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阿部正雄與耶佛對話=Masao Abe and Buddhist-Christian Dialogue
作者 李宜靜 (著)=Li, Yi-jing (au.)
出版日期2007.01
頁次212
出版者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uhk.edu.hk/chinese/index.html
出版地Hong Kong [香港]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系所名稱Religious Studies
指導教授賴品超
摘要阿部正雄是當代歐美耶佛對話學界最重要的佛教釋者,他的耶佛對話理念與 小約翰•柯布提出的“超越對話’促進宗教相互間的創造性轉化”頗爲契合’可 以說他的對話實踐就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的。本文首先對阿部正雄耶佛對 話的主要內容進行較爲全面的梳理和論述’包括其耶佛對話理論、對佛教思想的 創新詮釋,以及“虛己的上帝”觀’並結合基督教對話夥伴的回應和其他研究者 的看法,對其思想的各個部分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本文以“促進宗教相互間 的創造性轉化”理念爲標準,考察阿部的耶佛對話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體現 了基督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轉化。然後以此爲參照,反思阿部的對話實踐對當代 漢語學界耶佛對話的開展具苻哪些借鑒意義。
本文的內容總共分爲五個部分: 第一章介紹和分析阿部正雄的宗教對話理論,包括對他對宗教對話之必要 性、方法論和目標的探討,以及他對世界宗教多元化的理解。阿部認爲’當今世 界’宗教作爲一個整體’其存在的合法性已經受到了反宗教意識形態,特別是科 學主義SJ虛無主義的嚴峻挑戰。因此’宗教問必須加强對話,通過對話發現一個 “廣泛而深刻的人類精神”,以此克服反宗教意識形態的挑戰,並爲人類存在奠 定共同的“靈性基礎”。爲了達到此一目標’阿部指出宗教對話必須包括兩個方 面:澄清自己傅統的觀念,使各種傳統間的不同觀點彼此相遇•;從各自傳統的特 殊性中解放出來,實現宗教相互間的創造性轉化。在對待世界宗教多元化的問題 上,阿部提出以佛教的“三身"理論作爲暫用假設’理解和整合世界宗教的多元 性和統一性。筆將阿部的觀點與約翰•希克和柯布分別進行了對比’指出其在 某種程度上有利于理解世界宗教的多元與統一 ’並爲宗教間的相互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持;但也體現了某種程度的佛教“優越感” ’這有可能會阻礙佛教在對終極實在的理解上向其他宗教學習。
第二章介紹和分析了阿部正雄如何在耶佛對話的脉絡下對佛教思想’特別是“空”的理念進行闡釋。筆者認爲阿部對“空”的fe釋體現出三個特點,包括: 將“空•”的思想置於與西方哲學以&基督教思想的對比中進行詮釋:突出“空" 的主體性含義:對“空”的動態性設釋。其中’筆者最爲重視的是“動態的空” 的詮釋。在筆者看來,阿部將“空”理解爲並非一種靜止的狀態而是不斷淘空自 己的動態過程,這一詮釋已經突破了龍樹“空”的思想,同時也不是中國傳統佛 教理路的延伸,而是阿部自己的一種創新。策者認爲’阿部對“空"的這一創造 性詮釋,很可能是受到了與其對話的西方思想的影響°不過在本章’筆者並未對 其作進一步解釋,具體的分析在第四章展開。
第三章介紹和分析了阿部提出的“虛己的上帝”觀’以及基督教神學家對此 提議的回應。阿部從基督教神學中耶穌“虛己”的觀念出發’推出上帝的本質在 于完全的自我淘空,也即“絕對無”。在此基礎上’阿部還闡述了他對基督教神 學“二位一體”的理解’認爲只有將上帝的本質理解爲“絕對無” ’才能消除三位一體理念內•在的緊張關係°筆者認爲,從早期强調上帝作爲“存在”與佛教終 極理念“空"或“絶對無”的區別,到肯定上帝的本質就是“絕對無” ’阿部對上帝的理解本身也經歷亍一個發展的過程。對于阿部“虛己的上帝”的提議’基 督教神學家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除了少數神學家對阿部的提議表示完全的否定或 肯定外,大多數神學家都接受阿部從“基督的虛己”推導出“上帝的虛己” ’認爲應該將上帝理解爲“自我淘空的”而非“不動、不變”的;不過他們也指出阿 部對基督教“三位一體"的理解存在著誤解,上帝的“自;我淘空”或者“愛”就 體現在三個位格的相互關係之中’因ilt不能以"絕對無”代替三一上帝的終極 性。筆者認爲’ “虛己的上帝”觀是阿部以佛教“空”的洞見幣助基督教神學深化其對“上帝”理解的一個努力。他的提議雖然沒能完全爲他的對話夥伴所接 受,但楚也促使小少基督神學家重新思考自己的傳統,並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對 “上帝”的原有理解。
