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泉州開元寺多元宗教文化共融之圖像研究=Iconology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Quanzhou's kaiyuan Temple Multi-Religious Cultures
作者 湯博雲 =Tang, Bo-Yun
出版日期2020
頁次282
出版者亞洲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asia.edu.tw/
出版地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亞洲大學
指導教授陳俊宏、李新富
畢業年度109
關鍵詞泉州開元寺=Kaiyuan Temple in Quanzhou; 多元宗教文化=multi-religious culture; 圖像融合=iconology intergration
摘要泉州開元寺是典型的泉州多元宗教融合的載體,故本研究以泉州開元寺的多元宗教文化融合圖像作為研究對象,以歷史研究法進行文獻資料收集分析,結合田野調查法實地考察、搜集泉州地區多元宗教文化的圖像相關資料,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專家訪談、語義測試,確定對開元寺內的東西塔人物圖像、大雄寶殿回廊之建築構件:迦陵頻伽、十六邊柱,以及大殿台基石獅身人面像四個物件進行深入研究,並構建泉州開元寺多元宗教圖像符號系統。從圖像學角度,探究多元宗教融合圖像的三個層次意義,用圖像學解釋泉州開元寺符號的涵義,並用符號學理論分析泉州開元寺多元宗教文化各符號之間的融合。探討泉州開元寺多元宗教文化:即佛教、印度教、古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用符號學系譜軸與毗鄰軸理論提出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的樣式分析符號間存在的關係,體現出泉州地區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特有的混搭風格。分析多元宗教文化的藝術特徵,提出開元寺內代表性的建築構件是由中國古代藝術家雕刻的,融多元文化形成的圖像樣式。深度分析泉州開元寺多元宗教文化共融是由佛教、印度教、古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融合,主要在寺內東西塔和大雄寶殿之十六邊柱、飛天、獅身人面像建築構件圖像上的體現。
本研究主要結果發現歸納如下:
一、深刻剖析東西塔圖像內涵,提出:(1)東西塔塔身的160幅人物雕刻與東塔須彌座的39幅佛傳圖其構圖特徵是宋代繪畫的顯著特徵:融入世俗生活。(2)西塔將80尊人物分成三乘,第一乘:羅漢、長者、高僧;第二乘:尊者、大師;第三乘:菩薩。
二、大雄寶殿之迦陵頻伽,用圖像學中的三個層次進行剖析其圖像的文化根源,將迦陵頻伽造型與其他宗教圖像進行類比得出:(1)大雄寶殿之迦陵頻伽形象在印度教中原本是布穀鳥的形象,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敦煌與道家羽人形象相結合,創造出人頭鳥神的形象,其形象在敦煌壁畫中多次出現。在泉州開元寺中的火焰翅迦陵頻伽中國僅此一處。(2)火焰翅迦陵頻伽的翅膀造型借鑒泉州較為影響的摩尼教(襖教)中的祭司神鳥的翅膀形象,體現出對火的崇拜。(3)大雄寶殿24尊迦陵頻伽中,在規制上,鷹翅迦陵頻伽高於火焰翅迦陵頻伽;大雄寶殿之迦陵頻伽與甘露戒壇之飛天最大區別在於翅膀,甘露戒壇之飛天是沒有翅膀的;另甘露戒壇的飛天手持樂器更加豐富,有南音、泉港北管的樂器。
三、用圖像學的理論分析開元寺大雄寶殿後廊之十六邊柱上的雕刻工藝手法與印度現存的同類故事題材的進行對比,發現其融入了中國匠人精湛雕刻工藝、中國繪畫的哲理觀念,人物的圖像塑造上較為內斂,運用中國繪畫構圖上表現形式之大量留白,同時體現印度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性,提出十六邊柱雕刻出自中國古代匠人之手。
泉州開元寺多宗教特有的混搭風格源於泉州多元宗教文化的積澱,各種宗教信仰都有其發展的空間,各宗教在泉州和諧共融,這是因為泉州人對文化所持開放態度。在中西方文化、多元宗教文化的影響下,泉州開元寺不僅具有多元宗教圖像符號的運用、表現方式,它更是社會文化發展、經濟貿易繁榮的具體反映。就泉州歷史、宗教文化、人文藝術發展而言,它不僅提供有趣探索的研究方向,並對在地文化的傳播有著深厚的價值。

Quanzhou Kaiyuan Temple is a typical carrier of Quanzhou's multi-religious integr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Quanzhou Kaiyuan Temple’s multi-religious and cultural fusion ima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collect and analyze literature, and combines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s to conduct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collect Quanzhou Image-related data of the region’s multi-religious cultures,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questionnaires, expert interviews, and semantic testing, to determine the image of figures in the east and west pagodas in Kaiyuan Temple, the archite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corridor of the Daxiong Hall: Jialing Pinga, sixteen side pillars, and The four objects of the sphinx on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the main hall are studied in depth, and a symbolic system of multiple religious images of the Kaiyuan Temple in Quanzhou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conology, it explores the three-level meaning of the image of the fusion of multiple religions, uses iconology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symbols of Quanzhou Kaiyuan Temple, and uses semiotics to analyz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ymbols of Quanzhou Kaiyuan Temple’s multiple religions. Explore the multi-religious culture of Quanzhou Kaiyuan Temple: the integration of Buddhism, Hinduism, ancient Christianit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use semiotic genealogical axis and adjacent axis theory to propose a style of multi-religious cultural integration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bols, reflecting the multi-religion in Quanzhou The unique mix and match style of cultural fusion. Analyz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religious culture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epresentative architectural components in Kaiyuan Temple were carved by ancient Chinese artists, and the image patterns form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cultur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ulti-religious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Quanzhou Kaiyuan Temple is a fusion of Buddhism, Hinduism, ancient Christianit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ainly in the east and west pagodas in the temple and the sixteen side pillars, flying sky and sphinx of the temple On the surface.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below.
