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清代臺灣宗族的形成與建構:以義竹翁家、鹿草林家及後壁林家為例
作者 翁烔慶 =Wong, Tong-ching
出版日期2022
頁次349
出版者國立中正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cu.edu.tw/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若文
畢業年度110
關鍵詞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 宗族建構=clan construction; 血緣關係=blood relationship; 地緣聚落=geographical settlement; 社會變遷=social change
摘要 宗族是臺灣拓墾時期先民渡臺後聚族而居的民間組織,也是臺灣早期社會底層家庭所依附的團體。河、海自古是常民聚落逐居的發源地,更是人類建立聚落和歷史發展的場域證據。早在十六世紀臺灣已經有福建人渡臺足跡。十七世紀也有福建人渡臺從事漁業的記載。1661年,鄭成功帶領一批福建人為主的軍眷東渡臺灣,以臺南安平為中心,北隅屯墾到嘉義縣義竹鄉後鎮(今後鎮村)、鹿仔草庄、下茄苳庄區域,直到清廷領臺才開啟閩、粵宗族文化遷徙到臺灣。
清代臺灣民間社會大多由地方宗族所組成,從臺灣都會到鄉村,從福佬聚落到客家伙房,
至今都可以看到姓氏宗祠的蹤影。臺灣經歷數百年來的社會變遷
,儘管地方宗族勢力逐漸式微凋零,但仍有不少宗族至今還維持傳統祭祖儀式
,宗族祭祖是具有臺灣文化的一種傳統性、教育性、典範性的無形文化資產價值
,有必要來進行歷史研究與文化保存的討論空間。
本文將透過歐美地區、中國大陸、臺灣、日本等地區的學者研究以及地方文獻和姓氏族譜等加以梳理清代臺灣地方宗族的歷史發展,本文研究範圍將設定清代福建安溪縣先民渡臺入墾嘉義縣義竹鄉、鹿草鄉與臺南市後壁區等姓氏宗族聚落作為渡臺後重構來作為論文主角,並以歷史文獻整理、田野調查的對應,並以清代南臺灣最多安溪先民所建構宗族聚落的歷史發展為中心,最後將宗族建構及社會變遷來作為本論文的成果。

Clan is a folk organization that the ancestors lived together after crossing Taiwan during the period of Taiwan reclamation. It is also a group that the families at the bottom of the early Taiwan society attached to.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river and the sea have been the birthplaces of the permanent settlements of the people, and they are the evide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s early as the 16th century, there were people from Fujian crossing Taiwan. There are also records of people from Fujian crossing Taiwan to engage in fishing in the 17th century. In 1661, Zheng Chenggong led a group of Fujianese military families to cross Taiwan eastwards, centered on Anping, Tainan, and settled in the northern corner of Houzhen, Yizhu Township, Chiayi County (toady Houzhen Village), Luzicao Zhuang, and Xiajiadong Zhuang regions; it was not until the Qing Dynasty that Fujian and Guangdong clan culture began to migrate to Taiwan.
Most of the civil society in Taiwa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was formed by local clans. From Taiwan’s metropolitan areas to villages, from the Fu-Lao settlement to the Hakka kitchen, the traces of surname’s clan shrines can be seen to this day. 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social changes in Taiwan, despite the gradual decline of local clan power, many clans still maintain traditional ancestor worship rituals. Clan worship is a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and exemplary intangible cultural asset value of Taiwan cultur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 discussions.
In this thesi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ocal clans in Taiwa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will be sorted out throug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cholars in Europe, America, China, Taiwan and Japan, as well as local literature and genealogies.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will set such surname clan settlements from the ancestors of Anxi County, Fujia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who came to Taiwan and settled in Yijhu Township, Chiayi County, Lucao Township and Houbi Dist., Tainan City, reconstructed after crossing Taiwan, as the protagonist of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correspondence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centering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lan settlements built by the most Anxi ancestors in Southern Taiwan in the Qing Dynasty, finally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clan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hanges as the achievements of this thesis.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回顧 3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9
第四節 論文架構 44

