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頁215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發展之研究

天主教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0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古今佛教圖書館發展興衰因素之分析

        歸結本論文對於中國古代佛教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探討,筆者認為,由於中國歷代皇室大多支持佛教,不斷地傳寫或雕印大藏經,使佛教圖書館有良好的環境因素,並加上僧徒信仰崇敬、弘揚護教的兩大精神之下努力經營,發展的相當完善,成果驚人。寺院藏有豐富的佛教經典與世俗書籍,也同時從事佛書的出版與流通事業,以致於寺院在古代的社會中,可說是一個文化中心。不過明清以來,由於佛教逐漸衰微,義理研究的風氣沒落,連帶也影響了寺院藏書的發展。若研究各寺院自訂規約內容的演變,即可發現清代以來,有關經藏的管理規約鮮有特別制定,而庫司、客堂、禪堂等規約逐漸形成主體,為寺院所重視。可見此時藏經閣只有象徵法寶的重要意義,而其在寺院營運的地位上,則逐漸式微,僅作純供養之用,最多為提供閱藏僧使用。故從佛教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中,也能印證中國佛教的興衰歷程。

        此外,寺院藏書之興廢,除了與佛教於時代中之盛衰有關之外,寺院住持的態度,也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在儀潤百丈清規證義記卷五中說:

每見叢林之有經藏者,住持漠不關心,任其雨濕、蟲蠹、鼠殘而不一料理;住持如此,則執事可知,若是者,罪過亦無量。(註1)

畢竟經藏是只是寺院組織中的一個單位,其經營與發展,得全賴寺院主事者的支持,而這個情形,與今日的佛教圖書館相較,並無太大的差別。所以說,佛教圖書館發展之興衰,不管古今,其主事者的態度,是最重要的關鍵。今日看到的佛教圖書館,有的發展具相當規模與專業,究其原因,絕對都是其母機構的負責人全力支持,讓該佛教圖書館有良好的發展環境,此現象似乎即成了一個不變的定律。至於發展到最後,近乎停滯,乃至結束經營者,除了一些難以抗拒的外在環境之影響,該佛教圖書館的母機構對於圖書館事業已漸漸失去熱忱,則是有絕對的影響因素。而此現象,也似乎成了佛教圖書館結束經營的共同命運。

        筆者認為,對有心者而言,圖書量大、經費足、空間夠,是能夠成立佛教圖書館的必要條件,古今皆然。而觀察今日佛教的情況,由於科技的發達,資訊傳

 

 

頁216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發展之研究

天主教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07)

播更加快速,使得佛教發展空前興盛,佛書出版的數量更是超乎以往的眾多,這些情形讓圖書館比起古往,更有良好的發展環境與條件。此外,由於清末民初以來的廟產興學運動的刺激,佛教寺院或團體成立一些社會福利或教育的機構,似乎也成了無法抵擋的一股風潮。佛教圖書館在此風氣之下,加上僧侶和居士共同體認到弘揚佛法的重任,也促使佛教圖書館的興起與繁榮。不過,如果是為了這股熱潮而成立佛教圖書館,而不知要經營一個圖書館,除了有心以外,若缺乏專業的方法來營運管理圖書館的各項業務,仍是難以彰顯佛教圖書館特有的功能。在古代,僧侶對於有效、有制度的管理寺院藏書,莫不憚思竭慮地設想各種方法與規章,而終能有輝煌的發展成績。反觀今日,圖書館學的發展,已指引了吾人如何有效經營圖書館的各種方法,今日佛教圖書館應要重視這個現成可得的技術,才能事半功倍的經營佛教圖書館,並從讀者的回饋中,找到經營佛教圖書館的樂趣與成就。

二、當前佛教圖書館所面臨的課題與省思

        經由前幾章對於我國佛教圖書館史的回顧,以及探討臺灣佛教圖書館發展的歷程與現況後,已逐漸對於臺灣佛教圖書館興起乃至繁榮的因素,有所瞭解,並也能大致清楚佛教圖書館的現況,似乎有逐漸衰退的情形。呂姝貞即指出現今佛教圖書館所遭遇的問題,主要是缺乏安定的人事環境,同時也難以聘到專業的圖書館館員;其次,佛教圖書館普遍缺乏圖書館專業人才的培育經費。(註2)因此,如何面對這樣的困局,的確是需要佛教界與圖書館界共同來關心,尋求問題的成因與解決之方法。

        首先,重視專業人員的任用,是讓佛教圖書館能有良好發展的首要條件。筆者認為,當初成立佛教圖書館的僧侶和居士,大多數的人都是抱著一股弘揚佛法的熱忱,但是光有這樣的熱忱,仍是不夠的,圖書館能夠有效的經營,讓讀者感覺到對佛教圖書館有不可或缺的依賴,在在都需要有圖書館學專業知識背景做後盾,來整理藏書和推廣服務。

        其次,即需佛教圖書館界來深思,如何才能加強佛教信眾多來利用圖書館的藏書。筆者認為,各種能夠刺激閱讀的活動,都是值得來考慮舉行的。設立佛教圖書館,不是把圖書整理完善,就能滿足各類讀者的需求,因此,應多多舉辦各種推廣閱讀的活動,才能進一步刺激大眾的求知慾。雖然,筆者並不認為非要有高深的佛學知識,才算是學佛,但對於有興趣深入經藏的佛教徒,佛教圖書館實

 

 

頁217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發展之研究

天主教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07)

