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焜法師》

會焜法師接受本計畫研究助理採訪,暢談臨終關懷理念。
(釋慧慕攝於台大安寧病房,2002,9)

近三年來,會焜法師每年都以一到兩個月時間到台大接受進階培訓,將全部心力放在照顧病人上面。事實上,如果了解他所創辦的「一如淨舍臨終關懷協會」已是南部推廣安寧照護工作的重鎮,再對照他目前的學習不懈,真是令人咋舌。

台灣近幾年總在強調南北資源不均,許多方面重北輕南,但是看到會焜法師三、四年來所做的,讓人既慶幸又佩服,慶幸的是南部的人有福了,佩服的是這股全心全力投入的動力從哪裡來的?

修行的最後一刻
真能了無掛礙嗎?

現年五十六歲的會焜法師,廿一歲在屏東內埔妙覺寺出家,修行度眾的生活,與一般法師無異,雖然協助常住興辦過幼稚園,也曾在廣播電台講經弘法,但如何在道業修行上更進一步,一直是會焜法師時時念茲在茲的。

病人菩薩為來訪的法師們解釋她的念佛圖,左一為宗惇法師。
(釋慧慕攝,2002,9)

於是民國八十四年,他著手創建一如淨舍,翌年完工。回想創建之初,會焜法師單純的只想到這是修行用的,修行的地方偏僻些又何妨?光看一如淨舍的地址「屏東縣竹田鄉六巷村溪邊十一號」,就可以想見夠偏僻了。既為進修,淨舍殿堂也十分素樸簡單,只有大殿和寮房,彼時無人知道,這裡將成為培養「人間淨土臨終關懷」善種子的沃土。

道業上力求突破與充實的勇猛心一發,因緣即不可思議。八十六年十一月,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在台北榮總醫院舉辦「佛法與安寧療護研討會」,這個主題深深吸引了會焜法師,不辭奔波前往參加之後,帶給了他很大的震撼,多年來的疑惑豁然開朗。

法師自青年出家,接觸的大多是年老的法師,近距離觀察到出家人所承受的老病苦。民國七十年,會焜法師到鄰近道場探望一位相識多年的八十歲老法師,這位老法師平日身體硬朗,卻在短短幾天內病倒昏迷,會焜法師前來探望時,這位老師父已不省人事一兩天,常住師父束手無策之下,決定送老師父去醫院,會焜法師也陪同前去。

老法師一到醫院,就被進行人工心肺復甦術,但仍回天乏術。當時,會焜法師親眼看到醫護人員在老法師胸口用力壓迫的過程,甚覺驚痛。當老法師冰冷的身軀被罩上白被單,會焜法師除了悲痛錯愕,更有許多不解的疑惑:修行人在最後一刻所願的,不就是臨終無障礙,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嗎?那麼劇烈的急救方式,為病人臨終之際帶來的折磨,能讓他走得了無掛礙嗎?生者在陪伴瀕死的家屬法眷走最後一段路的時候,能做什麼,來幫助患者平靜離去呢?

修行有了新方向

擺在心中的疑團,終於在臨終關懷研討會中釋然。這份無上的法喜,讓會焜法師熱切地想分享給更多人。但南部安寧療護的相關資源缺乏,往返南北進修,時間和金錢的花費都是問題,受益的人也相對有限,如果能在南部開辦講座,推廣這些理念,應該是最有效的方法。

於是他和會正法師聯繫,得到會正法師的大力支持,一口答應一起來投入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的工作與理念,而後又得海慧、覺玄兩位法師的協助,希望能為癌末病重的出家眾服務。

會焜法師很快的北上拜訪蓮花基金會的前執行長黃鳳英居士,又到花蓮的慈濟醫院,在心蓮病房王英偉主任協助安排下,接受臨床實習。八十七年七月,在屏東舉辦了「人間淨土臨終關懷系列講座」。

回想這兩天的講座,會焜法師仍印象深刻。當時他們先借了美和護專的一個階梯式座位的教室,約可容納一百五十人。不料報名的民眾非常踴躍,竟有四百多人。眼見預定的會場無法容納,只好再火速四處洽借場地,但是一時找不到適當的場所,美和護專的老師建議在原有的場地再多租一層,架設大型的電視銀幕「連線報導」,總算圓滿了這場獲得熱烈回響的講座。

雖說是宣導講座,其實接近專業的「準研習會」,邀請的講師有負責安寧病房的台大醫院家醫科主任邱泰源醫師、慈濟醫院王英偉主任以及大航法師和蓮花基金會的黃鳳英執行長,各就安寧療護的醫學專業、佛法觀點、心理學角度等闡明臨終關懷的具體內容,紮實夠份量。

