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玄奘大師享年三說

  1. 六十三歲說(西元602年出生):陳垣氏的〝書內學院新校慈恩傳後〞,和劉汝霖氏的唐 玄奘年譜,均認為釋冥祥的《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中所載的法師在麟德元年稱「行年 六十三」,即奘師的享年。印順法師主此說。,。

  2. 六十五歲說(西元600年出生):陳思氏的唐玄奘三藏法師年譜,引用釋道宣《續高僧傳 》,釋智昇《開元釋教錄》,玄奘事跡等文獻,認為法師享年六十五歲。楊廷福的《玄奘 論集》採此說。

  3. 六十九歲說(西元596年出生):梁啟超氏〝玄奘傳書後〞,和羅香林氏的講疏,都認為 全唐文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的說法可信,並引釋慧立本,釋彥悰箋的《大慈恩寺三藏 法師傳》為證。東初法師亦主此說。

本計畫採第一說。詳細考證參照附件檔案:印順導師《佛教史地考論》〝玄奘大師年 代之論定〞其結論如下:

依『行狀』所說,考定奘公之年代如下:(※表示與朝日新聞所製年表不同者)

  一、奘公生於隋仁壽二年(AD 602)。
 ※二、奘公出家於隋大業八年(AD 612),時年十一。
 ※三、唐武德五年(AD 622),奘公受具足戒,時年二十一。
 ※四、貞觀元年(AD 627)八月西行,時年二十六。
 ※五、貞觀二年(AD 628),表謝高昌王。時年二十七,出家已十七年。
  六、貞觀十八年(AD 644),還抵于闐,表奏。時年四十五,西遊已十七年。
  七、貞觀十九年(AD 645)春,還至長安,時年四十六。
  八、顯慶二年(AD 657),至洛陽,改葬父母,時年五十六。
  九、顯慶二年(AD 657)秋,表請入少林寺譯經。
 ※十、顯慶五年(AD 660),初譯般若經於玉華宮,時年五十九。
 十一、麟德元年(AD 664)二月,卒,時年六十三。

詳細理由請參照附件:印順導師《佛教史地考論》〝玄奘大師年代之論定〞。

 
玄奘傳記相關資料完成年代及撰者:

  1. 646,辯機撰述《大唐西域記》12卷完成。
  2. 664,冥詳所撰《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1卷(簡稱行狀)完成。
  3. 664-667,道宣撰《續高僧傳》卷四之「京大慈恩寺釋玄奘傳」完成。
  4. 688,沙門慧立本,釋彥悰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簡稱《慈恩傳》)10卷完成。

詳敘奘公一代事跡者,不外三書:一、冥詳所撰《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 》(簡稱行狀),最為先出。奘公卒於麟德元年(西元六六四年)二月五日。三 月十五日,敕京城僧尼以幢蓋送葬。四月十五日,葬於滻東白鹿原。《行狀》說 及敕葬而未及葬事,有「捨命時經六十日,頭髮漸生」之語,可斷為四月初旬, 臨葬前所作。二、道宣撰《續高僧傳》卷四之「京大慈恩寺釋玄奘傳」(簡稱僧 傳)。道宣卒於乾封三年(西元六六七年),距奘公之卒僅三年。《僧傳》之寫 定,當即此二、三年內。三、《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簡稱慈恩傳),沙門慧 立本,釋彥悰箋。慧立為奘公弟子,傳本五卷,未以傳通。臨終以付門人,又復 散失,搜購乃全。彥悰為之整理,垂拱四年三月十五日,為之序曰:「乃參犬羊 於虎豹,糅瓦石以琳璆。錯綜本文,箋為十卷」。是知今傳間異慧立之舊。垂拱 四年,即四元六八八年,去奘公之卒,已二十四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