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題名 |
作者 |
出處 |
出版日期 |
|
|
"儒、道、佛"與"意義治療" |
林安梧 |
中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2 |
|
|
《般若心經》及其意義治療之作用 |
林安梧=Lin, An-wu |
東宗的呼喚 -- 2010賴鵬舉居士逝世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10.04.24/25 |
|
|
「天人合一」下的「本體實踐學」-以《存有三態論》為核心的展開=Ontological Pragmat ics of “Union of Heaven and Man”--An Argument Centered on the Doct rine of Three States of Being |
林安梧 (著)=Lin, An-wu (au.) |
宗教哲學=Journal of Religious Philosophy |
2015.12.01 |
|
|
「天地有道」與「迴念一幾」-- 以「人的素質」之提昇為核心 |
林安梧 (著)=Lin, An-wu (au.) |
人的素質 -- 「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1999.12 |
|
|
「心性之學」在教育上的運用--儒、道、佛義下的「生活世界」與其相關的「意義治療」=The Theory of Heart-Min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ducation |
林安梧 |
新世紀宗教研究=New Century Religious Study |
2003.06 |
|
|
「宗教文化」對現代公民社會建立的可能作用---以「儒道佛為核心的詮釋與闡析」 |
林安梧 |
海峽兩岸《宗教文化與民族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2002.08.12 |
|
|
「絕地天之通」與「巴別塔」:中西宗教的一個對比切入點之展開 |
林安梧 |
鵝湖學誌=Legein Semi-Annual Journal |
1990.06 |
|
|
「禪佛教思想」與「本土化通識教育」=The Thinking of Zen-Buddhism and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Localization |
林安梧=Lin, An-wu; 賴錫三=Lai, Hsi-san |
通識教育=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
1998.09 |
|
|
大學情意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實務研究--以「儒, 道, 佛」三家為核心的理論反省與實務考察= A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ity of Affect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A Reexamination on Theories & Realization Based on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
林安梧=Lin, An-wu |
通識教育=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
1987.03 |
|
|
中國宗教哲學的「生命實踐」與「意義治療」-從「後新儒學」的觀點對「儒、道、佛」做一新的審視與發展 |
林安梧 (著)=Lin, An-wu (au.) |
宗教哲學=Journal of Religious Philosophy |
2014.12.01 |
|
|
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 |
林安梧 |
|
1996.05 |
|
|
以傳統中國文化為本的大學通識教育內涵之研究--《金剛經》中所隱含通識教育內涵及其課程之設計=A Study of the Cont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Focusing up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A Syllabus for Chin-Kang-Ching as Core Course |
林安梧=Lin, An-wu |
|
1997.08 |
|
|
死亡, 重生, 修行, 菩薩 |
林安梧 |
鵝湖=Legein Monthly |
1996.09 |
|
|
血緣性縱貫軸下「宗法國家」的皇權與孝道 |
林安梧 |
1996 年佛學研究論文集 (3): 當代宗教的發展趨勢 |
1996 |
|
|
林安梧教授談儒釋道三教 |
林安梧 |
宗教學研究=Studies on Religion |
1996.11 |
|
|
迎佛牙事件文化現象之哲學考察=A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the Ceremony to Salute the Buddha's Tooth Relic |
林安梧=Lin, An-wu |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 =Thought and Words: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
1999.06 |
|
|
迎佛牙事件的文化現象之考察 |
林安梧 |
「宗教傳統與社會實踐」研討會 |
1999.03 |
|
|
現代儒佛之爭 |
熊十力; 林安梧 |
|
1990 |
|
|
當代儒佛之爭 |
熊十力; 釋太虛; 釋印順; 林安梧 |
|
1981 |
|
|
當代儒佛之爭與《存有三態論》:從熊十力《新唯識論》說起=The Contemporary Debate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and the "Theory of Three Manifestations of Being," with a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Xiong Shili's "New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Only" |
林安梧 (著)=Lin, An-wu (au.) |
哲學與文化=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 |
2013.08.01 |
|
|
當代儒佛論爭的一些問題--對李向平「熊十力哲學的缺失與儒佛會通」 |
林安梧 |
華梵大學第三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1998.12.26 |
|
|
當代儒佛論爭的一些問題--與李向平商榷= Certain Questions in the Current Debate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A Discussion with Li Xiang-ping |
林安梧=Lin, An-wu |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Twenty- First Century |
1998.08 |
|
|
實踐的異化與克服之可能--悼念牟宗三先生兼及於當代新儒家之發展 |
林安梧 |
鵝湖=Legein Monthly |
1995.06 |
|
|
熊十力《新唯識論》中體用哲學的思考支點 |
林安梧 |
國際佛學研究=Annual of International Buddhistic Studies |
1992.12 |
|
|
熊十力體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
林安梧 |
|
1991.05 |
|
|
論「儒道佛」三教文化教養與人格建構 |
林安梧 (著)=Lin, An-wu (au.) |
鵝湖=Legein Monthly |
2009.10.01 |
|
|
論熊十力對佛學有宗的批評與融攝 -- 從橫面的執取到縱貫的創生 |
林安梧 |
國際佛學研究=Annual of International Buddhistic Studies |
1991.12 |
|
|
論熊十力對於佛家空宗的批評與融攝 -- 從平鋪的真如到縱貫的創生--以《新唯識論》〈功能章(上)〉 為核心的展開 |
林安梧 |
東方宗教研究=Studies in Oriental Religions |
1991.10 |
|
|
論熊十力體用哲學中「存有對象的兩重性」--從對象的兩重性之釐清到存有的根源之穩立 |
林安梧 |
鵝湖學誌=Legein Semi-Annual Journal |
1992.12 |
|
|
論儒. 道. 佛之異同與融通--經典詮釋. 生命參與及意義治療 |
林安梧 |
華梵大學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 |
2002.07 |
|
|
儒道佛三教融通與台灣現代化的一些思考 |
林安梧 (著)=Lin, An-wu (au.) |
新世紀宗教研究=New Century Religious Studies |
2016.6.25 |
|
|
儒道佛的價值觀與健心療心 |
林安梧 |
現代大學教育=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
2002 |
|
|
儒釋道心性道德思想與意義治療 |
林安梧 |
道德與文明=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
2002 |
|
|
邁向佛家型般若治療學的建立 -- 以《金剛波若波羅密經》為核心的展開 |
林安梧 |
1995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佛教現代化 |
1996.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