會焜法師從第一場講座起,就發有問卷調查表,許多參與者反映,希望多了解從佛法的立場如何看待安寧療護工作。於是當年十二月又在屏東科技大學舉辦第二場講座,為期一天,邀請法師主講,參與人數更勝首場,有六百多人參加。

原來許多人對死亡都有著很多的無知、不解及恐懼,但不管是無知、不解或恐懼,都無法讓我們躲開死亡。如果有生必有死,我們如何「善始善終」,享有一個完整的人生呢?是不是我們對生死轉換的各種狀態了解得愈深刻,就更能如常面對?若能如常面對,是否教我們對自己或親人的往生,比較能平靜正確的接受呢?這些都是會焜法師推動臨終關懷的動力。

組織協會
水到渠成

這兩場講座的成功,帶給了會焜法師很大的信心。從講座的問卷調查顯示,來參加的民眾多屬高學經歷族群,像第一次講座有四分之三參與者是大專畢業程度,而且有不少人對參與臨終關懷的工作有意願和熱誠,各方詢問安寧療護的電話更是不斷,如果能結合認同理念者成「千手千眼」,臨終關懷工作將更得助力。於是會焜法師等人決定組織「一如淨舍臨終關懷協會」,八十八年十二月正式成立,展開照顧與推廣等臨終關懷的服務工作。

協會籌備成立的期間,臨終關懷的系列講座仍繼續進行。第三場借用了屏東師院,因為參與的人數有八百多人,適逢學生假期,會焜法師甚至包下整個餐廳,讓參加的人員能自在用餐。

大願大行金石力,龍天護法常護念。屏東醫師公會非常驚訝法師的號召力,不但每次參與講座的人數踴躍,邀請的講師都是專業領域的一時之選,像這場請到天主教的趙可式博士,就讓公會人士十分讚歎。此後,只要是一如淨舍要舉辦講座或研習,醫師公會都會主動通知各醫院的醫護人員,鼓勵大家參加,成了協會很好的助緣。

講座的知名度打開,高雄地區也反映希望在高雄舉辦一場,第四場就移師國立科工館,設備高檔,可容三百多人的演講廳,一樣座無虛席。大型講座每年開辦,去年起再加上中型講座,九至十二月,每個月一場,在屏東舉行,也都受到熱烈的支持。來參加講座的已不再限於南部人士,花蓮、新竹、南投、彰化、台北等全省各地的民眾都有,而且不限於佛教徒,顯見大家對臨終關懷工作的求知若渴。

除了定期講座持續舉辦,從八十八年起,協會每兩年開辦一次志工培訓,現已完成兩期,目前有卅多位志工,直接投入照顧病人的志工有十人左右。會焜法師表示,講座的問卷中,也針對是否有意願在醫院從事臨終關懷的服務調查,舉辦志工培訓前,即通知有意願者,協會再做篩選,經過初階、進階等訓練,再依照志工的人格特質,授予臨床照護的重任。

其實有意願從事臨終關懷志願服務的人不少,但很多人礙於家庭責任、經濟負擔等因素,難以分身,不免遺憾。會焜法師覺得,因緣很重要,即使現今不能為大眾服務,但是了解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的理念和作法之後,都是一顆顆善種子,對六親眷屬一定會有正面的影響,成為最好的宣導人,這就是推廣的意義所在了。

無常掛嘴邊
誰能真放下?

會焜法師投入臨終關懷的初發心,就是想為癌末的出家眾服務,所以不論是辦講座或志工培訓,甚至目前大力支持負擔重任的「緩和醫療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計畫」,都莫不希望有更多法師參與。

猶記第一次舉辦講座,法師就發給高屏地區各寺院道場活動簡章,但只有三位法師參加,倒是有南投地區的十多位同參舊識遠道而來。其後再辦講座,會焜法師索性親自一家家寺院拜訪,不熟識的道場,也盡量請人引荐,說明臨終關懷不僅限於往生後的助唸,誠懇邀請法師們來汲取專業法寶。

雖說四處拜訪很奔波,要考慮不能影響各道場的作息,又不便太打擾,即使空著肚子還沒用餐,正好碰上寺院用齋,也不好說還沒吃,路途中隨意果腹就打發了。但這樣辛苦沒有白費,第二場講座就有五十多位法師報名參與。