有責任為其修學之路,提供最舒適便利的環境。

        再次,佛教圖書館應深入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完善的服務,以及終身學習的管道。近年來,有不少佛教圖書館在這方面所提供的服務,成果都令人相當敬佩,而其他佛教圖書館在這方面若有所不足時,則應該要見賢思齊,學習其完善的經營策略,使得佛教圖書館都能成為社區的文化中心,學佛的諮詢小站,如此才能徹底發揮佛教圖書館的整體功能。

 

第二節 建議

一、加強佛教圖書館界彼此的聯誼與合作

        民國八十一年,因為佛教圖書館界對於佛教圖書分類的修訂殷殷需求,導致了佛教圖書館界空前的大聯合,而其也有了良好的結果,產生了新版的佛教圖書分類法。而這樣合作的模式,是佛教圖書館需要好好珍惜的成果,並進一步利用和擴大彼此的合作之規模。而陳友民在佛教圖書分類的修訂完成後,更建議佛教圖書館可共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第一、舉辦佛教文獻分編研習會、討論會等各種活動,以加強佛教圖書分類表的推廣、普及和改進工作。第二、與現代科技成就相結合,將佛教分類表導向電子化、網路化發展的方向。第三、研發與分類表配套的佛教文獻主題表,以開展另一類型檢索工具的研定。(註3)又呂姝貞在「化危機為轉機——籲請培育佛教圖書館人才」一文中,則提到佛教圖書館界應定期舉辦「佛教圖書館館員進修聯誼會」。可分北、中、南三區進行,或統一辦理。而在這聯誼會中,針對館員作業上的需求,或次第性安排佛學課程,以充實佛學知識,並交換實務心得。(註4)

        根據陳友民和呂姝貞的建議,筆者更認為佛教圖書館在合作的方式上,是需要定期舉辦一些聯誼性活動,或是座談會等方式,使各佛教圖書館能有機會分享彼此的工作經驗和成果。同時,發展健全的佛教圖書館,更應該要共同來關心其他佛教圖書館的發展近況,必要時,應適時給予協助。若能持續舉行這樣聯誼性的活動,則成立佛教圖書館的聯誼性組織,則是指日可待的。

        當佛教圖書館彼此間能有良好的互動模式之後,也應該要好好考量一些合作的事宜。筆者認為,有規模的的佛教圖書館,應可各自發展自己的館藏特色,而且彼此不要相同,如此才能將有限的佛教資源,做更大的利用。例如圓光佛研所

 

 

頁218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發展之研究

天主教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07)

的臺灣佛教與近代中國佛教文獻之特藏,湛然寺智者圖書館的因明藏書,德妙佛學資料中心的歐美語文佛學書籍,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在戒律、佛教史、社會學方面的典藏等等,都是目前佛教界具有館藏特色的圖書館。因此,若其他佛教圖書館也分別發展自己的館藏特色,彼此以合作館藏發展的模式進行,這對佛學研究者來說,必然是最大的福音。

二、定期參加圖書館學相關的研習課程

        如前所說,一個佛教圖書館能有完善的管理與經營,聘用專業的圖書館館員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所在。不過筆者也知道,絕大多數的佛教圖書館,在營運的經費上,是有所缺乏的,因此對於館員的薪資待遇,可能就無法如同一般社會上的行情,導致圖書館學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望而卻步。再者,各佛教團體行事往往過於保守,也使得具有圖書館學專業知識的社會青年工作於其中難以持久。筆者對於這樣的現象,認為一時之間尚難以有所改變;但在另一方面,仍有許多雖未曾接觸過圖書館學的僧尼或熱心居士,其有意參與佛教圖書館經營的行列,更是需要我們的重視,而給予應有的關心與協助。

        定期舉辦圖書館學相關課程之研習班,以訓練這些有心從事佛教圖書館服務的僧俗大眾,是筆者認為圖書館界最有效率的協助方法。而中國圖書館學會多年來,都於暑假定期舉行這樣的研習班,所以佛教圖書館的主事者,也應該要積極培訓館員參與這樣的研習課程,使圖書館經營的經驗不致因人事的更迭,而遭到斷層,這是相當重要的。

        另外,呂姝貞對於佛教圖書館人才的培育,提出兩個進行的方向:(1)充實圖書館管理知能;(2)充實佛學基礎。積極參與圖書館學相關的研習課程,必能不斷充實圖書館管理的知能,而在充實佛學基礎上,則有賴於佛教圖書館的主事者循循善誘與薰陶,讓館員在佛學研讀方面,逐漸產生興趣。

        最後,深切期待佛教圖書館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持續成長,而佛教界的僧尼和信眾也能多加重視佛教圖書館的功能與價值,而給予最大的支持及投入。若是如此,則在館員服務與讀者回饋的互動中,佛教圖書館必能真正發揮其教化人心、增長智慧的最大功能。

 

 

頁219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發展之研究

天主教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07)

註 釋


註1(清)釋儀潤證義,百丈清規證義記,卷5,大藏新纂卍續藏經,第63卷諸宗著述部(臺北市:白馬精舍,出版年不詳),頁442上。

註2:呂姝貞,「化危機為轉機——籲請培育佛教圖書館人才」,佛教圖書館館訊16期(民87年12月),頁59-60。

註3:陳友民,「佛書分類探源」,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編,佛教圖書分類法1996年版(嘉義市:香光書鄉,民85年),頁26。

註4:同註2,頁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