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觀音玄義》談天台性惡思想發展之軌轍
作者 黃玉眞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32屆)
出版日期2021.09
頁次1 - 25
出版者香光尼眾佛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hkbi.gaya.org.tw/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班。
關鍵詞《觀音玄義》; 性具善惡; 智顗; 湛然; 知禮
摘要《觀音玄義》是隋代智顗首度論及「佛具性惡,闡提具性善」的經典。之後宋代知禮為其注釋,撰寫 4 卷《觀音玄義記》。然而,近代有些學者認為知禮「理毒性惡」說別於智顗的「性具善惡」思想。因此,本文嘗試以《觀音玄義》為本,以湛然、知禮闡釋《觀音玄義》之經典來探討天台宗「性具善惡」思想發展之軌轍。智顗首於《觀音玄義》提出「闡提斷修善盡,但性善在。佛斷修惡盡,但性惡在。」意謂闡提與佛同具性善性惡,智顗立基於空假中三諦上,提出緣、了二性不僅具性德善,亦具性德惡。以正因佛性為實相般若,以了因佛性為觀照般若,以緣因佛性為方便般若,由緣、了二般若顯實相般若,「善惡」非實體自性,而是成佛過程中實踐的法門。因此,佛不斷性惡是為渡眾生提供了自在性的基礎,雖然佛與闡提一樣不斷性惡,然而佛是「通達」於性惡,所以無須藉助神通變現,得以自在化他;闡提雖與佛同具性善,惜因「不達」於性善,雖素日無法了知「修善」之可貴,然一旦有機會為善性所染,仍可得「修善,廣治諸惡」的機會。究其智顗「性具善惡說」之初衷,非就倫理學言善惡,而是基於宗教實踐與救拔的維度上詮釋善惡。嗣後,唐代荊溪湛然對《觀音玄義》的「性具善惡說」提出進一步的詮釋—「理具性惡」說,於《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明白指出「如來不斷性惡,闡提不斷性善,點此一意,眾滯自銷」主張眾生性德善惡皆具三因,三因皆是理具,然湛然並未特別凸顯性惡,以此作為與諸宗立說之分野。之後,宋代知禮就性惡凸顯自宗之特色,其立說之依據為《觀音玄義》性惡說,於《觀音玄義記》卷二「只一具字彌顯今宗」強調天台宗的「互具」思想,因此「若知善惡皆是性具,性無不融,則十界、百界、一千、三千」主張「性具」思想。因為佛具性惡能現惡事,所以不須斷九界修惡,佛可以藉助外界的惡來化度眾生,因此認為他教須破九界之惡方能成佛之「緣理斷九」說為斷見,並進一步指出「緣理斷九」是依「真心成佛」而非「妄心」,凸顯不斷斷的性惡思想,強調觀當下「一念妄心」之重要性。本文結構安排大體如下:透過對智顗《觀音玄義》、湛然《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與知禮《觀音玄義記》的文義對照釐析,進而探究智顗、湛然、知禮「性惡」所據的言說方式,及其相關的言說內容,以試探知禮「理毒性惡」之說是否違於智顗、湛然「實踐與救度」之精神,而圖「立宗」、「魅眾」之「一己之見」,研究成果有助於天台懺法修持之釐清。
目次一、前言 3
二、 智顗從《觀音玄義》談性具善惡思想 4
(一) 第一番問答談「緣了性具善惡」 4
(二) 第二番問答談「修德善惡可斷」 5
(三) 第三番問答談「性德善惡不可斷」 6
(四) 第四番問答談「佛闡提達與不達」 8
(五) 第五番問答談「性具善惡為不斷不常」 10
(六) 小結 11
三、湛然從《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談理具三千 12
四、 知禮從《觀音玄義》性惡談理毒性惡 16
五、結論 21



點閱次數201
建檔日期2022.10.12
更新日期2023.09.2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113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