曾有一些法師反映,他們其實很想參與臨終關懷的研習,但身在常住,許多法會活動多在周末假日舉行,很難分身。即使無法實際參與,但畢竟這都還是支持的力量,有的教界道友或信徒卻不以為然,覺得照顧臨終之人算不得弘法利生,認為會焜法師等人走偏了。

「其實這就是修行啊!」會焜法師說,投入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的工作後才發現自己受益最大。每一位臨終病人都是他的一面鏡子,讓他時刻檢視自己,「我對每一位病人的安慰、說法,如果講給自己聽,我自己能接受?能做得到嗎?現在健康的人是我,怎知下一刻躺在床上的不是我?自己的習氣是不是仍牢如泰山?自己真得準備好了嗎?每一位病人都在指導我們,佛的慈悲精神學到了多少?我可以隨時放下嗎?」一位又一位病人從生到死的轉換,一次又一次的示現真理的永恆,會焜法師不但不退,在修行路上更安心邁開大步。

會焜法師說,我們總是將『無常』掛在嘴邊,卻從無深刻的體驗,佛教很重視往生助唸,佛經也告訴我們往生後中陰身的種種現象,可是人在世間數十寒暑,我們的所知所見、所作所為、所感所愛都讓我們的心靈、意識產生許多牽絆,從生到死的那最後一段路,或長或短,我們能不能清楚明白的放下,寧靜平順地走過呢?對出家人來說,我們最後一念的道考來臨,果真能不顛不倒不亂嗎?

這樣的靈性成長讓會焜法師法喜充滿,愈做愈有勁兒。他說,一開始接觸臨終關懷工作時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只看到這件事的重要,也沒去想未來能不能撐得下去?只是很單純地希望,即使是「播種」也好,做多少算多少。可是就是這種一刻接一刻的活在當下,人力財力有限的「一如淨舍臨終關懷協會」才能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大事業。

培訓宗教師
捨我其誰?

從開辦講座、志工培訓、臨床照護、居家服務等業務來看,協會做的就是「布施」功德。參加講座、志工培訓不但免費,還有餐點供應。場地費、講師鐘點、車馬費等都由協會負擔。屏東基督教醫院和民眾醫院的安寧病房相繼設立後,協會的法師和志工除了支援照護外,也到一些道場、安養院協助照顧癌末或生病的法師。淨舍內也有安寧病房,但人手不足,還要另請兩位看護幫忙照顧癌末比丘尼,這些費用都由協會自行吸收。

最大的「工程」要算是「緩和醫療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計畫」,從八十九年起至今一連三年,完全由一如協會負責,平均每年的經費都在百萬元上下,往往今年不知明年的經費在哪裡?但會焜法師和協會仍大力支持這項計畫。

法師表示,目前台灣的臨終關懷服務上,臨床的佛教宗教師可以說是供不應求,長期培訓、鼓勵法師們投入是一定要做的。有意參與培訓的法師,必須具備六十小時以上的大型講座課程時數,再由主持本計畫的台大醫院陳慶餘教授和惠敏法師等人來負責甄選。

臨床的安寧療護工作多採團隊方式,其中宗教師所擔起的是靈性照顧,病人及家屬兼顧。宗教師雖不需具備像醫護人員一般的醫療專業知識,但是在思想觀念上需有隨時「放空」的本事,面對病人也好,家屬也好,我執、法執都需盡量地放下,不能太主觀。臨床照顧讓接受培訓的法師了解到,傳統宗教關懷和前者有著很大的不同,除了對安寧療護的理念要深入,病人身心症狀的觀察、死亡焦慮與恐懼的緩解、適當引用法門等,都是引導病人覺知生死意義的重要基礎。這項任務複雜且變數多,如果沒有適當的培訓,僅受傳統教育的法師不易勝任。

通過甄試,接受培訓的法師需在台大醫院接受三個月的臨床實習,期間尚需在主持計畫的法師帶領下做研究,參與教授們定期或不定期的研討會,研究、討論、報告個案,提昇臨床靈性照顧的內涵和品質。

宗教師接受培訓,計畫內提供有住宿和每月生活費,也涵蓋每年宗教師的在職進修經費等,這些都靠協會資助,令人更覺得會焜法師氣魄大。

一位位病人
一尊尊菩薩

雖然人力、財力難免遇上窘境,會焜法師卻仍樂觀堅定,他笑著憶起,八十九年一如協會前往拜見護僧協會長老開證法師一事。他說長老一見面,劈頭就問他:「你勿驚以後無飯呷啊?」會焜法師當時還俏皮地回道:「沒關係,您這裡是護僧協會,我哪無飯呷,就來這裡啊!」

