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賞絲路風光 置身秦朝文化

馬友友 鎮日和古人交心
曲曲親自解說 款款悅耳動聽音樂大師 靈氣逼人

記者 陳宏莉/報導
昨晚,上天賜予台北樂迷一場好天氣,以及馬友友的「絲路」樂音,時光就在馬友友的溫暖琴聲中飛逝。
何其有幸,台北樂迷在馬友友親自解說下,一首一首的聆賞趙季平的「關山月──絲綢之路寫意」、 朱踐耳的「絲路夢尋」、來自亞塞拜然作曲家法蘭茲•阿里薩德的「哈比爾風格」以及匈牙利作曲家高大宜的大提琴獨奏曲。

馬友友首先介紹與導演張藝謀合作過多部電影的作曲家趙季平作品:「關山月」,憂鬱的大提琴與琵琶優 雅的對話,使國家劇院附近的空氣迴盪出荒涼的大漠的意象,而印度塔布拉手鼓則有如噠噠的馬蹄聲,加上馬友友 的琴音則為這個意象加上最後一抹灰舊的色彩。

而「哈比爾風格」則是以鋼琴表現出土耳其的琵琶和豎琴,甚至琴板也成了打擊樂器,呈現波斯和土耳其 的回教音樂融合,絲路之旅的創作意圖,在這支曲子中表露無疑。

在馬友友的不斷微笑、點頭,揮起手來充當指揮,無比的魅力讓大家轉眼到了第三首曲子。馬友友介紹樂 曲時要笙演奏家「標準兒」的唸出作曲家朱踐耳的絲路詩作,透過詩句,絲路更是咫尺在眼前。

下半場馬友友特別為台灣樂迷排入,問鼎奧斯卡的「臥虎藏龍」音樂選曲,全場觀眾就在馬友友與絲路合 奏團的樂聲中度過了一個橫跨東西古今的夜晚。

今晚馬友友將轉戰國家音樂廳場進行來台第二場演出,總統陳水扁也將到場欣賞。

【2001-03-07/星報/9版/藝鳴驚人】