I、Deeply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mage of the East and West Pagodas, and put forward:(1)The 160 sculptures of figures on the body of the east and west pagodas and the 39 pictures of Buddha in the east pagoda are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Song Dynasty paintings: integration into secular life. (2) The West Tower divides 80 figures into three vehicles. The first vehicle : Arhat, the elder, and the monk; the second vehicle :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5
1.3 研究架構 5
1.4研究範圍與限制 7
1.4.1 研究範圍 7
1.4.2 研究限制 7
1.5名詞釋義 8
1.5.1宗教文化 8
1.5.2宗教圖像(Iconology of Religion) 8
1.6研究方法 8
1.7研究流程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2.1圖像學(Iconology) 13
2.1.1圖像學的基本理念 13
2.1.2潘諾夫斯基的圖像解釋 14
2.1.3圖像學在藝術中的運用 16
2.2符號學(Semiology) 16
2.2.1符號學相關理論 16
2.2.2皮爾斯的符號意義 17
2.2.3索緒爾的符號具與符號義 18
2.2.4羅蘭.巴特符號學的兩層次序 18
2.2.5符號學的系譜軸和毗鄰軸 19
2.3泉州城市與泉州港研究綜述 20
2.4泉州宗教文化研究綜述 21
2.5泉州外來宗教文化研究綜述 22
2.5.1泉州印度教 23
2.5.2泉州基督教 25
2.5.3泉州伊斯蘭教 29
2.6泉州開元寺研究綜述 32
2.7本章小結 33
第三章 宋元時期泉州多元宗教圖像產生的背景 35
3.1泉州城(港)與市舶司概述 35
3.1.1泉州港與地理位置 39
3.1.2宋元時期泉州城的繁榮及原因 40
3.1.3泉州開元寺綜述 41
3.2泉州本土宗教文化概述 45
3.2.1泉州佛教 46
3.2.2泉州道教 47
3.2.3泉州儒家文化(中國傳統文化) 47
3.2.4泉州民間信仰 48
3.3多元宗教文化在泉州的傳播與發展 48
3.3.1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日本教、摩尼教入泉 49
3.3.2泉州多元宗教文化的融合和發展 50
3.4宋元時期泉州多元宗教群體的構成 50
3.4.1古基督教群體 51
3.4.2古印度教群體 53
3.4.3伊斯蘭教群體 53
3.4.4摩尼教群體 54
3.4.5佛教群體 55
3.4.6道教群體 56
3.5宋元時期泉州多元宗教群體的信仰與生活 56
3.5.1優遇政策與信仰自由 56
3.5.2經商與宗教傳播 59
3.6本章小結 61
第四章 泉州開元寺圖像的整理與取捨 63
4.1前測:遊客與本地民眾 63
4.1.1實地調查問卷 63
4.1.2線上調查問卷 64
4.2專家訪談研究結果與分析 71
4.2.1訪談內容 71
4.2.2訪談過程及分析 71
4.3泉州開元寺符號系統 76
4.4本章小結 77
第五章 圖像符號意象的測定 79
5.1前置作業:泉州開元寺圖像符號意象前測(pilot test) 79
5.1.1研究方法與目的 79
5.1.2評析對象與受測者 79
5.1.3實施過程與資料處理 80
5.1.4意象之因素分析 82
5.2正式測試:泉州開元寺圖像符號系統意象測試 84
5.2.1研究方法與目的 84
5.2.2評析對象與受測者 84
5.2.3實施過程 86
5.2.4資料處理 86
5.2.5 意象測定平均數差異分析 86
5.2.6 意象之因素分析 89
5.2.7 意象之語空義間分析 91
5.3泉州開元寺多元宗教文化共融圖像的視覺符號系統 103
5.3.1泉州開元寺多元宗教文化共融圖像的主題分析 103
5.3.2泉州開元寺圖像的符號具與符號義 106
5.3.3泉州開元寺圖像符號形成的兩軸分析 109
5.4本章小結 120
第六章 泉州開元寺圖像:東西方多元宗教文化與藝術的交織融合 121
6.1開元寺東西塔之“佛”造像 121
6.1.1東西塔的建築藝術與形制結構 123
6.1.2東西塔:佛教中佛像層級與佛塔的關係 125