第四章’從柯布“超越對話,促進宗教相互間的創造性轉化"〜這一理念出 發,對阿部的耶佛對話成果進行考察。首先’筆者認爲阿部“虛己的上帝”這一提議’體現了該理論兩個重要的方面之一,即向對話夥伴提供自己傳統的洞見’ 辩助對方向更好的方向轉化。通過柯布等人的自述,筆者還指出’阿部的這一提 議不但體現了其幫助對方的意願’在實際上’也確實具有一定的轉化性力量°對 于柯布理論另一方面,即阿部的佛教思想是否也通過學習基督教的洞見而發生轉 化’筆者結合柯布的評論,在幾個面上進行了探討。在:社會歴史層面,阿部 明確表示要向基督教學習,他還在其對話夥伴的激發下’對佛教的社會倫理和歷 史觀有所發展。但是在渉及對“終極實在”的理解上,阿部却似乎相當自信’並 未表明過佛教有必要向某督教學習。這似乎如柯布所批評的,在耶佛對話中佛教 徒的自我理解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化°然而,通過對“動態的空”與歷程思 想之問相似之處的分析,筆者認爲阿部對“空”的理解,特別是其動態性和“智 慧"與“慈悲”的根本特質,很可能受到了歷程思想關于事物之間動態結構’以 及上帝兩極性質的啓發。因此’筆者最終認爲,阿部的佛教思想也在根本層面上 學習了-基督教的洞見而發生了轉化。不過,筆者也指出,在社會倫理層面,阿部 向基督教的學習還有不足’未能真正將正義觀融入佛教的社會倫理之中’從而發 展出佛教社會倫理的批判性面向’這方面還有待于學者們的繼續努力。 結語總體而言,筆者認爲,阿部正雄的耶佛對話實踐了 “促進宗相互間的創造性轉化”這一理念,他的"虛己的上帝”和“動態的空”體現了蕋督教和佛 教思想之間深刻交流與相互轉化的成果。對于當代漢語學界的耶佛對話來說,阿 部的對話實踐有很多可资借鑒之處,特別是佛教學界,尤其應當學習阿部開放和 虛己的精神,主動學習其他宗教的洞見,以深化和豐富佛執的思想資源,並爲耶 佛對話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

In Chapter 2, the ways how Abe interprets the Buddhist idea of sunyata for his western audience are explored. There are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 his interpretation, namely clarifying the meaning of sunyata in comparison with the western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concepts, emphasizing the subjective aspect of sunyata, and taking sunyata as a dynamic activity rather than a static state. Amo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ynamic interpretation of sunyata is of the most importance. Abe's interpretation goes beyond the classical meaning of sunyata formulated by Nagarjuna, and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Buddhist thought. This dynamic interpretation of sunyata is arguably an original interpretation made by Abe and might have been inspired by the western thought he dialogued with. / In Chapter 3, this thesis scrutinizes closely Abe's proposal of "kenotic God" and summarizes the Christian responses attracted. According to Abe, the kenosis of Christ involves the kenotic understanding of God, which means the original nature of God is self-emptying. Abe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ristian doctrine of Trinity, and proposed "Great zero" or "Absolute nothingness" as the ground of the divine Trinity. Except very few Christian theologians who totally agree or disagree to Abe's idea, most of them accept his idea of "kenotic God", but refuse to take "Absolute nothingness" instead of Trinity as the ultimate divine reality. It can be said that Abe's proposal of "kenotic God" aims at offering a Buddhist interpretation,
點閱次數124
建檔日期2023.03.13
更新日期2023.03.1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6666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