第二章 清代安溪縣先民的人文歷史與遷移 25
第一節 清代安溪縣的人文地景產 25
一、清代安溪縣的歷史人文 25
二、清代安溪縣的地景 31
三、清代安溪縣的地方產業 35
四、小結 41
第二節 清代安溪縣的人與環境和空間 44
一、清代安溪縣的人口與環境 44
二、清代安溪縣「十六姓氏」的群際關係 55
三、清代安溪縣「十六姓氏」地理空間建置 92
四、小結 58
第三節 清代安溪縣姓氏宗族繁衍 60
一、清代安溪縣十六姓氏在原鄉聚族與分爨 60
㈠聚族同居 60
㈡分爨與遷居 64
㈢宗祠.族譜.昭穆 68
二、清代安溪縣十六姓氏族譜與渡臺對應 2
三、清代安溪縣「漢」、「畲」族的融合與渡臺足跡 92
㈠安溪縣鍾氏 95
㈡安溪縣藍氏 96
四、小結 99

第三章 從族譜與田野調查中找尋宗族歷史 161
第一節、從文獻族譜找尋清代安溪縣先民渡臺的宗族歷史 161
一、從文獻和族譜的對應 161
二、安溪渡臺先民聚落的地緣關係 172
三、從原鄉累世同居到分爨,渡臺再整合形成宗族 174
四、小結 188
第二節 義竹、鹿草、後壁地緣關係的姓氏宗族聚落 191
一、義竹鄉翁家五村與埤前村陳家 196
二、鹿草鄉碧潭村、松竹村、施厝村、重寮村 198
三、後壁區關於安溪先民渡臺所建置的集村聚落 202
四、小結 205
第三節 族譜中看宗族歷史:有唐山公,也有唐山媽 207
一、族譜是清代祖妣的戶口名簿 207
二、從舊譜對應重編年代以及在臺婚娶群際關係的建構 210
三、從族譜看「有唐山公,也有唐山媽」的案例 220
四、小結 227
第四章 義竹翁家、鹿草及後壁林家的宗族形成與建構 197
第一節 義竹翁家的宗族形成與建構 206
一、翁氏始祖「翁治齋」的宗族脈絡 206
二、義竹翁家宗族的地緣關係 211
三、義竹「翁治齋」裔孫的先分爨再整合 214
四、義竹鄉翁家宗族的祭祀 220
五、小結 226
第二節 鹿草林家的宗族形成與建構 230
一、安溪縣「林常春」的宗族脈絡 232
二、鹿草鄉「林常春」裔孫的「先分再整合」 261
三、碧潭村、松竹村「林氏宗祠」的建構 239
四、小結 240
第三節 後壁林家的宗族形成與建構 241
一、安溪縣「林珊始祖」的宗族脈絡 242
二、後壁區安溪寮「林珊」裔孫的先分爨再整合 245
三、後壁「林姓宗祠」的建構 251
四、林氏宗祠.族譜.昭穆 245
五、小結 256

第五章 人來,神也一起來渡臺 265
第一節 清代安溪多元神佛信仰的源起 271
一、官方設置的城隍信仰 271
二、地方歷史人物的信仰 273
三、傳奇故事人物的信仰 274
四、家傳神佛的信仰 275
五、小結 279
第二節 清代安溪神明與神主在臺灣的發展 280
一、移民時期的心理撫慰 280
二、清代建廟的足跡 285
三、被遺忘的唐山祖神主牌 286
四、小結 292
第三節 義竹翁家、鹿草及後壁林家的祖佛信仰 293
一、義竹鄉翁氏宗族「董公真人」信仰歷史 298
二、鹿草鄉碧潭村、松竹村林姓宗族「三代浮佛」信仰歷史 303
三、臺南市後壁區安溪寮林姓「清水祖師」信仰歷史 305
四、小結 307

第六章 結論 335
附錄一、八掌溪段義竹鄉、鹿草鄉、後壁區相關地域紀事年表 342
附錄二、臺南縣後壁鄉祭祀公業一覽表 347
參考書目 350
點閱次數561
建檔日期2022.09.29
更新日期2023.01.0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022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