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道法師》

宗道法師,台灣彰化人氏,早年曾就讀於師大美術系,剃度於廣化法師(一九二四∼一九九六)座下 ,現為台北三峽普賢寺住持。

宗道法師是悲心願力驚人的比丘,一九八七年,他在報章上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孤苦的老人,在風燭 殘年中,自知來日無多,身邊全身癱瘓的腦性麻痺兒子,在他走後必定處境悲涼,於是選擇了殺子後 自殺的人倫悲劇。這則消息使法師發起收容智障孩童的大願。

為了成立智障孩童的收容所,他積極覓地建院,當時宗道法師無意間發現三峽現址的一塊山坡地要賣 ,金額是一六○萬台幣,法師身上只有一張伍萬陸仟柒佰元的支票,憑著自己立下的宏願及一顆慈悲 濟世的心,就毅然決定買下這塊原是梯田的小山坡。在徵得地主同意後,法師以自己親繪的山水畫, 義賣所得分六期購買,再以兩年的時間,自己設計、監工,一瓦一石從無到有,四年不到,以隻身之 力開闢了三千五百多坪的山林道場,並開始收容二歲到十八歲的重度智障兒,這就是「佛教懷仁教養 院」。

「懷仁教養院」從一九八九年十二月正式開始收容病童,在多年不斷的累積經驗之下,法師預計在教 養院裡開闢可以收容四百床的重度智障孩童。因為根據計算,依人口比例,台灣大約有上萬的重度智 障兒,這些智能障礙者,不僅不能言語、行動,甚至連飲食、起居都需要人家的照顧,帶給社會及家 庭嚴重的負擔。

「懷仁教養院」所收容的第一位智障兒童是一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十六歲少女李月娥。李月娥的父母都 是靠勞力生活的人,當宗道法師在台北市大同區的陋巷裡找到她時,她躺在一張竹椅上已超過十四個 年頭,由於身體長期無法伸展、運動,整個身軀呈「弓」字型。十六歲的人,看來只有十歲大的身軀 。頭部扁平,四肢彎曲,骨瘦如材。

據保守的估計,目前台灣殘障者應在十二萬人以上,其中五、六萬是智障者,扣除一萬多人的重度智 障者,輕度與中度的智障者的有四、五萬,這些智障者往往是形成家庭危機的一個導因,如何分擔這 些可能引起的人倫悲劇,法師認為只有多辦智障者收養單位才能解決。不過,由於人手不足,中、輕 度智障者(四肢可自由活動)暫不在收養之列。因為「懷仁教養院」地處山坡,萬一疏失而生意外, 一番美意將成業果。所以,目前這裡以收容重度智障孩童為主。

普賢寺的「懷仁教養院」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十方善心人士捐獻,因此,收容的對象以家境清寒者為 限。在教養院的孩子,每個人身後都有一個悲慘的故事。

宗道法師的悲心願力成就了這座智障兒童的人間樂土,或以字畫義賣,或以信徒捐獻,在收容重度智 障兒童之中,法師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計劃再成立「養老院」。

從宗道法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佛教「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慈悲精神體現,「人間淨 土」的完成將不再只是一句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