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群法師》

理群法師生於民國四十四年(1955),基隆市人,民國七十五年出家,七十九年於霧?萬佛寺受具足戒。畢業於靈山、淨覺佛研所,取得日本京都佛教大學文學士資格,現今就讀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研究所碩士班。曾任中華大學、新竹各大學佛學社指導老師、冬夏令營營主任,以及?任台北少年觀護所、桃園少年輔育院輔導老師;也經常到台北看守所、台北監獄、桃園龍潭女子監獄、新竹監獄從事宗教宣導及心理輔導的工作。

聽經聞法展智性

法師年少時體弱多病、沉默寡言,終日埋首於散文、小說、諸子百家等文學天地中。民國六十年(1971)就讀省立基隆商工,恰巧有機緣接觸佛法,從此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改寫了法師往後的生命歷程。

談及學佛因緣,慈祥和藹的理群法師說:「一本佛教雜誌接引我學佛,更埋下了我出家的因緣。」-有一天,她到基隆的道場參訪,逛著逛著竟不知不覺地走到一處書櫃,拿起一本佛教雜誌來翻閱,當看到佛學中闡明十法界的思想時,突然心頭一震,那多生累劫來自心海的聲音,竟深深呼喚著他、衝擊著他思索人生的課題,「究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該何去何從?」-為了尋找人生的意義,解開生命的疑雲,從此精進參學聽經聞法。

省立基隆商工畢業後,法師順利考取台北商專,除了念書之外,大部份空閒時間仍然悠遊於佛法的智慧大海中,聽聞善知識的講經與開示,廣涉佛學書籍和偉人、高僧傳記,積極參與志工、妙雲集與大智度論研討班,且進一步受在家戒。凡此種種不僅開啟法師開朗、自信的心性,更為日後的修行路奠定紮實的基礎。

卸下紅塵入法海

民國六十年初,台灣佛教界終於開始創辦佛學研究所,理群法師有感於聽講尚無法滿足於追根究底的好學心,因此改朝研究及剖析義理方面著手,前後就讀靈山佛研所、淨覺佛研所,並負笈到日本京都佛教大學深造。

民國七十四年(1985)理群法師參加第一次禪七,之後整個人頓感身心舒暢、法喜充滿,她體悟到:「為得如海智慧,要深入經藏;為求生死解脫,需實證實修」-從此孜孜於閱讀經藏、禪修、斷食等功課,至今不輟。民國七十五年(1986)在各方面因緣具足下,理群終於確定了一生的志業,發心追隨新竹翠壁岩如欽法師出家,從此卸下紅塵,披上僧袍,挑起如來家業的重擔。

效法尋聲救苦的悲願

為利益眾生,理群法師不辭辛勞地到全省各大專佛學社團、冬夏令營、佛學院授課,或到各寺院傳授八關齋戒;也曾受邀到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地演講、至香港、大陸、日本、美國參加各項佛學會議。近年來更加入佛教青年會監獄弘法及校園演講的行列,奔走於監獄及校園間。理群法師秉持佛菩薩的慈悲與願力,立志做到「那裡需要我,就在那裡出現」!法師說,修行是解脫唯一的路,人生在世福報非常有限,所以我們要惜福、培福,能夠付出心力服務眾生就是我們的福報,因此我期許自己盡量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與願力,盡量做到那裡需要我,我就在那裡出現。

秉持著服務眾生的悲願與熱忱,理群法師除了積極參與中佛青校園演講、監獄弘法的工作之外,也常風塵僕僕的到安養院、孤兒院、傷殘機構探訪慰問,藉由身體力行服務眾生的機會,推動佛教慈悲關懷的精神。她說:「學佛是一條解行並重的道路,在解門上必須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在行門上,則需要實修實證,才能解脫生死」

理群法師大事記
民國四十四年生
台灣基隆市人
民國七十五年出家,七十九年霧?萬佛寺受具足戒
現任-中華民國佛教青年會副理事長、新竹市佛教青年會會長、中華比丘尼協進會理事、僧伽醫護基金會副主委、大慈講堂監院

具體事蹟:
民國八十六年至八十九年擔任中華民國佛教青年會秘書長任內,功績卓著:

  1. 八十六年獲頒-
    中國青年和平團之「和平服務獎」
    行政院「參與監所教化與更生保護有功團體獎」
    內政部「全國性社會團體工作績優獎」
  2. 八十七年獲頒-內政部「全國性社會團體工作績優獎」
  3. 八十八年獲頒-
    行政院青輔會「青年志工服務人群獎」
    教育部「教育有功團體獎」。
  4. 八十九年入圍「國家公益獎」。
國際事務:
於擔任中華民國佛教青年會秘書長任內策劃國際事務:
  1. 民國八十八年舉辦「國際關係公共研討會」
  2. 民國八十九年舉辦「21世紀佛教僧伽教育研討會」、「兩岸僧伽教育交流座談會」
參考資料:
《中佛青87.元.25出版36期》、《中佛青90.4.25出版.52期》
本文經理群法師審定2003/02/18
資料彙整:黃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