6.1.3東西塔的人物圖像與藝術特徵 128
6.1.4東西塔圖像學闡釋:中印度佛像風格類型與文化來源 138
6.1.5東西塔中印度佛教與本土化佛教文化與藝術的交織融合 148
6.1.6東西塔人物圖像符號學分析 153
6.1.7小結 155
6.2開元寺:大雄寶殿之“迦陵頻伽” 156
6.2.1“迦陵頻伽”與“飛天”的辨識 158
6.2.2佛教風格“迦陵頻伽”與“飛天”比較研究與文化來源 174
6.2.3佛教“迦陵頻伽”與“飛天”:東西方文化與藝術的交織融合 182
6.2.4“迦陵頻伽”與“飛天”符號學分析 184
6.2.5小結 186
6.3開元寺大雄寶殿後廊之“十六邊柱” 187
6.3.1十六邊柱的形制與圖像分析 187
6.3.2十六邊柱中的印度教文化與圖像 190
6.3.3十六邊柱中的圖像風格類型與文化來源 202
6.3.4十六邊柱圖像中的印度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織與融合 203
6.3.5十六邊柱圖像符號學分析 207
6.3.6小結 209
6.4開元寺:大雄寶殿須彌座之“人面獸神圖像” 210
6.4.1人面獸神圖像的的辨識 210
6.4.2人面獸神圖像與印度教的關係 212
6.4.3人面獸神圖像風格類型與文化來源 214
6.5本章小結 218
第七章 宋元時期泉州開元寺多元宗教文化圖像的藝術特徵 219
7.1多元宗教文化造型語言 219
7.1.1不同宗教題材與構圖 219
7.1.2宗教建築及構件與結構造型語言 225
7.1.3宗教繪圖與雕刻技法 228
7.1.4宗教儀式的審美特徵 229
7.2濃郁的多元宗教文化裝飾風格 230
7.2.1宗教建築構件之美 230
7.2.2宗教色彩與圖案之美 235
7.2.3建築裝飾意境之美 237
7.2.4同類圖像形象對比 238
7.3因地制宜的材料工藝運用 241
7.3.1石材的多樣語言——石塔、石柱、須彌座石雕 241
7.3.2古建築木構架——木材應用 244
7.4本章小結 246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247
8.1研究結論 247
8.2研究意義 249
8.3後續研究建議 250
參考文獻 251
附錄 255
附錄一 泉州開元寺圖像符號系統意象測試樣本圖片 255
附錄二 實地調查問卷——泉州開元寺整體意象調查問卷 259
附錄三 線上調查問卷——泉州開元寺整體意象之網路問卷 260
附錄四 專家訪談大綱 264
附錄五 泉州東西塔歷代修建簡況 265
附錄六 東塔(鎮國塔)歷次修建簡況 267
附錄七 西塔(仁壽塔)歷次修建情況 268
附錄八 四大古文明區歷史紀年對照略表 269
附錄九 泉州基督教石刻 270
附錄十 泉州印度教石刻 277
表目錄
表1- 1 泉州多元宗教文化史蹟分佈 9
表2- 1 韋氏辭典對於「Iconology」和「Iconography」的相關詞條解釋 14
表2- 2 圖像學闡釋的三個過程 15
表2- 3 符號的三個層面 17
表2- 4 索緒爾符號論於平面設計與產品設計之應用 18
表2- 5 泉州城市、泉州港文化相關研究 20
表2-6 泉州宗教文化相關研究 21
表2-7 泉州印度教研究 23
表2-8 印度教其他相關研究 24
表2-9 泉州基督教圖像藝術研究 26
表2-10 泉州基督教其他相關研究 27
表2-11 基督教其他相關研究 28
表2-12 泉州伊斯蘭教研究 30
表2-13 伊斯蘭教其他相關研究 31
表2-14 泉州開元寺相關研究 32
表4-1 問卷調查之性別分群 64
表4-2 問卷調查之年齡分佈 65
表4-3 問卷調查之在地人分佈 65
表4-4 專家訪談法之開元寺整體意象 72
表4-5 專家訪談法之開元寺特色物件及形容詞 73
表4-6 專家訪談法之對開元寺多元宗教融合的看法 74
表4-7 專家訪談總結的20組問卷測試的評估量尺 75
表5-1 泉州開元寺圖像符號意象前測量尺 80
表5-2 泉州開元寺圖像符號平均值 81
表5-3 泉州開元寺圖像符號因素負荷量表 82
表5-4 泉州開元寺符號(圖像)系統意象測試量尺 85
表5-5 泉州開元寺圖像符號系統意象測試平均值 87
表5-6 KMO 與Bartlett檢定 89
表5-7 泉州開元寺圖像符號系統意象測試因素負荷量表 90
表5-8 泉州開元寺圖像樣本因數得點 91
表5-9 泉州開元寺圖像符號系統意象測試語義空間 92
表5-10 泉州開元寺的獅子圖像 104
表5-11 泉州開元寺圖像類型分析 104
點閱次數228
建檔日期2022.09.29
更新日期2023.01.0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020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