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彌陀淨土往生條件研究=A Study on the Conditions for Rebirth in Amitabha's Pure Land
作者 羅慧雯 (著)=Lo, Hui-wen (au.)
出版日期2021
頁次74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授許宗興
畢業年度109
關鍵詞三資糧=The Three Provisions; 菩提心=Bodhicitta; 三輩=Three Grades; 三福=Three Blessings; 九品=Nine Grades
摘要彌陀以四十八願成就極樂清淨國土,並接引信願念佛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永不退轉。彼國土依報殊勝,以阿彌陀佛為教主,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為左右二大脇侍,國中聲聞、菩薩弟子無量,皆居一生補處佛。歷來對於往生淨土條件的說法略有差異,本文以淨土三經為主要依據,探討「彌陀淨土往生條件」之內容,除第一章緒論、第六章結論外,另以四章分別從往生的一般條件、品位條件、排斥條件以及特殊條件來說明欲生極樂世界之行因。
首先,探討往生一般條件,透過經論敘述與祖師觀點綜整出往生一般條件為具足信、願、行三資糧,並詳細闡述三資糧之具體內容;於此章節中對於「發菩提心」之必要性以及「有疑信」可否往生二個議題亦進行釐清,讓往生條件更加清楚。
再者,探討品位條件是以《無量壽經》三輩往生說、《觀無量壽經》三福業及九品說為依據。《大經》之三輩分判以往生人實踐布施、持戒、慈悲、智慧等德行之有無、多寡而分上、中、下三輩階位;《觀經》則以大乘根機、小乘行者、造惡凡夫等三類人行持差異分判為三品九生階位差別,另外以臨終待遇與見佛遲速來說明因行果報之具體差異。
最後,彌陀對於造作惡業與誹謗正法之人是否收攝?下根惡人如何能在臨終時以十念之特別待遇而往生等問題亦作分析探究。希冀藉由往生條件的梳理,讓行者於修學徑路上有明確的依循方向,增上往生淨土信樂之心。

Amitabha accomplished Pure Land of Buddhism by forty-eight wishes and welcomed all living creatures with faith in and vow to Amitabha Buddha without return. In Pure Land with chance, Amitabha is the head and Avalokiteshvara and Mahasthamaprapta Bodhisattva are the flanking attendants. The dead with faith in other world and the disciples of Buddha are reborn in Pure Land. Past arguments on the conditions of Pure Land of Rebirth were different. Based on three books of Pure Land, this paper explores “conditions of Amitabha Pure Land of Rebirth”.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of Chapter 1 and conclusion of Chapter 6, the remaining four chapters elaborate on the condition of Pure Land of rebirth by common conditions, virtue conditions, exclusive conditions and special conditions.
Firs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common conditions of rebirth.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s in the classic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founders of Buddhism, this study generalizes the common conditions as the Three Provisions, namely faith, wish, and actions, and further provides a detailed elaboration on the content of The Three Provisions.. This chapter also clarifies the necessity of “Bodhicitta” and possibility of rebirth “with doubts” to reveal the conditions of rebirth.
Secondl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irtue conditions based on Three Grades rebirth of Infinite Life Sutra and Three Blessings and Nine Grades of The Sutra on Contemplation of Amitayus. As to Three Grades of Da Jing, high, medium and low grade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giving, strict adhering to Buddhist precepts, mercy and wisdom of the dead. In Guan Jing, Mahayana nature, Hinayana practitioners and vicious common people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ades and nine level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specific difference of cause and effect by the condition before death and the time to approach Buddha.
Finally, does Amitabha punish the vicious people and those who libel the law?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if the vicious people retain special treatment of ten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before death. By generalizing the rebirth conditions,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reference with a clear direction for the practitioners’ cultiv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their faith in Pure Land of Rebirth.
目次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次 iii
表目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前人研究成果檢討 2
第二節 彌陀淨土介紹 3
一、彌陀本願 4
(一) 依報莊嚴之願力 5
(二) 正報莊嚴之願力 6
(三) 往生條件之願力 6
二、淨土情器介紹 7
(一) 環境與生活 7
(二) 主尊 8
(三) 脇侍 9
(四) 子民 10
第三節 往生條件意涵 11
一、一般條件 11
二、品位條件 12
三、排斥條件 12
四、特殊條件 12
第二章 往生一般條件 14
第一節 前言 14
一、往生條件說 14
二、菩提心 16
(一) 菩提心意涵 16
(二) 發菩提心是否為必要條件 18
第二節 信門 19
一、信什麼 20
(一) 信自 21
(二) 信他 22
(三) 信因 23
(四) 信果 24
(五) 信事 24
(六) 信理 25
(七) 小結 25
二、有疑之願 26
三、如何啟信 27
(一) 佛像放光 27
(二) 一佛號一光明 27
(三) 小結 28
第三節 願門 28
一、厭離娑婆 29
(一) 苦苦 30
(二) 壞苦 31
(三) 行苦 31
(四) 輪迴 31
(五) 小結 32
二、欣求極樂 32
(一) 往生願 32
(二) 欣慕行 33
第四節 行門 34
一、五正行 35
二、四修 36
三、念佛方式 37
(一) 實相念佛 37
(二) 觀想念佛 38
(三) 觀像念佛 40
(四) 持名念佛 40
(五) 小結 40
第三章 往生品位條件 42
第一節 二經三處的往生條件 42
一、三輩 42
二、三福 44
三、九品 46
四、乃至一念 50
第二節《觀無量壽經》往生待遇 51
一、臨終來迎之差別 52
二、「蓮花座」之差別 52
三、見佛遲速 52
第四章 排斥條件 54
第一節 五逆十惡 54
一、二經觀點 54
二、祖師觀點 54
第二節 誹謗正法 57
第三節 本章小結 59
第五章 往生特殊條件 60
第一節 主體 60
一、德業 61
二、福業 62
第二節 對象 63
第三節 時機 64
第六章 結論 67
參考資料 71
一、佛教經論 71
二、今人論著 73
三、期刊論文 73
四、學位論文 74
五、網路資料 74
點閱次數145
建檔日期2022.10.13
更新日期2023.01.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129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