)〈華嚴經節錄〉 104
(圖4-1-15)〈悲欣交集〉 105
(圖4-2-1)印光法師 112
(圖4-3-1)懷素〈自敘帖〉 119
(圖4-3-2)〈致文博居士偈語〉 120
(圖4-3-3)〈佛滅度後以戒為師〉 120
(圖4-3-4)〈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局部 123
(圖4-3-5)黃庭堅〈李太白憶舊游詩〉局部 127
(圖4-3-6)〈市政廣場〉 128
(圖4-3-7)〈佛說五大施經〉局部 132
(圖4-3-8)〈游春圖〉 133
(圖4-3-9)〈三省〉 136
(圖5-1-1)〈諸佛常護念,百福自莊嚴〉 158
(圖5-1-2)〈南無阿彌陀佛〉 159
(圖5-1-3)〈華嚴集聯三百〉 159
(圖5-1-4)〈見性明心〉 161
(圖5-1-5)〈般若波羅多心經〉 164
(圖5-2-6)〈天意憐幽草,人間愛晚晴〉 176
(圖5-2-7)〈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見我非僧〉 177
(圖5-2-8)〈華嚴集聯三百〉 178
(圖5-2-9)〈以戒為師〉179
(圖5-2-10)〈以人之過為己之過每反躬而自省〉 180
(圖5-2-11)九宫格構圖法 184
點閱次數153
建檔日期2022.09.28
更新日期2023.01.1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010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