要持續支持、推廣臨終關懷服務的經費確實可觀,專業人力也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在臨床照護中,會焜法師總是會找到最初最純粹的向上動力。

有一位台大的女病人讓他難忘。五十七歲的婦人得的是肺癌,她本人第一個知道癌末的訊息,生性為人著想的她,不願麻煩別人,可是畢竟生死大事,不能不讓至親知道,所以只告訴女兒,還交代女兒不要讓兒子知道,因為兒子從事運輸業,每天開車奔馳打拼,怕他擔心不能專心工作。

母親生重病,豈有不讓孩子知道的道理呢?女兒當然還是告訴了兒子,但是除非喘得很厲害,在病房裡病人自己能做的就不麻煩媳婦,疼惜媳婦要照顧她,還要兼顧家庭、孩子,太辛苦。這麼善良的一個人,會焜法師初見她時便問她:「你看到我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呢?」因為法師了解、也體驗過沒有佛教信仰的病人,有的人會迷信忌諱,覺得是不是自己快走了,才會有法師來看他?

但是這位女病患卻告訴法師,她覺得看到師父很有安全感。會焜法師也問她有沒有什麼心願或想法?而她只想知道如何平靜地走完這條路。這個「請求」令法師不由得深深讚歎佩服這位為他示現的善知識。

於是會焜法師跟她介紹淨土法門,唸佛、觀佛,佛號不斷。這位病人也很專念精進,法師告訴她如何念阿彌陀佛後,只要去病房探視她,除了睡覺,她都在念佛。病情稍微穩定後她返家休養,居家護理師也發現,每一次去探視,她都是佛號不停。她的兒子也曾告訴法師,母親只要沒睡覺,都在唸佛。

而後這位婦人病情轉趨嚴重,再入安寧病房,臨終時仍一直唸佛,兒女也陪伴在旁一起助唸。她告訴法師自己的手腳沒辦法動了,師父用淺白的話語跟她說明這是一個轉換的過程,四大慢慢分解,但是心中不要害怕,也不要去管歷程的變化,只把一念放在佛號上,到最後她的氣息很薄弱了,但意識很清楚。法師問她,兒女在旁唸佛號,她聽見了嗎?這位菩薩睜開眼睛看看師父,一直點頭,保持正念,直到往生。

就是這樣一位又一位的臨終病人,不停地在提醒著會焜法師,要把每一刻都當做臨終的最後一刻啊!能如是觀,如是想,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的服務就是最好的修行。

臨終關懷
生命關懷

台灣的安寧療護工作,如果從一九九0年「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算起,不過是十數年光景,「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八十三年正式成立,佛教投入臨終關懷工作的推廣,也不到十年。但由於「一如淨舍臨終關懷協會」的加入,為國內安寧療護的服務打了一劑強心針。

雖然才短短三、四年,會焜法師也感受到大眾接受死亡的觀念更開放了,大家更重視生命教育,尤其是協會將舉辦過的講座製成CD,免費與出家眾結緣,流通聽講的法師愈來愈多,連大陸都有比丘尼寫信索取,這是一種很可喜的現象,會焜法師很有信心,觀念轉變、進步了,生命也會有所轉變,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宗教師和有志之士投入臨終關懷的服務行列。

人,總是歡慶生,逃避死。人的一生,從第一口呼吸到最後一口氣,不斷在學習,學習一切所有的外在知識,努力工作、累積財富、組織家庭、繁衍後代,所做的都是「生時」重要的功課,但有多少人想到,凡是人終究都要離開他所曾努力耕耘的世界,誕生時,父母親人迎接你的降臨,死亡時,獨自一人走進另一個未可知的世界,陰陽轉換,誰來引領?自己心下明白嗎?那時的真正的感覺又如何?臨終關懷讓更多人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不再迷茫,何嘗不是真正完整的生命關懷?

直接面對死亡,和死亡對話的力量很大,加速度般的將會焜法師的修行推得更迅速,因為沒有比死亡更直接讓人頓悟「放下」的一剎那。

這位被喻為安寧療護界「奇葩」的會焜法師,促使佛教的臨終關懷工作,在行動上大大往前邁了好多步,宗惇法師表示,會焜法師支持臨床佛教宗教師專業的研究發展,在佛教史上也是創紀錄的,相信會焜法師的投入和使命感,將為佛教的臨終關懷工作,耕耘出一片花繁果茂的淨土。 本文作者臧寶琪 200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