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釋法華經開權顯實開迹顯本之意義
釋大雄
貝葉
第七期
頁79-80
頁79
蓋 諸佛如來,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雖說種種教法,無非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以為極唱!
迨至 釋迦世尊,末後於靈山會上,付囑家業,才說此妙法蓮華經,始暢本懷,普使一切眾生皆當作佛。佛者覺也,即是覺知諸法實相。實相(生佛真心,宇宙本体。)者何?唯是悟入諸法無相無不相底真相。所謂無相故,即示諸法性空;無不相故,是明諸法幻有;無相無不相故,乃是諸法即空而即有,故說:「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是以凡夫的執有法;二乘的偏空法,菩薩的中道法,皆是即空即有底實相諸法。故此凡夫的住有非實有;二乘的住空非偏空;菩薩的住中非但中,隨舉一法,即遍一切諸法,互不相碍,無非全体法界。如是於一一法中,了見所有一切諸法,是名開佛知見。故經云:「一法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當成無所畏。」方盡 如來出世最終底目的。故本經(指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然此娑婆(華言堪忍)世界的群生,根性有利鈍,煩惱有淺深,未能直下承當。因此 如來才廣開方便,為一實教而施三權。於是先說聲聞、緣覺法,後說權乘菩薩法,故本經云:「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漸次引導,至四十年後,弟子根基成熱,這才開始說是妙法華經(歷時八年)。此經以鳩摩羅什所譯為標本,總共七卷二十八品。前十四品詮屬迹門,分成序、正、流通三分,內容說明開權顯實底教法;後十四品詮屬本門,亦分序、正、流通三分,內容為說開迹顯本底法身。
所言『開權顯實』者:乃是 如來的勝異方便,為使一切眾生,同入大乘佛道,至此才開明地顯說,謂一切諸法(世出世間),皆是中道實相,因無相無不相的緣故。以是開前所說的頓漸諸教,會入非頓非漸的決定實教。但此之權實,與前時意義不同,因為在未開顯前之權實,是各不相即。如華嚴時,雖一權一實,而大不納小;阿含時,乃純權無實;方等時,是三權一實;般若時,為二權一實,皆攝機不盡。到此法華會上,方得總開以前四時之權教,而共融成一味(醍醐昧)一乘之實教,故佛言:「汝等所行,是菩薩道。」乃至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以及世間資生產業,均與實相不相違背,的指一切諸法,皆是究竟彿法,故本經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又說會三歸一,廢權立實,而實是無立廢之立廢,無開顯而開顯,本經中云:「開方便門,示真實相。」由是 如來始得與三乘聖者,並諸學無學等人,授報身佛記。直至當來,若有眾生,見聞是經,乃至單合掌,小低頭,一稱南無佛,皆當成佛道。是此法華經之所以精一無雜,純圓獨妙者,功在開權以顯實,全權即成實的緣故。宜乎喻如蓮花之妙香而不染,因果並同時。故本經云:「佛子住此地,即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
所言『開迹顯本』者:原是 佛陀的徹底悲心,以身作則,將事實來印證,令諸眾生知其教有所本,事理圓成,證信無謬故。因此才引說──「從地湧出品」、「如來壽量品」、及諸「菩薩本事品」,指示一一迹有所本,本於法身。法身者,一切眾生與諸佛同等,具足河沙妙德,畢竟不二,所謂:「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以是 如來本此法身度諸眾生,與我無異,究竟令人無餘涅槃(不生不滅)而滅度之。至此,才和盤托出,罄付
頁80
家業,故佛說:「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那由他劫。」這便說明了,得此法身以為其本。從是以後,數數用此本以垂化迹,示教度生,種種法事,與最初塵劫以前作佛平等,為顯即用是体(法身)的緣故。雪山六年苦行,於菩提樹下成道,與啟歷三大阿僧祇劫之修因平等,為顯即果是因的緣故。機熟應來,緣盡化去,與法身常住不動平等,為顯生死即涅槃的緣故。現化身說法華經,與法身說華嚴經平等,為顯化、報即法身的緣故。設種種顯密教儀,分別無量名相,與法性之理体平等,為顯事相即理性的緣故。現五趣雜居,建立道場,與法性寂光平等,為顯即穢是淨的緣故。運權實方便,漸引化導,與究竟實智平等,為顯即今權實乃本權實的緣故。由斯明證佛言:「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至此才徹底揭曉,顯示全盤答案,證是真實不虛,如本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這才與諸般弟子,授滿分法身佛記,可謂法付法子,子承父業,三際一如,自他不二矣。故華嚴經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何以故爾?原為眾生之所以與諸佛平等,畢竟非異者,良由開迹以顯本,證成即迹原是本的緣故。是以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華言無上正等正覺)。」華嚴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本經言:「如是……本末究竟等。」無非顯示一如底事理。
由此看來,釋尊之所以出現於世,雖有各類設教不同,但其本意唯在說是妙法華經。而此經的究竟旨歸?又只在開權顯實與開迹顯本的二門。因此開顯權迹於實本的二門之中,方能究暢諸法實相本有底全体大用。始得於一法攝進一切諸法,一切諸法入於一法,皆比比無妨,參而不雜。如是乃依正、本末、迷悟、淨穢、過現、末來、大小、廣狹等……一一相攝互入,重重無盡,帝網交絡,主伴互偏,普融無碍之絕待不可思議地寂光真境!就完全在此開顯地一念智得當中,同時具足顯現,圓滿不二,克盡一代聖教極終之能事。所以從古至今,揀茲法華經,獨得妙名,堪稱佛說諸經之王,如聖王髻珠,最後賜與!其難能可貴,可想而知?是故佛告葯王大士:「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此經王,得之者急成佛道,其功德善利,盡海墨豈能書?是諸菩薩之母!眾聖之師!誰有智者,聞是妙法,而不頂受奉行呢?仰菩薩諸子,願共勉旃,弘通莫絕,則法門幸甚!眾生幸甚!
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
簡介
諸大德:如欲深明法華真實義,當勤修摩訶止觀(萬世師),若得体悟,於教外別傳底禪宗,自亦通達。如臨濟的三玄三要,曹洞的五位君臣等,總不出一心三觀,及五品位之弘旨。如或未信,請君試看,但須耐久細心,決不相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