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由「無心合道」再探法融禪學的道家特徵
作者 馮世綱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7屆)
出版日期2016.09
頁次(B7 - 1) - (B7 - 14)
出版者福嚴佛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uyan.org.tw/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班。
關鍵詞牛頭宗; 法融; 道; 無心; 禪宗中國化
摘要「無心合道」是牛頭宗初祖法融(A.D. 594-657)禪學的重要基礎,而法融的禪學基本上是由「道」及「無心」兩個主要概念為開展的。印順導師以為,牛頭禪正是所謂「玄學化的禪宗」,而事實上,禪宗由印度禪宗蛻變為中國禪宗的關鍵,或者說中華禪的根源、中華禪的建立者,便是「牛頭宗」。東漢末年,佛教初入中國,自附於祈禱方術以接近貴族,所傳教義,大抵零星淺薄。其時中國人亦將當時流行的神仙黃老之術,與「浮屠」視為同類。事實上,自佛學傳入中國以來,其發展的過程便是一連串中國化的過程。或者更精確地說,中國人一直是以自身的傳統哲學及其思維方式,去面對佛教文化以及思辨佛教哲學的。佛教初期傳揚不易,因此佛經的翻譯便成為傳教的最佳媒介,但是自安世高以下乃至於劉宋,經師之譯經卻常以中國哲學思想來詮釋佛理,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唐宋皆未停止。如安世高譯《佛說四諦經》中,其譯文便出現了「無為」、「寂然」等道家常用語;又如西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更出現了「有為」、「無為」、「自然」等《老子》中之名詞。迨至兩晉時期,乃出現六家七宗等以「道」、「無」比附佛家之「空」義的格義佛教。而分化自禪宗的「牛頭宗」,其典籍之中有「虛空為道本」、「無心合道」等,以頗類似道家哲學的敘述方式建構禪理。由此可見,佛教於中國的發展中,不僅是一連串中國化的過程,且這個過程一直和老莊思想脫不了干係。法融是牛頭宗的初祖,而代表法融禪學的著作有〈絕觀論〉、〈無心論〉以及〈牛頭山初祖法融禪師心銘〉(或簡稱〈心銘〉)等三篇。本文企圖透過對上述幾篇文獻的內容探析,以了解法融禪學的中心思想,並以法融禪學中的「道」以及「無心」兩個主要概念為開展,進一步釐清法融如何利用「道」及「無心」的概念來建構出自己專屬的禪學理論。以此辨析法融所謂的「道」、「無心」之概念,有多少繼承自先秦道家,又有多少是法融自己的轉化與會通,筆者以為兩者兼而有之。透過這樣的分析,期盼一方面能揭示出法融禪學的獨特性,一方面也能看出道家思想在禪宗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亦即先秦道家思想是如何被禪宗(主要針對牛頭宗而言)所繼承及融會貫通的。
目次一、前言 B7-2
二、法融思想之代表作 B7-3
三、法融的「道」論 B7-4
(一)道本虛空 B7-4
(二)道遍萬物 B7-6
四、法融的「無心」論 B7-8
(一)無分別/不執著之心 B7-10
(二)非認知之心 B7-11
五、結語──「無心合道」 B7-12
參考文獻 B7-14











點閱次數219
建檔日期2022.10.26
更新日期2023.09.2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321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